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劳务分割单如何使用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和其他企业、个人共同接受应纳增值税劳务的支出,采取分摊方式的,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企业以发票和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共同接受应税劳务的其他企业以企业开具的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即在共同接受应税劳务的情况下,分割单也可作为企业的税前扣除凭证。可是在实务中,不少企业对应税劳务的包含范围、与转售行为的区别、以及进项税抵扣等问题产生疑问。

首先,关于应税劳务的包含范围。此时需要注意,《管理办法》提及的“劳务”不能等同于增值税相关规定中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应纳增值税劳务是否包括应税服务?》问题的留言回复中说明:《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八条均提及“劳务”概念,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原则上包含了所有劳务服务活动。即《管理办法》所说应税劳务既包括了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也包括了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所有销售服务。

其次,共同接受应税劳务行为和转售行为的区别。从政策规定看,分割单可作为税前扣除凭证的前提条件是多家企业共同接受应税劳务,即多家企业共同承担某项应税劳务支出,并委托其中一家企业作为代表与劳务提供方签订合同并获取增值税发票。

例如假设有A、B、C三家企业共同聘请讲师D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由A企业代表三家企业与D签订相关协议,并获取增值税发票。此时A、B、C三家企业属于共同接受应税劳务行为,可以采用分割单的形式对培训服务费用进行分割入账处理,其中,A企业以发票和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而B、C企业以分割单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但是如果是由A企业与D先签订相关协议,然后A企业将多余的培训名额转让给B、C企业,则此时由于B、C企业与D并未有直接的服务关系,所以不属于共同接受应税务行为,而是属于A企业的转售行为,因此A企业需要分别开具增值税发票给B、C企业,作为其税前扣除凭证。

此外,共同接受应税劳务与转售行为的另一个主要差别,是对划分的费用是否形成差额。例如,在共同接受应税劳务情形下,A、B、C事先约定好分割比例,三家企业各自承担的费用金额合计等于培训服务费总额。而在转售行为下,A企业对划分的费用有自主定价权,如果加价转售给B、C企业,则三家企业各自承担的费用金额合计超过培训服务费总额,形成差额。

最后,关于共同接受应税劳务的进项税抵扣问题。在采取分割单形式下,如果A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将分割给B、C企业的费用计入其他应收款,并未确认为增值税应税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的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A企业需要将对应不属于自己抵扣部分的税款做进项税转出处理。同时B、C企业获取分割单,由于不属于增值税中凭票抵扣或计算抵扣的情形,因此无法抵扣进项税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