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指标(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站在新起点,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围绕绿色发展,从推进工业绿色升级、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必选项


今年年初,广州增城新塘中城智慧园入选了广州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名单,这片坐落于广州东部的智慧园已经吸引了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为主的两大产业集群。


新塘中城智慧园原本由环保工业园改造升级而来,几年前还是一个以牛仔服装洗水漂染为主的产业园区,由于环境问题屡屡遭到居民投诉,加上传统牛仔服装产业产值逐年下滑,产业园亟需“另寻出路”。


2017年,增城区对新塘环保工业园及周边76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整改,通过集聚释放出了上千亩土地,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最终实现了低碳绿色发展。


新塘环保工业园的转型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工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缩影。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生动力。2021年中规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年度研究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70%的区县及地区单位人口碳排放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单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深圳、香港、广州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城市,低碳绿色发展指标更是优异。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是全国的1/12,绿色发展要素的集聚,将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双碳经济”将有望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应有之义,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必选项,要自觉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去。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广东已经制定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坚持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减污促降碳、以降碳带减污,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


此前,广东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尤其是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


广东在着手推动传统工业园转型升级,以及钢铁、石化、造纸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的同时,还逐步加大新能源规划开发和消纳的力度,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核电新能源、氢能等绿色能源发展。


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珠三角地区将不再新建扩建燃煤燃油火电机组,“十三五”期间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约390万千瓦,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核电新能源产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为29.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郝振山建议,通过积极推进风电与海上油气等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鼓励海洋油气企业参与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推动海资源共用,实现资源从专有型向共享型的根本转变。“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和优势,包括中国海油在内的众多石油公司纷纷加入探索行列。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正规划推进国内首个规模化集中式海上风电及综合能源应用示范。”


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减排关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序”二字即要求实现双碳目标需把握工作节奏,而非运动式减碳,要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减排的关系,这需要从政策、技术、资金等多个方面发力。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广东针对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已有明确规划。《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同时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认为,“双碳经济”将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新模式。他建议,在珠江东西两岸贯通融合的中山翠亨新区,创建大湾区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议,率先在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培育出新的增长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把目光投向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领域。他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新基建领域存在大量的智慧能源调节需求和机会,建议一方面从政策层面全面推动落实新基建领域节能降碳要求,一方面以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构建节能平台,提升新基建领域的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发展也离不开财税金融的支持。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对资金要素的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尹兆林建议,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减少企业在洁净能源投入上的资金压力。例如,将企业生产销售绿氢产品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范围,恢复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并提高洁净能源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到100%等。


面向未来,如何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实现“双碳目标”?民建中央认为,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仍存在着金融产品规模较小,金融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建立绿色信贷行业、项目及产品达到认证标准,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在探索碳排放市场、绿色金融方面早已先行一步。在碳排放市场方面,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超80%的控排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六大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均实现大幅下降。


目前,大湾区已经创建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出台了国内首个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建设发展。2021年年底,中山民营企业明阳集团在澳门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亿美元3年期绿色债券,填补了内地民营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的空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加速绿色金融协同创新的生动写照。


针对碳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容,民革中央建议,要完善碳定价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场,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碳定价机制的完善,将为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