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浦东新区个人所得税筹划(上海浦东新区个人所得税大厅在哪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黄汉城、路口大爷






又是一份超级重磅文件。




不久前,上海成立800亿元的上海城市更新基金,而网上又流传,为了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要升格为所谓的“直辖市”。种种刺激下,自贸区概念股掀起涨停潮。




所谓直辖当然是无中生有。




但是中央支持上海浦东的力度,一点都不假。这份意见让浦东获得了其他城市梦寐以求的诸多大礼包。




其政策之新,红利之大,闻所未闻,至少我是第一次见到。




上海奔向全球一线城市的速度,从今天起将大大提速。







意见当中有句话特别值得玩味——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域,一个是特殊经济功能区




2019年,上海临港被定义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之后,临港便从全国众多自贸区中脱颖而出,各项优惠政策不亚于海南自贸港。




如今整个浦东新区都要成为“特殊经济功能区”,意味着以前只有临港专属的特殊红利也会外溢出来,覆盖到全域。




像意见当中提及,“允许浦东认定的研发机构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税、采购国产设备自用的给予退税政策。”




实际上就相当于,以后只要是被官方认可的研发公司,无论你在浦东哪个位置,某种程度上都会被“默认”为设立注册在临港片区。




这可就不得了了。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制度安排。




它相当于开了个小灶,让那些奋斗在研发一线的公司可以名正言顺地“偷吃”到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税收制度。




这些公司在采购国内设备的时候,不管是电气设备、显微镜还是光刻机,都会被当做出口对待,予以增值税退税;从国外采购设备进来的时候,也能免征进口税。这可是赤裸裸的“扶上马,送一程”啊。




中央重点扶持上海成为科创中心的意味,不言而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超级试验田,谈的最多的是“改革高地”,而一直避免成为“税收洼地”。




因为上海本身的虹吸力就够强了,如果再叠加税收优惠,可能会引发一波总部经济的迁徙浪潮。




所以,2013年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的时候,便没有特殊的税收优惠。等到2019年增设临港新片区,才在几个关键领域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算是勉强扳回一局。




与之相比,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这些面向“港澳台”的自贸区早就从2014年起,享受长达六七年的15%企业所得税(针对鼓励性产业),而且还在进一步的延续当中。




上海被衬得相当“落后”。




不过,从今天开始,这种局面将开始改变。




第一,设立在浦东特定区域的,专门投资于初创企业的私募基金公司,在试点期内按照企业年末个人股东持股比例“免征企业所得税”。




大家都知道,银行嫌贫爱富,初创期的科技公司失败风险性较高,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融资,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而美国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科创中心,除了云集众多顶级学府和最强大脑之外,也跟美国的股权投资非常发达有关系。




如今对部分参与创投的民间资本直接免征所得税,不是剑指硅谷模式是什么?




它一定会鼓励长期投资,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科创高地。




第二,“在浦东特定区域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优惠覆盖范围再次扩大。从小小的临港,扩张到了特定区域。




这绝对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种种迹象显示,政策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倾斜。中央给与浦东史无前例的大礼包,使得上海奔向全球一线城市的速度将大大提速。







打造全球性城市,上海的金融功能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上海必须要拥有调动巨额全球资金的能力,才能在国际金融中心的逐鹿之战中站稳脚跟。




意见中有两大重点值得期待。




第一,境内长达数十年的金融禁区,或将在上海打开一个突破口。




重磅的提法是:“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




上海要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必然要拿下离岸金融业务。




现在全球有四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分别是:




1 伦敦离岸金融中心,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美元市场,是国际上形成最早也是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拥有对离岸美元的定价权。




2 纽约离岸金融中心,也叫国际银行设施(简称IBFs),独立于在岸业务,属于严格的内外分离型,同时是人为设立的,是最特殊的一类离岸金融市场。




3 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初期是内外分离型,随后逐步演变为渗透型。




4 加勒比海地区的离岸金融中心,典型的避税天堂。




上海更可能采取从严格分离型慢慢演变为有限渗透的内外分离型。




而不管是哪一种,离岸金融中心都有三个特征,注定了它们会受到国际资本的追逐:一是面向非居民;二是低监管;三是少税收。目前来看,在企业所得税上,伦敦为20%,纽约为21%,新加坡为14%,而上海是25%,还有不小的差距。




上海在离岸金融业务上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人民币离岸交易。




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香港有理由感到紧张,某种程度上,上海的崛起直接对香港的地位构成了挑战。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中美金融的大博弈,中国双循环格局的构建,都注定上海要承担起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的重担,成为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备案。




新时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缕春风,将从浦东吹出。




第二,上海有望为中国的硬核科技带来更大规模的资金量。




意见提出:“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这明显是科创板的大利好。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领域科创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约70%,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




但是,科创板会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还是步“新三板”后尘,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市场流动性。




科创板流动性在今年隐隐然已经出现问题,市场整体交投活跃度降低,流动性也出现了分化,资金只向头部企业集中。




因此,科创板要打开新局面,一是引入更多的外资,二是改革制度。




外资的作用自然不用多说,而改革制度,上海选择了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做市,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市场的时候给你造出一个市场来。简单理解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当市场的买卖双方在同一时刻都不活跃时,你还是随时可以找做市商成交,他们会给你提供报价。




在深沪交易所看来,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活跃市场,一直是作为解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一大备案。




只是这个制度讨论多年,一直没有引入,一是主板流动性充裕,暂不需要;二是要考虑制度设计上的平衡,如何在吸引更多券商进入、让他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对竞价交易者的公平交易权。做市商制度更适合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




而科创板的50万元门槛拦住了大部分的散户,目前也是国内证券市场中最适合引入的。




中国要打造自己的“纳斯达克”的决心很坚定。







关于浦东或者说上海的未来,我还有更多的猜想和期待。




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出:




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这些用词细细考究的话,大有内涵




上海只有从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开放,走入深水区,做前人未有之事,干他人不敢之事,才算是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也就是说,要全面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标准的自贸港。




在这方面,上海可是充满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一未来上海是否能率先在一定程度上放开货币市场呢?每人每年不再限定在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给与上海居民更高的弹性空间,比如说两倍、三倍甚至更高?




这并非不可想象。就像我之前在《海南会不会取代香港?》一文中分析,海南建设自贸港,900多万常住人口拿到了一个独享的大红包,就是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入境商品。




零关税的受益者,从“企业”身上外溢出来,扩张到了特定某个省市的普通消费者,由这个片区的民众独享,这在内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以后若是为上海单独开一个口子,我一点也不意外。




第二上海证券市场能否开设国际板呢?之前上海已经筹划很多年了,只是因为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原因,才遭致搁浅。




虽然澳门也会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证券交易所,但并不妨碍上海开设同种类型的国际板。




毕竟在人民币在岸证券交易所方面,中国就有过一南一北两个市场(上海、深圳),是有过先例的。




第三,上海自贸区最先实验FT账户,其资金划转采用了“一线宏观审慎,二线有限渗透”规则。中国居民开设FT账户后,跟境外账户之间的划转结算相对自由,跟境内常规账户则相当于跨境业务管理。




只有因为经常项下的业务、偿还自身名下贷款、实业投资等真实需求,本土居民才能把钱(限于人民币)从境内常规账户,划到FT账户下。




未来这道防火墙会不会整个后移,既跳开自贸区范围覆盖到全上海,把整个上海市打造成一个特殊的离岸市场。而上海跟境内其他城市的资金往来,则当做跨境业务处理?




第四,中国的资本账户可分为7大类11大项40个子项,绝大多数已实现“基本可兑换”或“部分可兑换”,但都是在事前资质审批及事后额度严格限制下。以后上海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取消限制,变成完全的自由兑换。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储备货币,还远远称不上国际货币。因为在全球跨境支付交易中,使用美元的比重约42.5%,人民币仅有2.2%。




这些闸门一旦开启,上海将为中国打开更加顺畅的人民币回流通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是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方星海就说: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取得更大进展,中国抵御金融被人家脱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