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关民生和民族复兴大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始终是教育改革的重心。作为民办教育的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平台,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必须以教育公益属性为前提,应该有利于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种种乱象完全违背了本义,正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面对校外培训的一系列乱象,首先需要厘清因果、找到症结,而在解决的方法上则要考虑某些问题的复杂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各类培训机构却纷纷宣称可以高价锁定最受考生欢迎的KET/PET考试考位,原先只要500元的报名费,现在要花上4000元左右,溢价达七八倍之多,更有机构宣称,200个考位中,自己占到了167个,可以锁定八成以上考位。众多学生辛苦付出,考试机会却被其他人用不正常手段剥夺,其中要么涉及机构虚假宣传,要么存在暗箱操作,明目张胆的违法线索,监管部门不应轻轻放过。
与此类似,培训机构跑路相较而言也应该是最容易治理的一种乱象。教育部近日提醒“去校外培训机构别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培训费用”,用心良苦,家长的理性和清醒也永远必要,但是针对欺诈,法律显然才是最有力的维权武器。
校外培训乱象让人震惊,然而也不能不承认,校外培训火热,关键还是有需求。从根本上说,只有从需求端出发才能找到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