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石料厂资源税税率(石料的资源税怎么征收)

打好新时代改革攻坚战


——红安县全面深化改革巡礼


通讯员韩晓彬 王笔峰 张洋文 涂博 徐永权



红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景


全国县级层面首个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精准扶贫医疗救助4321模式在全国健康扶贫会议上推广,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在红安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一批”、县域金融工程“五大基金”形成红安改革品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公车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蹄疾步稳推进……一项项改革成果犹如春花竞放,一股股浓浓民生情怀似甘露滋润着百姓心田。四年来,红安县大胆地自我改革、自我革命,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激发内生新动能、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转型升级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前左二)和县长田胜辉(前右二)调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一批”工作


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一批”工作。围绕土地、人才、金融等瓶颈问题,通过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解困盘活一批、调整压缩一批、协调退出一批,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解决融资、土地、基础设施10大类、103个共性问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52家,支持解困盘活14家,调整压缩规模11家,协调退出8家。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左一)深入村组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盘活做实“五大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性投入7.9亿元,放大带动银行资金,创造性地设立了五大基金(即振兴发展基金、政府增信基金、人才发展基金、企业互助基金和企业转型升级基金),运用市场手段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市率先出台上市“黄金16条”,推动企业上市挂牌50家,直接融资10.88亿元,拟IPO 10家、拟上四板挂牌企业30家。



县领导为优质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鸣钟挂牌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商品房去库存,2017年10月份,全县商品房库存面积比2016年末降低20.5%,住宅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减少为6个月;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等方式,协调10家以上企业依法退出,对高污染、高能耗的红信化工、13家石料厂、8家小塑料厂进行依法关停。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单位承担社保缴费比例降至19%,工业、商业用天然气价格分别降11.25%、21.11%,用电成本下降4.83%,企业税率同比下降2%。


围绕“放管服”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县长田胜辉(左一)调研园区企业要素保障问题


围绕“放”,进一步简政放权。编制权责清单。全面完成48家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编制《红安县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确认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74项,比2013年改革前减少217项。公布收费清单。编制完成了《红安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红安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红安县涉农、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三年来,共废止文件20份,落实取消收费29项、免征6项、降低收费标准35项、停征28项,累计减轻企业负担9000万元。



县长田胜辉在全国健康扶贫会议上交流经验


围绕“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 制定《红安县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内146户企业、2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897户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抽查。建设信用红安。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加强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任职限制和禁入管理,将263户企业纳入异常名录管理,任职限制和禁入管理38人,推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



县委常委、副县长郑庆(前左一)发放该县首张建筑业营改增代开发票


围绕“服”,改进优化服务。开展“多证合一”改革。截至12月份,共办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8232户,其中两证整合5892户,“多证合一”2340户。稳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将13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公布34项保留为前置审批的目录清单。优化服务机制。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探索建立“同城通办”“局所通办”机制,进一步优化办照流程,做到“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网联办、一窗发放、一照通用”,办事时效由改革前跑五个部门、15至30个工作日缩短至一个窗口、3至5个工作日。


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三项机制”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张治祥(左二)陪同市改革办领导检查国有林场改革项目台账


建立容缺预审机制。对投资300万元以上政府性项目、1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容缺预审,10个部门、24个审批事项推行联合审批制,审批时限从73天缩短到35天,一般审批和服务事项不超过4个环节和5个工作日。累计为53家企业容缺资料118项。全球第一个万吨级镍锰酸锂正极材料量产基地——集创云天新材料项目,8月中旬达成意向协议,10月10日正式签约,10月20日进场,10月26日开工,体现了“红安速度”。



重点项目容缺预审工作指南


建立加快项目建设提高决策和行政审批效能机制。制定《红安县加快项目建设提高决策和行政审批效能实施办法(试行)》,在决策环节引入项目预审机制和决策公示制度,在审批环节探索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缺席默认、超时缺席问责等制度,在服务环节建立“一个窗口受理,一表式申报,一次性收费,一条龙服务,最多跑一次”的“五个一”机制,通过全方位优化机制和加强制度保障,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敢拍板、不敢担当、服务缺位的问题。



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三项机制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明确包括“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主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有利于该县改革发展大局的”在内的8种情形,建立规范的容错纠错认定程序,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解决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后顾之忧。


围绕省市试点项目,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红安互联网蜂巢创业大楼


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通农民“触网”“最后一公里”。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着力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电商网络体系,打通农村电商物流及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民“触网”成热潮。目前,所建农电商服务网点已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截止到11月份,网购总额8.26亿元,同比增长约为35.3%;网络销售额4.63亿元,同比增长约为 36.1%。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红安县5A级景区整体提升规划》等5大规划,出台《关于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大支持力度。明确创建工作的六类共43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今年元至10月份,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42.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7%和23.64%。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三定三改三支持”的改革思路谋划林场改革(定性、定编、定岗;改革现有社保机制、改革林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森林资源管理办法;财政支持、金融支持、项目支持),把全县5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1200亩配备1人的标准,五个国有林场共核定事业编制150人,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通过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购买公益林管护社会服务、提供林业特色产业岗位等方式,安置好富余职工183人。改革后,国有林场实现“轻装上阵”。


深化“三农”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届红安大布织锦技能大赛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成效显著。自2017年5月起,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和平安乡村“五位一体”工作,统筹谋划、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促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入开展扫帚行动、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文明创建“四大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增1亿元奖补资金,按照“户户有便道,塆塆有路灯”的要求,推行“2 N”模式(便民小道、路灯 其他)。创建湖北省特色科技示范园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二程镇(红安苕)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增农业经营主体232家,全县千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71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2个。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指认地块、核实信息、公示勘误、签字确认、签订承包合同和颁发权证等规范程序,全县88万亩农村耕地发包和确权到12个乡镇(场)的12.8万户农户。


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把土地托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作为供销社改革服务“三农”的主攻方向。整合农资、农机、农技、土地等各类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形成“公司 基地 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3000亩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带动订单合作基地2万余亩,带动农户增收2300余万元,户均增收近9000元。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10600亩,为贫困户增收300多万元,为村级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经过四年来的设计、搭建、施工,红安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厦”夯实地基、确立框架,进入扎实施工高峰期。


……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老区红安仍在路上。


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改革合力。


改革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总目标不能变。只有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总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韧劲,通过制度上的完善,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鼓点急促,号角声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安将始终坚持这三个“不能变”,以应对改革中的“万变”,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红安改革不断深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