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鄂州企业产品分类信息(鄂州花湖)

渔歌唱晚,逐河而居。通讯员供图


渔舟唱晚,响穷长港之滨;雁阵惊寒,声断长江之浦。


杜山镇地处滨湖平原地区,平畴沃野,水系纵横。千百年来,逐长港河而居的渔民,撒网捕鱼,划船取莲,繁衍生息。


这里孕育着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原种基因密码;这里农民世代绘就着三山湖“渔歌四起、满载星辉”的江南风光。


这里谱写着军民融合,誓保江河安澜的英雄企业产赞歌;这里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港村时“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殷嘱托。


2021年12月28日,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党委书记潘延海接受记者专访,畅谈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未来,杜山镇将大力发展种业产业,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打造“望山见水忆乡愁”特色示范镇。


峥嵘岁月:被誉为鄂州的“粮仓”和“菜篮子”


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系纵横,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百湖之市的鄂州,尤为倚重内河运输。


长港河蜿蜒纵横九十里,是连通长江与梁子湖的主要通道,梁子湖东到长江的这片区域,就是古樊湖地区。杜山乡所在的樊湖地区,过去叫作路口。从梁子湖到路口,过去多是湖泊,舟行水路。


从路口到滨江的鄂城县中间,丘陵岗地多了起来,有雷山、西山等山脉,走水路要比走陆路远得多。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在这里进行水陆转乘,路口也就成了长港中段由水路改陆路的一个重要中转地、集散地。


城乡融合,果蔬飘香。通讯员供图


20世纪70年代初,鄂城县举全县之力,建设了樊口大闸和当年亚洲最大的轴流泵站——樊口电排站。只要鄂城县内湖不发生特大洪水,樊湖地区就能旱涝保收,这彻底改变了杜山乡“十年九淹”的历史。


潘延海介绍,樊口大闸和樊口电排站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它的建成投用,为杜山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的杜山,基本看不到湖泊,原来连绵的湖泊,早已成了良田和公路。


1984年1月,原旭光公社改为杜山乡人民政府。之后,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杜山乡大力发展农业,并一度成为鄂州的“粮仓”和“菜篮子”。据有关数据显示,当时杜山乡的粮、棉、油产量占了鄂城县的六分之一,畜禽产品产量占了三分之二,水产品产量居乡镇前列。


近年来,杜山旅游采摘业火爆,火龙果、草莓、桑葚、黄金梨、黄桃、无花果、果冻橙鄂州、甜玉米、西甜瓜等果蔬种类丰富,品类齐全。


蹉跎岁月:传统农业乡镇确定“工业立镇”目标


计划经济时产品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杜山乡水稻种植面积位居鄂城县前列,多次获得“粮食高产乡”“棉花高产乡”等荣誉称号。


潘延海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省内外的乡镇组团前往鄂州“取经”,学习杜山乡农业高产经验。


无工不富。80年代中期,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杜山乡也不甘落后,全力、全面发展第二产业,各类服装厂、粮食加工厂、肥料厂、食品厂、机械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并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1998年,杜山撤乡改镇。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完善的背景下,杜山镇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大批乡镇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关停。


即便如此,21世纪初,拥有广大滨湖平原和丰富水系资花湖源优势的杜山镇,依旧“头也不回”地发展工业,甚至把工业作为立镇之基、强镇之本。


而此时杜山镇的农业,在经历20年的蹉跎岁月后,无论是在政策扶持上,还是在资金倾斜上,都进入了历史的低谷期,一蹶不振。


近郊农业,采摘喜悦。通讯员供图


2003年前后,鄂州市将杜山镇的农业定位为“都市城郊型农业”,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围绕精细菜、名优鱼、优质果等拳头农产品,加快特色板块基地建设,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


当年,杜山镇就打造了鄂州市十公里水产长廊、无公害蔬菜基地、林果花卉基地、甜玉米基地四个产业带。


潘延海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逐渐由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杜山镇过去的小农思维、家庭种养殖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农业强镇光花湖环逐渐褪去。


此外,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约,无建设用地、无工业企业、无稳定税源,杜山镇政府日常运转举步维艰,遑论生产发展。分


牛衣岁月: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农业效益的下降和劳动力的新老更替,杜山镇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大都外出或就近务工,土地撂荒严重。”潘延海认为,杜山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


杜山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少,小、散、杂情况突出,产业优势不明显。


延伸链条,三产融合。通讯员供图


此外,农业产业链延伸不足,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企业力弱。诸此等等,不一而足,严重影响了杜山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跨越。


潘延海说,国家级武昌鱼原种场、省级黄颡鱼原种场虽然在杜山镇辖区,但品牌辐射效应不明显。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来讲,没有形成规模大、质量优且具杜山特色的支柱产业。


最为关键的是,目前杜山农产品销售渠道采取最多的为多层中间商的销售模式,渠道单一、环节较多类信息、价格低廉,导致销量和收入难以提高,严重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杜山镇耕地面积3.5万亩、精养渔池面积2.7万亩、大湖养殖面积3万亩,各类合作社73个。


潘延海认为,杜山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集约困难、多而分散、全而不优”。


“杜山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还面临着碎片化经营的严峻挑战,这与杜山镇离中心城区近鄂州,产品空心化率不高密切相关,由此造成土地和水面流转难度大”,潘延海说。


“拥有如此大好的资源、区位和科研优势,杜山镇竟然没有申请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潘延海尴尬地说,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


如新岁月:谋划建设现代农业“芯片”小镇


好山好水好区位,绿水青山高颜值。


潘延海说,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杜山镇发展生态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论区位,靠近武汉、黄冈、鄂州、黄石、咸宁等大中型城市,可以大力发展城郊体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论交通,武黄高速、汉鄂高速、武阳高速三条高速穿境而过,武黄高速在路口村设置了出入口,汉鄂高速在旭东村设置了出入口,即将建成通车的武阳高速在柯营村设置了出入口。


“一个乡镇有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这在全国较为罕见。但是杜山镇企业产最大的优势不是区位和交通,而是‘种业’,这对杜山来说,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潘延海说。


据悉,杜山镇现有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特色种业研究院、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场、黄颡鱼省级原种场、加州鲈鱼繁育类信息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1年10月26日,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在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把发展现代化种业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国家级武昌鱼原种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杜山基地做大做强。


此外,鄂城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还指出,完善杜山农产品集散功能,推动长港河沿岸“农业 ”业态融合,讲好武昌鱼文化故事,建设武昌鱼产业园,做强“武昌鱼”等系列名优品牌。


2021年11月27日,鄂城区启动“以思想企业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讨论活动。杜山镇旋即开展大讨论活动,潘延海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杜山镇党员干部“思想破冰”破的不是薄冰、浮冰,而是坚冰。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潘延海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杜山镇将依托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场、黄颡鱼省级原种场,打造十公里精品水产长廊;充分发挥武汉大学国家级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基地、鄂州特色种业研分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资源优势,打造种业小镇。


“在种业小镇建设方面,杜山镇正全力接洽湖北省农业发展集团、湖北省种子集团、海大集团等单位,谋划建设高效养殖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潘延海说,杜山镇还将谋划建设武昌鱼展示中心、深加工基地以及“种子”类项目的研学科普基地。


“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坚冰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潘延海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破冰突围、破茧成蝶,闯出一条新路,全力将杜山镇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特色示范镇。






策划:夏双文


执行:丁元中、常慧娟、陈运章、王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