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2016年7月1日发生了啥(2016年7月1日什么是党的主要任务)

当地时间3月14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罗马举行了线下会晤。这次会晤距离安克雷奇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而在俄乌局势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此次中美外交团队的线下会面着实意蕴深刻。


在此次会晤中,美方就当前局势表达了对中俄关系的担忧,并再一次利用“香港”、“台湾”、“疫情溯源”等问题向中国发难。而中方也秉持了安克雷奇会谈的立场,守住底线坚决不让一步。



从中国外交策略来看,或许从安克雷奇会谈开始,中国“平视外交”已经正式登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中国外交将会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


百年风云际会,从《辛丑条约》签订到2021年中美高层会晤再到进入2022年后的会谈,中美关系在走向历史转折点的同时中国对美态度也愈发强硬。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美国再也不能对中国颐指气使,而要深究其发端,或许从中美南海对峙中国敢于亮剑开始一切就已经注定。


1、“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

南海争端始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资源的觊觎并逐渐演化为了中美两国之间你来我往的较量,但如果将指针向前拨67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第一个在南海上“称王称霸”的国家却是法国



1933年,法国两艘测量舰对南海海域上的多个岛屿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将其中的一些归入了法属交趾支那,也就是使其“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法国的领土。然而吊诡的是,就在法国“占领”这些无主之地之时,许多岛屿上却还生活着中国的渔民。


对于法国来说是无主之地的岛礁实际上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软弱的民国政府不能明确说出这些岛屿的经纬度,因此也就无法通过外交手段向法国提出抗议。


对此,蒋介石只能下令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来证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版岛屿图,中国才能在南海上勾勒出南海疆域线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名正言顺收回了被各国侵占的土地,1946年,民国政府在太平岛和中业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更是进一步宣示了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但法理上的承认是一回事,实际上的控制却是另一回事。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对南海岛礁进行武力覆盖和实际占领之时,本属于我国的领土又再度落入了近邻国家手中。


二战后实力大增的南越政府首先侵占了临近越南的中属岛礁,而在此期间,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是小动作不断。


刚刚诞生的中国无奈只能发兵南海与越南展开较量,经由西沙海战,中国重新确立了在南海的地位,但这也只能让越南稍稍收敛,对于遥远的南沙,中国依旧鞭长莫及。



一直到1987年,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的中国才借修建联合国海洋观测站的名义第一次进入南沙,然而本是正当的行为却遭到了越南的强烈反击,这也使得中越之间再度爆发了南沙海战。


南沙海战后,解放军趁势解放了南海诸多岛礁,为了对这些岛礁和这片海域实现真正控制,解放军更是派兵进驻这些岛礁并开始了疯狂基建模式。


为了守住南海疆域,我国不仅发明了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为填海造岛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还不断地驻军守岛,将不能住人的岛礁扩建成为了可以住人的岛屿,延伸了我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然而随着油气资源的发现以及南海通航能力的大大提升,南海的主导权的归属问题也愈发凸显。自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在美国的怂恿和暗中支持下,南海风云再起,而此次被美国充当“马前卒”的便是一直与我国有岛礁纠纷的菲律宾。


可以看到,时至今日,南海问题已经不是中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问题,在美国“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南海诸国与美国勾结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南海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我国的海上航道,将中国的海上力量封锁在近海,使中国匍匐在美国脚下,无法实现真正的崛起。



2、中美南海对峙

中菲之间的岛礁冲突早在1997年就已经初露端倪。菲律宾舰艇不仅凭借着地理位置优势对我国南海渔船进行骚扰和驱逐,甚至还一度对我国岛礁上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破坏。我国政府虽然多次正告菲律宾,然而菲律宾非但没有收敛,相反却愈发猖狂。


2009年,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签署了“领海基线法”,公然将南沙群岛、太平岛、黄岩岛划归菲律宾。


此举遭到了我国的强烈谴责,但菲方依旧视若无睹。


2012年,菲律宾再次对我国在黄岩岛海域工作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攻击,中国海监船迅速出动与菲方展开了对峙。



在海监船的保驾护航下,中国渔船得以安全离开黄岩岛海域,也是经由这一事件,中方开始展现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两个月后,菲律宾舰艇撤出黄岩岛,中国也就此开始了对黄岩岛的实际管控。


而与此同时,中菲之间的此次交锋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美国需要借南海冲突直接介入南海,展现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主导权,而菲律宾则想通过美国来震慑中国,重新夺回黄岩岛。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双方一拍即合,在南海举行了多次联合军演妄图让中国让步,然而中国却对此反应冷淡。



于是,无计可施的菲律宾于2013年1月正式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仲裁,希望通过“法律”来证明自己在南海诸岛上的合法性,但殊不知这本就是无效仲裁,也必定不会被中国承认和接受。


此次仲裁不合理性有二:


一是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进行仲裁的前提必须是双方都一致同意对涉及争议的海域进行仲裁,但在南海问题上,从来都是菲律宾质疑我国九段线的合法性,而我国却从未同意就南海划界进行仲裁。


二则是仲裁机构的合法性。因为菲律宾的申诉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此在提交仲裁案时,菲律宾并没有向联合国的海牙国际法庭提出仲裁,而是将申请提交到了位于海牙的民间机构——常设仲裁法庭。



因此,虽然“南海仲裁案”宣布了菲律宾胜诉,但不论是从历史上还是法理上,这都不过是一次无效仲裁。


中方拒绝参加此次仲裁已经表明了中方的态度。


而对于菲律宾和其背后的美国来说,他们也并非仅是想凭借着仲裁让中国让步,更多的还是想通过这次仲裁案吸引舆论,并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起攻讦。


果不其然,在外交部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无效的声明之后,美国直接介入了南海争端,频频发表言论对中国进行指责。


在引导国际舆论的同时,美军航空部队也加大了对南海的侦察,双方剑拔弩张,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2016年7月,在南海仲裁案判决即将出炉前夕,美国“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进入菲律宾以东海域,开始为即将颁布的判决结果造势。


美国太平洋总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更是直言对中国做好了“今夜就开战”的准备。而相较之下,2016年中国的海军实力却并没有达到能与美国掰手腕的程度。


美军两个航母战斗群配备了两艘航母以及十八艘各类护卫舰、驱逐舰,战机更是多达150架次,然而当时的中国海军却只有一艘辽宁舰服役,与美国相比毫无优势。


这是自96年台海危机以后中美之间最强的一次对峙,处于劣势的中国不得不赌上全部身家与美国背水一战。



2016年7月5日,中国海军在南海上举行了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海军三大舰队齐出,四位海军上将坐镇一线指挥。


虽然官媒表示此次演习不针对特定目标,但是双方都明白只要美军舰队进入中国领海,那战争必然会打响。


新锐战舰下水,轰六、歼11B等战机升空,航母杀手东风21D更是罕见露面,部署到了大西南深处。


中国海军、空军、火箭军集结已经向美国摆出了作战的姿态,我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甚至开始召回退伍老兵。



2016年7月12日,随着仲裁结果公布,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南海之上。


在中方明确表示“不接受、不承认”后,炮火的硝烟味似乎已经开始在空气中弥散。包括中国在内,各方力量都在等待着美国行动,而就在这时美国舰队却后撤了。


在中国媒体公布了轰六战机在黄岩岛巡航的照片后,美国舰队于26日悄然撤出南海。


一场“大战”就这样消匿于无声,中美两国在一场针尖对麦芒式的交锋后再一次短暂的握手言和。


专家事后分析认为,美国撤兵一是因为中国已经侦查到了美国航母的位置,一旦开战,双方势必会两败俱伤,而站在美国的角度来说,为菲律宾做到这一步并不值得;



二则是因为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其真正的海军机动能力也就止步于此。


虽然美国航母数量高达十艘,但是能调遣到南海作战的也就四艘。若是南海战役打响,中国可以凭借近海优势进行补给,而对美国来说远航到西太平洋作战其本土战力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东风21D却可以直接打击美国本土,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对于惯常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得最大的回报的美国来说,中国没有认怂就已经将了美国一军。美国可以在南海疯狂试探,但一旦越过雷池引得中美开战则实在得不偿失。


所以,美国的“临阵脱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在南海亮剑之后,中国已经有了与美国叫板的勇气和底气。美国再也没有资格在南海指手画脚,而南海也终将迎来其真正的主人。



3、“亚太不再平衡”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基于“重返亚太”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频频在亚太地区指手画脚,而经由南海对峙后,南海也云开雾散迎来了罕见的和平期。


南海诸国终于明白,中国要的并不是南海的资源,而是南海的话语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中国决不允许美国借由“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而谁甘愿充当美国的棋子,谁就要最好承受中国制裁的准备。



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当然比南海诸国看得长远,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给美国敲醒了警钟。美国再也不能只将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厂”背后,中国有着更大的潜力和能力。


因此,中美对峙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不是南海争端、不是2016年,也会有其他时间、其他事件“激化”中美之间的矛盾,使得中美争端从幕后走向台前。


可以说,中美之间必有一“战”,而此“战”即是峰值。在此之后,随着两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热战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可以看到,在中美南海对峙后,中国海军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美两国在中国近海的军事实力从美国强于中国到持平再到中国反超不过经历了短短三年时间,而随着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中国在南海乃至西太平洋的话语权也将大大提高。


“岛链计划”注定破产,谁都不能阻挡中国崛起的脚步。


而回过头来再重新审视南海对峙事件,我们也能清楚地体会到这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2016年后,中国再不惧美国威胁,不论是热战还是贸易战、舆论战,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不断变化,中美之间的摩擦更是不断增多。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可能见证历史。但放眼全球,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摇摇欲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的车轮缓缓而过,一枝独秀的时代即将过去、群雄逐鹿的大幕即将拉开,中国无意成为世界的领袖,但我们期待更加和平、自由、开放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