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外资企业代表处和分公司的区别(总公司是外资,分公司也是外资吗)

中国保险业一直充当着中国金融服务也是业开放的排头兵角色,是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在进入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新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的时刻,对外资保险的70年发展历史做一个回顾,有助于中国保险探索更好的未来开放之路。自改革开放、也是中国保险业复业以来,外资保险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从无到有,一路走来,且翱且翔,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整体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区别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在细分市场和发达地区竞争优势明显、在产品销售和技术方面勇于创新代表处。外资保险的发展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许多宝贵经验,通过竞争提升了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能力,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创新,也为中国保险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了新的空间。


图1 2000-2016年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增长情况分公司(单位:个)


图2 2005-2017年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图3 2005-2017年外资财产保险保费市场占比


图4 2005-2外资企业017年外资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图5 2005-2017年外资人身险保险公司保费占比


数据来源:原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


四、外资保险产生的效应


(一)竞争效应


外资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外资国市场的初期,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冲击比较明显,带来了显著的竞争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竞争效应的强烈程度逐渐淡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友邦保险。自1992年进入上海市场之后,友邦借助于代理人销售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截止到1995年,友邦占据了上海寿险市场90是%的份额。1994年底,平安进入上海市场,在上海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仅用一年的时间,1995年友邦的上海市场份额就降为23%,到2001年进一步降至14%。形成对比的是,1996年平安的市场份额上升至33%,到2001年更是上升至51%,成为上海市场的老大。


在直保市场上外资保险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比较小。但在再保险市场上,外资再保险的进入,则从根和本上改变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垄断的市场结构。事实上,目前中国再保险吗市场结构比较稳定,中再的份额已的经降至1/3左右,而外资再保险几乎占据了另外的2/3。


(二)改革效应


“狼来了”的预期对促进中国保险业的自身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我国正式入世之后,留给保险业的过渡期只有3年。面对严峻的形势,中资保险公司严阵以待、奋起改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分别于2001年、2003年进行分业重组,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于2003年重组改外资企业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挂牌上市。两年之后,四大国有银行才开启了股改上市之路。


(三)创新效应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通常都是采取“小而美”的发展策略,进行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某类客户的创新。如早期北京的瑞泰人寿保险专注于投资型保险的开发,成都的安盟保险专注于农业以及相关保险的开发,信诺人寿保险专注于电话销售,美国友邦保险致力于精英营销团队建设等。这些创新的溢出效应,带来了中国保险市场的活力和进步。


很多创新产品常常是由外资保险公司率先推出的。如中宏人寿2000年在上海售出中国第一张分红保单,2002年中澳合资的中保康联成为第一家在我国的境内尝试经营外汇保险业务的公司,对提高我国保险的国际竞争力至今都有借鉴价值。


外资保险注重服务创新,将自己清晰地定位为综合的风险管理者而不是财富管理者。从客户中的愿意推荐者和批评者占比之差(净推荐值)这一保险服务评价指标看,外资的排序要优于中资。2017年,友邦的净推荐值排名第一。外资保险主险附加率可和以达到5.2%,而中资险企平均则仅为百分之零点几。


外资保险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常常引领行业。如1994年友邦保险开发出中国大陆第一套自动核保系统并投入使用;1994年友邦保险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密切合作,在国内保险界首创续保费银行转帐系统,方便客户缴交保险。而在近期的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外资保险吗的步伐也大大超前。2017年,中英人寿利用英方股东英杰华(Aviva)集团全球独立的数字车库 (Digital Garage) 以及数字化优先战略 (Digital- first),与腾讯共同成立了“腾讯金融云-中英人寿大数据实验室”,设计更有价值的产品。


(四)并购效应


外资人身险公司受限于50%股权的规定,好的方面是中外股东皆“一是时豪杰”,能者会相互借势。2004年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利用其中方股东首都机场集团的行业优势,主导总公司首都机场航意险市场,在首都机场所属的重庆机场的航意险市场上也成为主导者。2005年海尔纽约人寿通过中方股东优势快速占领青岛外资市场。中意人寿2005年获得了中方股东价值200亿元保险费的年金保险合同,创造了单笔保险的世界纪录。


外资保险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并购效应是使中国银行业深度介入保险业,总公司开启了半明半暗的银保混业经营的初步尝试。2009年,交通银行收购了中国人寿51%的股权,与澳大分公司利亚联邦银行合资建立交银康联,成为首家由商业银行控股的保险公司。2010年北京银行收购了中荷人寿之前由北京首创所持有的股权。2011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了太平洋安泰人寿的太保集团和荷兰国际集团(ING)的股份,重组更名为建信人寿。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60%的股权,法国安盛保险集团持有27.5%的股份组建工银安盛。2013年,招商信诺完成了股权转让代表处,招商银行正式成为招商信诺的中方股东。2015年,中国银行通过区别旗下中银保险收购中航三星也是人寿51%股权,成立中银三星人寿,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持股2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