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我没在银行开户却收到了验证码(银行开户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回事)

都说商人是最精明的群体之一,可最近这个群体就有点闹心。


最近公安部联合各地警方,纷纷发布通报,称近日出现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段,目标为美团商家。



事情是这样的。


不少地区的美团商家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从内容上看,短信来自美团官方,称由于平台升级需要,请美团商户按要求进行信息认证,并随短信附上一条链接,点击链接进行认证。


点开这个链接会进入一个美团网站。此后,商家需要在认证界面依次输入银行卡号、手机号码。


点击验证选项后,商家会收到一个验证码,再把验证码输入上传就完成了验证。一般情况下,正常的验证行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过,完成认证的美团商家发现,没过多久自己又收到了来自银行的短信,提示自己的账户被扣款了。


这时,美团商家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受骗了。


短信长这样,看起来倒是和美团平日里发出的短信格式一致。也正是因为以假乱真的效果,才有这么多人上当。



当然,您也可以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据报案情况来看,从今年9月到11月初,仅南京城区就有10多人上当受骗,被骗金额少则千元,多则上万。


其实,这种诈骗手段不仅不高明,而且很常见。说白了就是老瓶装新酒,它属于通讯诈骗的一种,也就是通过通讯手段进行诈骗,其目的就是银行卡盗刷


对骗子来说,招不在新,有用就行,但是对我们来说,如何才能见招拆招呢?最重要的就是了解骗子的手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1


粗暴式走量诈骗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通讯诈骗的官方定义。


通讯信息诈骗指的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网络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骗子实施骗术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把信息传递到出去,在这个通讯发达的年代,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目前,利用短信和电话诈骗的手法最为常见。有的骗子采取的是广撒网的方式,不分号码使用者为谁,批量发布虚假信息。


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明明自己没有在某家银行开户,却收到了他们的短信,并且短信发送的号码确为该银行的官方号码。



短信内容多为提醒客户某个事项或者业务需要办理,并附上一个链接,请客户打开链接办理。


这种方式成本低,基本上只需要一个伪基站即可。“伪基站”是短信诈骗的重要工具,结构十分简单。一般由主机、笔记本电脑和天线组成。


通常骗子会先用车载着伪基站到居民比较密集的地方,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到,以伪基站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最后伪装成企业的基站,冒用他们服务号码强行向周围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


短信内附带钓鱼网站,只要人们在网站内输入银行卡号等信息,就会造成银行卡被盗刷或恶意转账。



这种方式虽然不能保证每个接收到信息的人都是冒用号码的企业客户,但是胜在成本低廉,能够以量取胜,只要发出去的短信数量越多,那么诈骗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2


进阶版指向性诈骗


上一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成功率难以控制,于是骗子将手法升级。有了通讯诈骗的进阶版,这次他们还找来了帮手。


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这次,诈骗分子的“工作环节”为购买信息——与诈骗对象通讯——诈骗成功


为了提高受害人的信任度,他们会主动证明自己。例如:发送信息更加有针对性,只对工商银行的客户发送诈骗短信,再比如最近的案件中,只对美团商家发送美团平台的短信。


大胆一些的骗子,会直接和诈骗对象进行交流。这种骗子一般都十分自信,因为掌握了受害者大量信息,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把交流者骗倒。


在这一部分,工具已经是次要的了,他们的法宝变为了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倒卖者就是这种诈骗的帮凶。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了首部《中国反通讯信息诈骗蓝皮书》,指出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道德缺失,金钱至上观念下引发的失德行为以及违法行为。一些掌握海量用户信息的平台在利益的驱动下贩卖用户数据,这给诈骗分子和组织实施犯罪带来便利。


二是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是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第一条直接指出了信息泄露和通讯诈骗的莫大联系。在信息时代,大部分人作为消费者和服务的接受者,需要在平台登记信息。


如果平台管理者对信息保存态度不端正,就会有意或无意地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这也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3年前“徐玉玉案”提高了人们对通讯诈骗案重视程度,而“徐玉玉案”的诈骗成功也正是借着信息泄露的“东风”完成的。



2016年高考,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1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


凑巧的是,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这让她彻底放松了警惕,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把学费汇入指定账户。


徐玉玉从警察口中得知钱款追回希望渺茫,在报案后回家的路上伤心欲绝,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曾从别处购买了五万余条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实施电话诈骗。


后来警方调查还发现,当时徐玉玉身边很多人都收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受害人不止徐玉玉一人。





3


骗子为什么总能成功


每次从新闻上看到诈骗案件的相关新闻时,我们都会鄙夷诈骗手法是如此的弱智。


但是,中招的人却不在少数,可以说几乎每个上当受骗的人都是曾经鄙视过骗子智商的人,他们自以为永远不会成为受害人,却不知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


大部分骗子的学历可能都不高,但他们绝对称得上是心理学高手。他们第一个利用的就是人们的恐惧心理



最常见的诈骗案件就是冒用公安机关、法院等机构身份,告知受害人与某个经济重案、刑事案件相关,如果不配合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大多数人对这些机构本来就有一种敬畏心理,加上骗子略微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人的情绪会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判断力。


其次,骗子利用的第二个点是利益相关性。由于掌握了目标人群的信息,骗子的施骗伎俩可以轻而易举地“对症下药”。


在骗局中,如果目标人群不按照骗子的要求操作,那么就会失去某些利益,或者按照他们的操作才能办成某些重要事情。


最近的冒充美团发布虚假信息案件,就是利用美团商家对平台依赖性大的弱点,对商家进行诈骗。





4


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上文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发现,通讯诈骗的手法并不高明,只要我们稍微多个心眼就能识破。


当有陌生的电话或短信主动联系时,无论对方什么来头,都必须保持警惕性。不能只相信其发来的片面之词,对于比较重要的事情,应当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联系方式,再详细咨询。


一旦对方提及钱财、要求转账,此时内心就应该立刻产生怀疑了。必须自行主动寻找权威渠道求证,而非听从对方的指示行动。


最后一点,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确认信息发件方的身份,随信附带的链接千万不能点开,因为这些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也可能会给手机植入病毒,总之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用户信息,最后盗取钱财。


通讯诈骗并不可怕,只要多个心眼,骗子就无法成功了。


原创: 热心粉丝 终结诈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