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安亭税务筹划价格(价格临界点税务筹划例题)

文|周明


1949 年5 月25 日,解放军某部官兵乘坐卡车正渡过苏州河,从西向东逼近上海市区


1949年4月底,粟裕、张震率三野前进指挥机关进驻苏州,随即开始筹划上海战役。5月2日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久困长围,这个方案固然可以大为减少进攻部队的伤亡,但是由于上海有出海口,极可能围而不死,而且上海600万市民生活所需的吃穿用物品全都依赖外埠输入,一旦采取围城战术,市民生活陷入困境,加之上海又是国际大都市,国际影响将很严重;二是选择国民党军防御薄弱的虹桥、龙华一线径取市区,这个方案由于选择的是防御弱点,可以迅速突入市区,但是主要战斗势必将在市区进行,这将使市区遭到很大破坏,这也不可取;三是先取吴淞,再攻市区。这个方案攻击的重点是国民党军唯一的海上退路,决然是国民党军的必救之所,换言之,必然是主力对主力的强硬对话。虽然伤亡肯定比较大,但可以将战斗重点拖在外围,减少在市区的战斗,从而减小对市区的破坏。而且一旦攻取吴淞,就可以封锁国民党军的海上退路,同时以兵临城下的态势争取和平解放。因此粟裕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5月5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据上海报告,敌人正在搬走上海物资。我们判断,在短期内似难搬走很多物资,但如时间拖长则搬走的物资可能较多。在此情况下,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在5月10日以后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切断敌从吴淞及乍浦两处逃路,然后从容布置,待你们准备好了的时候,再去占领上海。”


根据这一指示,三野立即确定了首攻两翼钳击吴淞的作战计划,预定12日发起攻击。随即得到军委批准。


上海战役中,国民党军正在四川北路上行军,前往上海外围的吴淞前线作战


5月12日,解放军正式发起了上海战役。三野最初投入9、10兵团共8个军另特纵3个炮兵团会攻上海。这8个军里,三野一等主力“四大天王”的只有20军和27军,其次是二流主力“四小天王”中的26军、28军和31军,还有就是战斗力只能算是三流的29军、30军和33军。既然上海是解放军极其重视的国际大都市,却为什么不是主力倾囊而出?而且三野当时没有其他方面的顾忌(二野除留1个军外,主力8个军集结于浙赣线金华至东乡一带休整,随时准备应付英美可能的武装干涉),完全可以放手使用兵力的情况下,却没有精锐尽出,还要留一手?在最重要的吴淞宝山方向的是10兵团,该兵团4个军中,没有1个一等主力军,其中33军作为预备队还远在常熟,26军是二梯队,位于昆山安亭。真正第一梯队展开攻击的只有28军和29军,主攻的居然还是战斗力更弱些的29军,相对装备和战斗力更强些的28军则是负责侧翼掩护,这样的排兵布阵实在有些难以理解。而且29军从常熟出发直取吴淞,10兵团赋予该军的任务是在14日0时前占领吴淞。从常熟到吴淞约120千米,这段路程几乎光行军就要这么点时间,难道10兵团认为29军是不需要战斗就可以在行进间占领国民党军最重要的海上退路吴淞吗?10兵团司令员叶飞后来回忆,是因为有情报称国民党军正在准备起义,上海根本不用一战就可以传檄而定,不会有什么战斗,所以才派了战斗力相对较弱的29军,而且时间也限定得很少。叶飞在其回忆录中表示对此部署有意见,认为让没经过多少大战的29军只用两天完成这样的重任,似为不妥。


结果,29军于13日拂晓进抵月浦附近,遭到了国民党军的顽强抵抗,至傍晚,只攻占了月浦镇外的部分前沿阵地,伤亡相当惨重,当天伤亡就高达1200人。此后三天,在月浦一线的战斗都陷入胶着,解放军伤亡大进展小,从16日开始,解放军一面改变战术,采取有重点的小群多路突击,以土工近迫作业通过火力封锁区,同时增调二梯队33军投入作战。


从12日至19日,连续8天解放军没能按计划拿下吴淞和高桥,由于这两个方向关系到国民党军的生命线——海上通道,因此汤恩伯先后从市区抽出了3个军——21军和99师增援月浦,51军和95师增援浦东,这样一来市区的防御自然就薄弱,这也符合解放军尽量与国民党军在市郊外围作战以避免战火破坏市区的初衷。总前委见吴淞、高桥战斗进展迟缓,而接管工作则基本就绪,遂于17日指示粟裕张震:“在敌固守上海的情况下,在部署上似应由南向北实行攻击,因苏州河南为敌防御守备较弱地区。且多面攻击,才能分敌之势,使我易于奏效。”18日粟裕张震答复总前委:“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我们意见如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而以九兵团主力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之敌,尔后会攻苏州河北。我们完全同意对淞沪全面攻击,惟不知接管准备与其他方面是否已准备完毕?”总前委随即回电:“我们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你们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20日,中央军委也致电总前委并粟裕张震:“据邓(小平)陈(毅)饶(漱石)电,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业已大体就绪,似此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宜。如吴淞阵地不利攻击,亦可采取攻其可歼之部分,放弃一部分不攻,让其从海上逃去。”


图为解放军骑兵部队正通过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进入市区


直到20日解放军才攻占月浦,但月浦东南制高点的小高地还在国民党军手里,所以解放军还是无法打开局面。同时,在浦东方向,虽然占领了川沙,但在最重要的高桥一线解放军还是没有取得突破。鉴于战事胶着,粟裕张震又将7兵团的23军、8兵团的25军和特纵主力全部投入作战,这样就使参战部队达到了10个军30个师,总兵力40万人。


21日三野决定23日发起对上海的总攻。以25军、28军攻击吴淞、宝山;以29军、33军、26军楔入江湾、真如、大场,向吴淞突进;以20军、23军、27军进攻苏州河以南市区;30军、31军仍继续攻击高桥。为了尽量保全市区,特意规定市区作战尽量不使用重武器。


此时,虽然吴淞、高桥还在国民党军控制下,但解放军的重压已经使汤恩伯意识到上海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他已于22日登上吴淞口外的军舰,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而将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刘昌义提升为淞沪警备副司令兼51军军长,统一指挥新近组建的北兵团(51军、21军和123军),很显然,这个北兵团就是掩护嫡系部队撤退的断后之军,51军已是残破不全,21军是川军,123军则是苏北民团改编的,全是可以牺牲的杂牌。


23日解放军获悉国民党军主力已向苏州河以北收缩,在苏州河以南的市区只有5个交警总队。因此三野立即决定当晚发起总攻,20军、23军、26军和27军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向市区攻击;30军和31军继攻高桥;25军、28军、29军和33军继续猛攻月浦、吴淞。


至24日,20军攻占了浦东市区,27军攻占虹桥、龙华。这两个雪藏已久的一等主力军一出手果然不凡,同时三野查明国民党军已经开始全线退却,部分部队已经登船撤退,因此下令各部迅疾发起追击。当夜23军和27军从龙华、徐家汇攻入市区,由于苏州河以南市区只有5个交警总队,根本不堪一击。27军79师进入市区后,兵分两路,一路沿中正路(今延安路)、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一路沿林森路(今淮海路)并力东进。25日拂晓,20军以58师警备浦东市区,主力从高昌庙西渡黄浦江攻入市区。到25日凌晨,解放军已完全占领了苏州河南的市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