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法援中心 上海司法局 供图
中心与援助律师一起商议办案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该起群体案件的跟踪、协调工作。接案第二天,援助律师实地走访了公司,公司大门紧闭,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室内一片狼藉,除了破旧的桌椅,桌上的办公电脑也不翼而飞,公司负责人手机停机,援助律师果断准备诉讼材料。
因为月嫂缺乏法律知识,手里几乎没有证据材料,援助律师联系了几位曾经雇佣这些月嫂的客户,恳请客户提供与公司签订的服务协议、服务费用转账单、月嫂住家提供护理的时间等。
一周后,援助律师拖着一行李箱的诉讼材料去劳动仲裁院为40名月嫂立案。经审查,月嫂与公司之间非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援助律师又代表月嫂们向徐汇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立案后,中心工作人员和援助律师马上联系了徐汇检察院,请求民事检察支持起诉,希望能够更快地助力月嫂们依法维权。
援助律师的意见迅速得到了检察机关的响应。在检察院、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涉案公司委托了律师出庭应诉,对40名月嫂的劳动报酬逐一进行确认。
历时3天庭审,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决公司支付40名月嫂劳动报酬共计74万余元。
但新问题又来了,按照公司情况是不可能自觉按照法院判决书履行的,那么月嫂们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中心再次集体讨论,决定为月嫂们提供关于申请执行的法律咨询及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
判决生效后第一时间,援助律师就去了法院申请执行的受理窗口,不仅递交了申请执行文书,而且向法院阐述了公司的情况及月嫂们的困境。
不久,执行法官约谈了公司负责人沈某,无论援助律师如何苦口婆心释法说理,沈某就只反复强调因经营不善公司已经亏空,没有能力支付月嫂薪酬。沈某因抗拒法院执行,被依法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被拘留期间,案件取得进展,沈某家属代为支付部分款项,但距总金额还有一些差距。
为使月嫂们赶在春节前拿到劳动报酬,援助律师白天四处奔波,反复地跟检察院、法院、月嫂们沟通、释法、协调,商议最佳解决方案;晚上为40名月嫂代拟各类法律文书、收集银行卡账号、一遍遍地仔细核对,并挨个征求月嫂们的意见,确认执行到位的金额。
终于,40名月嫂拿到了九成的劳动报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