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公司商标起名凶吉查询测试打分(商标公司名字免费起名大全)

浑源近代黄芪商——王士杰


兼记浑源黄芪贸易加工史


韩众城




目录


  1. 黄芪起源 清代之前│时间坐标
  2. 家世渊源 清末民初│时间坐标
  3. 跑骡驮子 1925年前│时间坐标
  4. 下城伊始 1925年—1927年│时间坐标
  5. 吉成店与庆成厚 1927年—1933年│时间坐标
  6. 祁州药市与浑源黄芪 清初—1937年│时间坐标
  7. 浑源的黄芪加工业 1933年—1939年│时间坐标弄潮天津 1940年—1947年│时间坐标
  8. 天津蒙难 1947年—1948年│时间坐标
  9. 大峪沟与小峪沟 1948年—1949年│时间坐标
  10. 黄芪加工技术 1950年│时间坐标
  11. 轰动津门 1950年│时间坐标
  12. 王士杰黄芪庄 1951年—1953年│时间坐标
  13. 公私合营 1953年—1955年│时间坐标
  14. 黄芪大全加工厂 1954年—1979年│时间坐标
  15. 浑源黄芪现状 1980年—至今│时间坐标
  16. 黄芪集散中心的变迁 明末—至今│时间坐标
  17. 中国黄芪之乡 清初—至今│时间坐标
  18. 中国黄芪之乡 清初—至今│时间坐标



十一 黄芪加工技术




1950年│时间坐标




1949年,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天津、北京相继解放,接着太原、大同也得到解放,王士杰终于盼到了久违的和平岁月。


1950年,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土产公司为了黄芪加工方便出口,在天津市创办了浑源黄芪加工厂,所加工的黄芪均采用“鑫记”商标,共有正冲正芪、副冲正芪、正炮台芪、副炮台芪四个种类。其时,虽然和成恒等私营商号依然火遍津门,占据着天津黄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是,国营黄芪公司以崭新的面貌参与进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王士杰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尽管蒙难于此,但每当想到那里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希望的黄芪集散地,心里总会生出一份莫名的亲切感。1950年春,王士杰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带着一批精挑细选的优质黄芪,踏上了前往天津的路途。像从前一样,他先搭坐着畜力大车从浑源起身,次日抵达大同留宿于集济货栈。在大同盘桓了一天,乘坐了晚上发往北京的火车,慢慢悠悠地晃当了整整一夜,次日上午到了北京。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就快多了,240里的行程只用了2个小时,只在廊坊站停了一次,就到了天津东站。





解放前天津市区的海河



解放桥 原名法国桥




天津东站向南不远处便是穿城而过的海河,海河上面有一座刚刚改名的“解放桥”,解放桥原名“法国桥”,位于原法租界入口处,据说是由法国人设计,为一座可以开合的钢结构桥梁,合则走车,开则过船,是天津市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地标性特色建筑。由天津东站过了解放桥,就进了以前的法租界、日租界,再穿过天津老城,就到了红桥区药王庙一带。针市街、大伙巷、药王庙、徐家冰窖等都属于红桥区,相距不远,街区商铺林立,生意兴隆,从早到晚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整个街道弥漫着幽幽的药香,变来变去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为了有个对外做生意的门面,王士杰再次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药行,取名“义兴国药行”,位于天津西头大伙巷徐家冰窖旁(今属天津市红桥打分区芥园街道)。义兴国药行的合伙人共有三位,王士杰投资300元,另两位分别是天津人赵长征、浑源西关人黄良才。义兴国药行只是个出售药材的字号,所售药材以“义记”为标识,他们做药材交易时都是独立操作,谁做的货多,谁就挣钱多,更像一个松散的同盟。几十年从事黄芪业的熏染,使得王士杰成为一名辨别黄芪品质的高手。但是,让他心有不甘的是,冲正芪的核心加工技术的掌握,成了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其实在平时,王士杰对祁州的黄芪加工技术一直密切留意,无奈那些黄芪老技师对工艺配方视如珍宝,防范性极强,根本不会透露一星半点。单靠自己琢磨,终究难窥精髓,好在机缘巧合,两年前祁州土产公司经理王德成出于报恩心理,免费对他讲过煮制工艺配方的一些要点,让他茅名字塞顿开,从而对黄芪加工技术有了一定的把握。





义兴国药行的地理位置




数百年来,精湛的药材加工工艺和传统的炮制方法,是祁州药业的灵魂。到了清朝中期,祁州药业达到鼎盛,药市上专门起名切片的“片子棚”和经营饮片的“熟药铺”到处可见,而且饮片加工技术较高,质量较好。药材加工主要有切片加工、炮制加工和中成药加工,切药工人根据药材的不同特性,切成段、块、丝、片、咀等规格。有些贵重药材切片切的厚,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降低药效。为此,祁州药工研制成特制药刀,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刀法为全国之冠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被誉为“祁州四绝”。黄芪的粗加工与切片技术不作赘述,这里着重讲一讲黄芪的精加工技术。


黄芪的精加工则是在粗加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防虫杀菌、熏制、煮染等工序,其中,加工为白皮炮台芪用得是熏制法,加工为冲正芪、红蓝芪用得是煮染法。黄芪如果贮存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虫蛀、霉变等现象,就需要进行一些防虫、起名杀菌方面的处理,对芪身的熏制或煮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里先说炮台芪的熏硫法,浑源的原生黄芪经过粗加工后,过凉水使其软和些,再将其放置在密商标封的房间内用硫磺熏制一两个小时(最多不能超过3个小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将黄芪表面细胞破坏,阻止氧化作用,在起到杀螨、杀虫和促进干燥作用的同时,也使淡黄色的表皮变白,成为白皮芪。熏硫法对人、畜无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若干天数后,白色公司表皮还会还原成芪身本色的。没有经过熏硫法的炮台芪仍为黄芪本色——淡黄色,为原色或黄色炮台芪。





炮台芪


长约三尺,以形似炮台而得名。




接着再说冲正芪、红蓝芪的煮染法,煮染法同样能达到防虫、杀菌的作用,也能达到表皮变色的目的,但与熏制法不同的是,经过煮染法加工的黄芪表面颜色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冲正芪、红蓝芪在加工的过程中,煮制与染色同步进行,煮制工艺是相同的,染色工艺却不相同。煮黄芪讲究润透,少泡多润,煮一两分钟使芪身达到软化就可以,生芪过沸水着热后软软乎乎,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能将芪身逼得直直的,煮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止有效成分流失。染色在加工黄芪中尤为关键,对红蓝芪染色时,只需在煮制时加入茶色的乌青叶来染色即可,冲正芪虽然也只是在芪身表皮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黑膜,但其商标染色工打分艺就复杂得多了。


冲正芪染色的辅助用材既要货真价实,又要有充足的货源,除了选用上等的色叶,还要加五倍子、黑矾和碱等,1937年前的祁州庙会和1937年后的天津药材市场荟萃了各地优质药材,能够保证辅材的名字质量。但是,选用什么样的辅材,黄芪与辅材相互间的比例是多少,一直是行业中的秘密。祁州黄芪帮从[清]中期就开始对冲正芪染色工艺进行探索,经过测试无数次的试验对比和配方调整,辅材选用了河北的色叶、上好的五倍子和黑矾和包头的大黑碱,保证了冲正芪的色泽和药凶吉效,成为黄芪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色叶是来自于唐县、阜平、涞源一带的榛叶,它们并不是单纯的叶子,而是从山上把苗子割下来,用铡刀铡成一截一截的,连杆子拉来一起买。大黑碱必须用包头的,其他地方制出来的碱虽也能用,但煮出来的成色就差了好多。


冲正芪的煮制染色大体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测试一是将五倍子把煮熟,用铁铲压烂,待煮得黏黏时,忽搅成糊糊状,留置待用;二是再把榛叶和榛杆投入盛满沸水的大铁锅中,煮至片刻用笊篱将其捞出去;三是把熬好的五倍子兑进去,再兑进黑矾和大黑碱;四是把黄芪捆子下入锅,用叉子拨拉让黄芪都沾上黑水,打个滚、翻个身,就捞上来;五是将黄芪捆子控干水份。


这个配方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很多,选用道地的辅材、辨明辅材真伪、黄芪与辅材间的配制比例、因季节不同的辅材调整等,都是十分讲究的。即使用相同的黄芪、辅材和工艺进行煮制,专业技师和普通技工煮出来的黄芪也会大相径庭。





浑源黄芪主根切片


浑源黄芪以外皮嫩、内色黄、油性大、味甜气香为特点,切片断面呈“金盏银盘”状,也叫“金井玉栏”,“金盏银盘菊花心”是浑源黄芪断面特征的


主要概括。




王士杰这次重新出山,世界变大全了,心似乎稳了很多。自了解到冲正芪的核心加工技术后,他的内心中始终翻腾着一个雄心勃勃的念头,那就是好好地加工一批冲正芪,让人们刮目相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




十二 轰动津门




1950年│时间坐标




1950年夏,身在天津的王士杰精心选购好各种辅材,准备尝试煮制冲正芪。义和斗店是和成恒在天津的黄芪加工地,煮芪大锅及物什一应俱全,经和成恒“武老板”的许可,王士杰借用义和斗店公司的设备进行了第一次冲正芪的煮制。这批黄芪煮出后黑亮耀眼,人们看了都赞不绝口,且主身长度在80厘米以上,中段直径在3厘米以上,完全达到了特等芪的标准。


黄芪销售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出售原生芪一般不会加货物防伪单,如果出售像冲正芪、炮台芪、红蓝芪之类较为高档的成品芪,则会在装货箱里面放一张货物防伪单,以示规范。防伪单类似于现在说明书、商标和合格证,上面写着货物的出处、品质、商标品牌,生产厂家、卖货药行及地址,以防假冒。购货方买到黄芪后,看到防伪单便可了解到所售商品和厂家信息。为了表明这批黄芪为上乘成色的货物,王士杰特意请人写了一张防伪单,内容如下。





换为现代书写方式,即:





黄蓍是黄芪的别称。严格说来,“黄蓍就是黄芪”并不对,蓍草是另一种植物,与黄芪并不相干,只是蓍(sh)与黄耆(黄芪的古称)的耆(q)字形相似,才被人们将“黄耆”误写为“黄蓍”。但是,这种错误由来已久,早在明朝时就流传有这种说法,因此,“药圣”李明珍特意指出黄芪的“芪”不能用“蓍”来替代,他在《本草纲目》中曰:“(黄芪),或作蓍者,非矣。蓍,乃蓍龟之蓍,音尸。”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称为“蓍龟”。王士杰请人在防伪单上写为“黄蓍”,显然是代笔者不察,沿用了这种错误称呼。


防伪单的上端标明“王士杰黄蓍庄”,是指加工黄芪所在地。这批黄芪是借用其他地方加工煮制,当时并无王士杰黄芪庄,但为了打出“王士杰”的名气,就在醒目位置予以标明。


防伪单着重写了王士杰黄芪庄所经营黄芪的产地,其实王士杰的黄芪都是来自于浑源、应县,之所以写了5处产地,也是为了营销推广而打的幌子。东查询北卜奎、宁古塔及内蒙库伦为著名产地,前有所述,自不必说。岱州指的山西代县,恒山山脉由浑源经应县绵延至代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至代县境内即有号称“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雁门关,声名颇大。隶属于恒山地区的代县虽产黄芪,但数量远少于浑源、应县,代县的知名度大于应县,故于防伪单上写上“岱州”而未写查询应县,同样是一种营销策略。应县黄芪的品质、产量都不逊于浑源,但是应县人在经商方面比较保守,清朝、民国时期宜种黄芪的山村只知种植,鲜有倒卖黄芪的本地商贩,所产黄芪都由浑源芪商进山收购;直至1926年后,泰和玉药铺的东家董佩兰鼓励山农上山挖药材,敞开收购各种药材,始开应县山农采药收购之风;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应县人看到黄芪买卖挺好,创办了多家加工销售黄芪的公司。


卖货的药行是义兴国药行,因此标为“义记”,为了便于客户联系,防单最下面写上了药行的详细地址。





浑源黄芪




初夏时节,天津红桥区作为全国药材总汇之地,药商辐辏之区,像往常一样,药市喧阗,药气熏天,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王士杰怀着兴奋的心情免费,坐在义兴国药行等待着来自天南海北的药商们的挑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功夫没有白下。没过多久,就有一家实力雄厚的南方药商来到店里,王士杰忙捧出晾好的黄芪捆子给客户看:“客官,这是产自山西浑源的黄芪,以前销往祁州,现在都转到天津了。您看看这成色,条长而顺,皮光色亮,粉性大,空心小。”边说边“咂咂”有声,语气里流露出对这批黄芪难掩的自信和骄傲。那家药商也是个行家,听了介绍后,用嘴尝了尝,立马相中了这批特等冲正芪,以330元大洋的高价成交。


在天津药市,浑源黄芪绝对是畅销药材。就拿和成恒的售价举例,1939年初进入市场为80元/百斤,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售价为120元/百斤,平津战役前后售价达到200元/百斤,甚至因物价飙升有突破300元/百斤的迹象。天津解放后,天津市委、市政府执行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黄芪虽囤积惜售情况严重,但价格徘徊在凶吉300元/百斤以内没再攀升。这次,王士杰的百斤黄芪卖出330块白洋的高价,突破了黄芪历史成交价纪录,还登上了天津的主流报纸(据王士杰后人回忆,是改版后的《大公报》和《天津日报》)。


药材界就是一个独立的江湖,这个价卖得特殊了,自然会成为众多药材商关注的焦点。此前,人们只知道祁州大有恒、天津和成恒是经营黄芪的大商号,根本不知道王士杰其人。现在,王士杰黄芪经天津报纸的推波助澜,轰动了整个津门药材界,不少来自南方的药商也在纷纷打听“士杰牌”黄芪,王士杰的名字得以在药材界广为人知,名噪一时。


王士杰与广州药行建立起长期供货关系后,持续加工黄芪就成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他在天津共煮过两次黄芪,都是借用和成恒的义和斗店,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继续做下去,必须得有自己的加工场地。经过深思熟虑,王士杰觉得留在天津费用太大,既然已经找到了销路,还是回到浑源办厂更合算一些。于是,他索性从义兴国药行退股,以前垫进的300元本钱也不要了,与另外两位合伙人拱手作别,就此离开了天津。




韩众城,山西浑源人,山西文史研究者,著有《此邦犹是旧山河》一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