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濮阳宝世达眼镜连锁店(濮阳宝视达眼镜店怎么样)

45岁后,宝视达品牌掌舵人张鸿林才开始戴眼镜,因为眼睛老花。他有好多款眼镜,现在戴的这副圆框暗色眼镜,戴了有一年,是款渐进多焦点镜片,市场价2万多元。


时间让他从眼镜行业的从业者,也变成了消费者。他深耕行业的这32年,河南眼镜市场发生巨变,很少有人比他更熟悉并热爱这个行业。


今年河南省两会,作为省政协委员的他带着有关眼镜业的诸多建议而来,来为行业呼与喊。


河南宝视达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林


深耕河南眼镜市场32年的老炮

纵观河南宝视达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林深耕眼镜行业的32年,处处透露出一个词“超前”。这或许才是他带领的宝视达从当年的小门面一路成长为河南眼镜业“大哥大”的秘诀。


1987年,18岁的漯河小伙张鸿林,连借带贷凑够7万元,决定自己开一个眼镜门店。此前,他已经做了一年的眼镜行业学徒。


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笔巨额资金,那会儿3000元就能盖成一间漂亮的新房。这个行动遭到家人亲戚极力反对,“18岁小孩弄这么大一笔钱做眼镜,万一赔了呢?!”


店还是开了,他的前瞻意识第一次显现。和别家店不一样,他将准确度高、效率快的电子验光技术引进,少见地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创建了疑难光度及散光加工车间,实现了来料加工、自己生产制造销售一体化作业。


那会儿,眼镜店大多接受订单后,寄送到上海北京等地后加工,消费者要拿到最为普通的散光镜也要等一个月时间。而他创立的前店后厂模式,自己加工生产,直接让消费者拿镜时间缩短到3~7天。


此后他一路开挂。当别人用普通镜片配镜时,他开始引导顾客使用健康科学的光学镜片;别人跟进用光学镜片时,他又开始销售更安全的树脂镜片。


超前的判决力一次又一次帮了忙。


“因为信息不对称、不懂,顾客甚至砸柜台质问为啥卖树塑料镜片给他。”张鸿林回忆,后来他在市场销售上又率先引进了隐形眼镜产品。


在战略上,张鸿林的预判也较为特别——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他在除了省会郑州之外的河南所有地市都开遍了店,直到2002年左右才首攻入郑州市场。


这在他解释为,“我起家在平顶山,力量还不够大,先把地市的店开起来,补齐小指头,最后形成好几个小指头,就能伸出来一个拳头,攻打郑州。”


即便如此,攻入郑州的前三年,宝视达品牌一直不温不火。2005年总部搬迁到郑州后,宝视达迅速打响,十多年来在郑州已布局100多家门店,全国共开设400多家门店。


“其他省份,眼镜零售行业一直是温州人主导的天下,但是在河南,因为宝视达的存在,河南人占了主导。”张鸿林这样总结多年来的战略方向,“这么多年来总是在超前和误解中长大,之所以能做大是因为有前瞻性。”


人才缺口大,

建议河南院校开设眼视光技师、配镜师专业

眼镜行业人才奇缺,这一直是压在从业了32年的“老炮儿”张鸿林身上的心头病。


他援引专家的研究数据称,到了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0.86%~51.36%,患病人口接近7.04亿~7.11亿。按照这个比例框算,未来10年间,我国眼镜店的数量将会翻番,至少需要培养4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眼镜人才培养何其难。他称,培养成一个人,需要五六年时间,这也导致了眼镜店“开不快”。


他解释,在眼镜验配企业,配镜师的工作与眼视光技师不同,前者是视光专业的经营人才,他们懂产品,懂营销,懂经营管理也懂验光,还会割边配镜,但是他们没有处方权,他们的工作侧重于“商”。


而眼视光技师需要验光,开处方,他们更侧重于“医”。


西方国家,配镜师是眼镜行业从业的主力军,其与验光师的比例基本是8∶2。在我国,配镜师的认知度却远低于眼视光技师(验光师),经常被人误解成“销售员”。


一部分原因是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量不足。他称,目前全国仅有11所大学开设了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还有27所学校招收四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河南省境内目前只有5所院校开展了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


“相关教育资源与河南省乃至全国眼镜验配企业的用人需求相比,杯水车薪,供需缺口巨大。”张鸿林称。


因此,他建议“河南省各大院校开设眼视光技师、配镜师专业,并加大招生力度。”


将眼镜店基础配镜纳入医保

今年两会,张鸿林还提出了《关于将眼镜店基础配镜纳入医保的提案》。


他解释称,绝大多数国家已把视觉健康保健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或者初级保健项目中。但目前我国医保不包括验光、配镜,所以多数医院未开展配镜服务,患者多数选择去眼镜店。


他建议,应该将眼镜店从事的视光检查、视功能的检查和训练、配镜及其他屈光不正的治疗与矫正纳入医保范畴,选择操作规范的眼镜店作为刷医保指定单位,凡是在指定眼镜店内验光、配镜,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


打造百亿眼镜制造基地

沿海城市有大量眼镜订单,6000元月薪却招不到工人。这是张鸿林曾亲眼看到的事实。


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为何河南不做自己的眼镜生产基地和工厂?


张鸿林的超前性再一次体现出来。他在宝丰建了一个600多亩的眼镜生产基地,负责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高端订制、物流配送、出口贸易等。


这个基地一年要向印度出口500万副眼镜。他有一个宏大的梦想,打造眼镜品牌“河南造”,让河南品牌走向世界。


他熟练地向河南商报记者道出几个数字,法国5600万人口,眼镜零售行业年产值近8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10亿);美国3亿人口,眼镜零售额近3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亿元);中国近14亿人口,目前仅有800亿元的眼镜零售规模,其中河南近1亿人口,眼镜零售市场仅有35亿元销售额。


基于此,他想要承接眼镜制造向河南转移,打造河南眼镜制造基地,“让河南人回归家乡,在家门口打工。”


他有个愿景,“未来5~10年,打造出50亿~100亿元的河南眼镜制造贸易出口加工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