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宝鸡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


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21亿元,同比增长 13.6%;财政支出完成 151.5亿元,同比增长 22.8%,财政收支增幅均排名全省第一。在财政收支的强劲拉动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关中五市之首,经济发展呈现逆势上扬、加速推进和民生大力改善的喜人态势。


用减法为企业“瘦身”


税收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兼顾效率和公平。上半年,市财政部门积极协同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国家税制改革及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用足减法,培育新兴产业、降低企业负担,为全市企业发展积蓄了发展新势能。


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对 40个项目免征增值税。据统计, 6月份,全市营业税停征后较上年同月减收 9100万元,而改征增值税只收入 1552万元,减税效应十分明显。“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我市财税部门支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市财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及时下发中省有关取消、停征和整合政府性基金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文件,并在宝鸡市财政局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布。指导和监督各县区及市级部门严格落实中省明令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基金的规定,坚决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从今年 2月 1日起,停征了价格调节基金,停止向水泥生产企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仅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就为企业减负 6000万元。


从5月1日起,我市将现行对小微企业免征的 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及时修订完善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目录,全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支持企业轻装上阵,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从而释放市场潜力,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用加法为百姓谋福祉


今年,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减税力度加大,市本级实际预算财力较上年减少 3亿元,但脱贫攻坚、民生政策提标、13年免费教育、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重点工作需要增支近 12亿元。面对严峻的收支压力,市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以往年度项目支出基数,压减调整专项预算支出,把非税收入及彩票公益金、残保金等政府性基金与预算资金统筹捆绑,安排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中省资金 104.3亿元,向省财政厅申请发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 5亿元,弥补了预算缺口,有效保障了扶贫、社会保障、环保、城建、城区绿化、南客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投入。用加法保民生、促发展,谱写了做大财政蛋糕、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篇章。


充足的资金是有效保障民生、加快支出进度的根本。今年,市财政局准确把握中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加大预算财力提前预列力度,年初向县区预列资金达到 37亿元,是 2015年年初预列额的 4倍多,及时足额的资金保障,有效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为了提高县级可支配财力能力,今年市对县转移支付同比增长 62.5%,总额达到 1.3亿元。同时,对于部分专项资金,市级不再细分具体项目,而是列明资金用途和使用规定,根据人均费用、补助比例等予以测算,将资金直接切块下达到县区,由各县区根据工作实际据实分配项目,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项目等资金”造成的支出进度缓慢问题。尤其是在全市上下坚决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市财政部门新增3000万元精准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市级各类扶贫专项资金 17252万元,均向县区提前预列支出,为县区有效组织实施脱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上半年,全市民生类支出达 126.8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83.7%。其中:落实 29.2亿元,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建设、城市光网入户、农村光网进村、老旧小区改造等“十件实事”进度,城乡居民医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七项社保政策提标;安排一事一议项目 489个,争取中省财政奖补资金 9090万元,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一笔笔民生投入的足额落实到位,使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用乘法撬动社会资本


财政投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何在有限的财力下,加快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市财政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化“乘法”的运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财政局局长李晓阳介绍,今年,市级财政积极探索“资金”变“基金”、“债权”为“股权”、“无偿”变“有偿”的供给方式等重大改革,创新政府引导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政府债务融资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牵头制定并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宝鸡市投资引导基金方案》和《宝鸡市财投控股公司方案》,拟定《宝鸡市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采取有限合伙、母子基金构架,财政注资 10亿元至 12亿元作为母基金(今年财政先期出资 5亿元),设立城市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等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使基金总规模达到 50亿元至 100亿元,支持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现已建成首期规模为 2.61亿元的投资引导母基金,筹划交通和城建两项子基金,并初步选定民生、建行、工行、交行、浦发、兴业、光大银行等 7家金融机构作为基金首期战略合作伙伴。征集到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投资集团等单位融资规模超过 80亿元的基金拟投入项目。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以其小投资吸引了数倍社会资本参与经济事业建设,办成了许多政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重大民生工程,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据悉, 1.7亿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6.95亿元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 30亿元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已完成融资方案,进入融资实质运作阶段,预计第一笔1.7亿元的融资即将到位。


按照“部门评、财政审、政府补”的方式,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办法》,设立 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纳入财政部门“ PPP综合信息平台”且通过省财政厅审核、完成“一方案两评估”,并经市、县财政部门评审的 PPP项目,给予相应前期费用补助。 62个项目通过市级初步识别,录入财政部“ PPP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45个项目通过省级审核,总投资额达 343亿元,入库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千湖湿地公园开发项目”入围省级PPP示范项目库。


实施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巧用加法、减法和乘法,彰显了宝鸡财政人善作为、敢担当、挑重担的勇气和胆识,为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撑,让城乡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财政大蛋糕的甜头,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8.6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