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三一为什么不直接在美国设立公司(三一重工在美国有分公司吗)

——明星上市公司“前世今生”系列


三一重工的34年发展,是一部典型湖南人“打了鸡血、不服就干”的奋斗史。从创立以来就跟国企开展竞争;到阻止美国凯雷投资并购徐工机械;从与中联重科的谍战门;到“迁都”事件;从“状告奥巴马”并胜诉,到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从深度调整接近亏损,到再度创出新高。三一重工就像行业内一条凶猛的鲶鱼,通过激烈竞争角逐,成为了我国高端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引路人。


一、辞职下海


1983年,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之后被分配到娄底涟源镇上的一家国营军工企业——洪源机械厂。


梁稳根在机械厂干了三年就当上了计划处副处长,而后,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在1986年元旦,他毅然辞去了铁饭碗,开始下海创业。


辞职那会儿,梁稳根得到消息,市场上一头羊可以赚20多元。于是,梁稳根和其他3位伙伴,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贵州这些产羊较多的地方,但等买美国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涨的行情是由于外贸部门取消了一个大合同,过了元旦羊价就会跌。于是,他赶紧收兵,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随后梁稳根开始卖白酒,做玻璃纤维,不过,皆以失败告终。


几次失败后,梁稳根决定开发当时市场上一种很在缺乏的有色金属焊料。1986年,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4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地下室里,他们通过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生产出了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但质量还是不过关,生产的焊料在寄到工厂不久便被工厂退货了。为了让提升产品质量,梁稳根请中南大学请翟登科教授帮忙。为了接恩师,梁稳根想出了一个极富创意的接法,那就是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绑了一个大藤椅,四周是挡风效果超强的屏障。就这样,四个年轻的小伙子,开着富有创意的“专车”将恩师接到了涟源。有了恩师现场指导研发,厂里才终于生产出合格的焊料产品,掘到了第一桶金。

分公司

二、确定方向


1987年,国家制造业蓬勃发展。曾在机械厂上过班的梁稳根决定由焊接材料进军机械制造,生产人造金刚石和压机等设备,开始与国有企业竞争。两年以后,梁稳根四人创建的小厂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


到了1991年,比梁稳根整整小了8岁的向文波硕士毕业,加入了三一重工这个大团队。


那时候梁稳根他们开始琢磨,和几乎同时起步的湖南远大空调相比,为什么对方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20多个亿,而他们的公司营收却不足1亿?


讨论出的结果是,根本的问题在于市场的容量,在于对行业的选择。梁稳根曾带领团队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去实地考察,看到中国基础扎实的重工业基地和大批的作业工人时,他们想到,几千万工人是一个什么概念?仅机械行业的作业人数就比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优势!


在随后的1992年,梁稳根在一次核心团队会上提出了“双进战略”:必须进入大城市——长沙;必须进入大领域——工程机械。然而,这个双进战略却遭来了内部人员的质疑。


梁稳根的创业伙伴袁金华后来说:“当时,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因为当时的机械领域只有国营企业在做、敢做,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一些人提出了为什么不进入当时很热门的饮料、日用品以及电子行业的疑问。当时的争论很激烈,反对‘双进’战略的一方很不理解梁总,有的还认为梁总是做了省政协委员,又成了人大代表,所以心高气傲,看不上小地方和小产业了。”梁稳根却坚持“双进战略”,他一再表示,三一重工要进入的正是国企林立的地方,那里的竞争还不充分,民营企业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且机械产品的进口替代性强,说明它利润丰厚。


当时鼎力支持梁稳根的向文波也指出,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就是品种多、批量小、技术和劳动力密集,销量以千台计。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依靠流水线作业和自动化生产制造出来的,而是靠人工作业。同时它又包含了诸多复杂的技术,比如材料技术、液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此外,中国的人力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身上,还体现在拥有一大批顶尖的人才方面,他们愿意献身于这个行业,但他们要求的薪酬却只是国外的几分之一。


1993年,梁稳根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开始研制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并将行业里的著名专家请到公司任职或担任顾问。


现在看来,三一管理团队在30年前的观点完全得到了时间的验证。依托劳动力红利,工程师红利,公司逐步开始将境外的竞争对手打得节节败退。


三、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


在三一重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种国外技术“卡脖子”的事件层出不穷:混凝土拖泵的液压系统,高抗压强度的钢板材料等等。为了实现自主研发,三一管理团队四处招聘,终于招揽到了机械部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易小刚。


易小刚也不负众望,在研发过程中,失败了,爬起来,失败了,再爬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研发出成功的实验品到大批量的生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有了这重工种自主研发,敢打硬仗的精神,从1993年到2003年,三一集团飞速发展,仅用了10年便跃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A股上市。在此前的股权分配中,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减少自己的财富,把股份中的一些分给稍后加入的向文波,易小刚等能人。而正是这些人物的加盟,给三一重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可以说梁稳根做到了智慧的“舍”,因而才有了他和他创立的三一的“得”。


四、挖掘机业务


1998年年底,在拖泵产品取得初步成功后,三一重工决定将挖掘机拓展到生产业务上来,并网罗了一批做挖掘机实验的人才。梁稳根说:“那时,我们根本不清楚挖掘机具体是怎么做的,只能从做图纸开始,并且反复实验。


但当时,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等世界七大品牌的挖掘机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本没有人知道三一重工,而且SY200还只是第一代产品,谁敢买?


就在管理团队为了挖掘机销售发愁时,2002年初冬的一天,三一重工集团驻香港子公司“新恒利”的总经理梁林河带来了一个大喜讯:“新恒利”在三亚接了一个军港工程,急需一批挖掘机,消息确认后,管理团队大喜过望,立马前往考察。


在三亚海边,梁稳根和8位董事会成员逐一下车,大家一抬眼,立刻被百米之外的场面所震慑:在一座不大的山坡上,竟然有三百多台挖掘机在工作。





当时,梁稳根感叹道:“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仅三亚一座山坡上就有几百台挖掘机在作业,而三一的挖掘机却屈指可数。”当时,全体董事成员一致决定,必须马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挖掘机。


但是,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各种问题:有将进口发动机和自产油缸组装在一起适配不良的,有液压系统出问题的;面对困难,三一投入和巨大人力财力持续攻坚。到了2004年4月,一面巨大的横幅出现在了湖南长沙三一重工集团总部的挖掘机生产车间:大干3个月,完成50公司0台。那时,外界的风凉话也随之传来:“3个月,500台,三一人简直在搞“大跃进”!然而,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3个月之后,三一重工集团真的生产出了500台挖掘机并卖了出去。而仅仅5年之后,三一重工挖掘机在中国的销量,已超过了世界七大品牌之一的卡特彼勒。


五、阻止凯雷收购徐工


将时间拉回到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凯雷集团准备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此事涉及的双方,也让人兴趣倍增:徐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凯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由于有多名国家领导人在该基金担任要职,是一个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投资机构。


根据2005年10月25日双方在南京草签的收购协议,凯雷将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


将此事“闹大”的是徐工集团竞争对手时为三一重工总经理的向文波。因为,三一集团早就有意参与徐工科技的改制重组,但随后迫于外界压力,三一放弃收购徐工科技计划。向文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算在全盘接受凯雷方案的基础上,以高出凯雷30%的价格来收购徐工。


随后,在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等待管理层审批的关口,向文波相继在博客上发表了《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徐工并购:一个美丽的谎言!》等重工文章,并将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一案描述为“外资危及民族产业安全”。向文波在博客中写道:


“中国有多少个徐工可卖?”


“徐工只值20亿,中国装备业值多少钱?中国值多少钱?”


“中国现行产权交易的价值评估存在严重缺失:


(1)只看重实物资产,而不看重无形资产。如徐工独占中国压路机和汽车起重机半壁江山,品牌价值值多少?土地价值怎么评估?专有技术价值多少?


(2)会计报表上反映的只是折旧后的资产,徐工是个老企业,许多固定资产因折旧完成,残值账面上根本没有体现,徐工这样的企业的产权交易应充分考虑再置成本问题。这些缺陷导致徐工的这笔交易价值被严重低估。”


向文波连发十几篇博客,篇篇直指要害,有理有据。


反倒是另外一个竞争对手,中联重科当时的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孙昌军曾对媒体表示:“我们认为凯雷并购徐工机械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我们中国品牌不直缺少的就是资金和技术,从这一点上而言,我们支持徐工。”孙昌军否定的是向文波的 “民族英雄论调”。


在经历了媒体各方沸沸扬扬的论战之后,那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发话了:“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防止出现财富创造出来后,其所有权和支配权却不完全属于当地政府和人民。”


最终,收购事件终止。尽管三一重工成功阻止了凯雷对徐工的并购,但三一重工此举当时也让工程机械同行难以接受。同年,沈阳机床厂因为此事不同意三一控股,三一重工的并购计划也未能完成。


现在看来,三一重工向文波与中联重科孙昌军的观点高下立判。截止到2020年8月设立,徐工机械市值已经超过500亿。相对2006年凯雷20亿的出价,徐工的价值在14年上涨了20倍。如果不是向文波博客那年发起的媒体论战,国家的装备制造掌上明不直珠差点就拱手让给了美国资本家们。不得不说,向文波和三一管理团队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六、时代造首富


“三峡大坝”、“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随着有基建狂魔之称的我国启动的各个超级项目,三一重工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四万亿”刺激更是让各类工程机械供不应求。


曾流传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三一重工的销售处场面最火爆的时候,突然有一男子拿板砖冲上机械展览区,“啪”的一声把一台挖机窗户砸坏,吼道“谁也别抢!这台归我!”


在供不应求的紧张环境下,三一打出了标语:“疾慢如仇”。的确,从1999年以来,三一重工集团推出了混凝土泵车、挖掘机、压路机等十几个系列的新产品,每个产品从立项到上市都不超过一年。譬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在2000年8月才决定研发,2001年4月样机就已经下线,6月时产品就已经走入市场。国外企业要花几十年时间研制某一设备的历程,三一重工集团不到三年便走完研发生产之路。


正是有了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三一重工从一个最初仅有几百万元资产的山村小企业到2008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再到2011年过五百亿;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而这段时间年均超70%的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同行第一。因此,在2008年,三一重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展销会上首次亮相时,引来全球排名前几位的重工龙头企业沃尔沃、卡特彼勒、小松、宝马对这批“黑马”的围观。


在公司业绩爆火,三一股价大涨的推动下,2011年,梁稳根以500亿身家,登顶中国首富。


七、状告奥巴马


三一重工曾在美国注册成立Ralls公司,在美国开展风电投资与建设。2012年3月,Ralls公司从希腊电网公司处,收购了美国俄勒冈州Butter Creek风场项目,并取得了该项目建设的所有审批和许可,包括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无潜在危险”许可。


也许是项目动了美国能源行业的蛋糕,三一受到的打压随即而至。2012年7月和8月,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分别作出2次裁决:Ralls公司必须停止修建这些风电场项目,在未获美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也不能将风电场及建设风场所需设备出售。9月吗,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以同样的理由终止三一重工在Butter Creek风场的风电项目。


面对不公平待遇,那时的三一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愤然写到:


“(1)该项目从希腊一家公司手中购买,此地已有许多品牌风力发电设备,唯一来自中国的三一风电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公司,而与此项目相关联的美国太平洋某军事基地远在一千多英里之国有外。


(2)、美国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进入该风场,所有遗留问题均只能由美国人进入处理。


(3)、禁止转让该项目给任何中国公司,即使转让给美国人也需美国批准,我们认为所有指控均为莫须有的罪名,所有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人的歧视与敌意!”


于是,2012年9月12日,三一重工控股的Ralls公司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对国有CFIUS提起诉讼。10月1日,该公司递交了按奥巴马总统令更新修改的诉状,将奥巴马总统和CFIUS列为共同被告,将其告上法庭。


官司打了两年,直到2014年7月,在一份长达47页的判决中,美国合议庭推翻相应地方分区法院杰克逊法官批准美国政府相关动议的判决,认定:


(1)三一集团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Ralls”)在BC项目中具有受宪法程序正义保护的财产权。


(2)奥巴马总统下达的禁止Ralls俄勒冈州BC风电项目的总统令违反程序正义,剥夺了Ralls在BC项目中受宪法保护的财产权。美国政府需要向Ralls提供相应的程序正义,包括CFIUS/总统做出相关决定所依赖的非保密信息和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回应的机会。


虽然持续了两年多的官司惨胜,但项目还要受到审查,未能重启,三一的投资也受到损失。


无论如何,三一胜诉可谓是“对总统直接打脸”。“不服就干”的三一也凭借此事在国内外媒体扬眉吐气了一回。


发生在2012年的这件事,可以说是日后中兴,华为遭到打压的预演;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日后的国际化道路之艰巨。


八、与中联的谍战风波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接在在2012年以前的野蛮生长,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等同行业公司竞争激烈,一度爆出各种新闻事件。


2009年,媒体爆出原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分公司财务管理部员工张某收受三一重工商务部员工文某贿赂,并向文某出卖中联重科商业秘密。三一称此事件为中联重科所“炮制”。


2010年7月,梁稳根之子梁在中去往宁乡途中,却遭伪装成警察的劫匪半路拦截,最后在其司机的配合之下才得以侥幸脱险。


2011年3月份,在三一公布要发行港股集资30亿美元的消息后,4月份,在港交所对三一进行聆讯之前,三一称对手炮制了所谓的“行贿门”事件。由于“行贿门”影响时间长达三个月,当三一再次准备好发行时,全球和香港股市都在这三个月内不断下滑,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价值,三一不得不取消发行。恨别香港市场不说,三一前期支付给所有咨询公司的几百万元的费用也打了水漂。


梁稳根曾在内部公开宣称三一在长沙已无任何秘密可言。由于担心被监听,他通常不在公司召开任何重要会议,实在迫不得已,会选择在办公室外长长的露台上或者三一园区内一处池塘中央的亭子内开会。“只要有电器的地方,他都不敢开会。”梁林河说。


2011年8月,湖南省政府为协调中联和三一之间的恶性竞争关系,曾组织了一个签署行业自律公约的座谈会,在湖南省省长徐守盛的见证下,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签字并握手。


自律公约内容包括各签约单位之间不得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散布侵害竞争对手商业信用和产品名誉的舆论;不得指使、授意、鼓动、暗示第三方机构、个人恶意攻打竞争对手等等。


然而事与愿违。


至2012年,各种奇奇怪怪的“门”继续登场。2011年6月,“间谍门”再次发酵;2011年10月,三一重工被曝因营销模式过于“激进”,资金陷入短缺局面,是为“资金门”;2012年3月,梁稳根之子卷入“海关门”;2012年底,三一裁员风波也成为焦点,乃“裁员门”;2012年末,“间谍门”三度发酵……


2012年底,三一决定将总部搬至北京。三一“迁都”一事,令矛盾更加明朗化。双方开始大打“口水战”。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和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高辉更是赤膊上阵,彼时红得发紫的微博成了新战场,史曰“微博门”。


三一对中联的这场争斗,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做大之后暴露出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以及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期”时产生的迷茫而起;后来又随行业环境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而消弭。现在看来,没有这样同业的剧烈的竞争,又哪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没有竞争,也可能不会有今天三一、中联的高效发展。


九、收购德国“大象”


2012年1月30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通过了《关于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议案》。根据公告,三一重工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于2012年1月20日共同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出资3.24亿欧元收购90%股份,中信基金收购10%。


现在来看,三一收购德国大象整体来说非常成功。


其一,三一并购的时机选择合理。普茨迈斯特在业内有着“大象”之称,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之前在混凝土泵车制造领域,该企业市场占有率长期居于世界首位。当时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工程机械巨头纷纷陷入困境。同时,面对三一重工这样的对手低成本竞争,使得价格处于高位的“大象”在新兴经济体的销售下滑,而中国的公司在“4万亿”的刺激下赚得盆满钵满,资金充沛。多重因素叠加,才使得普茨迈斯特这个带有浓厚家族企业性质的德国行业巨头有了出售的可能性。三一对这种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如果再晚几年,中国企业的对外收购又会要受到更多的欧洲外资委员会的审查与阻力了。其二,并购满足了三一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尤其是房地产进入严厉调控周期,三一重工要想继续保持之前的那种跨越式发展难度加大。这逼迫三一需要进行一种新的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需要在品牌、管理、技术、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方面进一步深耕。而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这个混凝土泵车的隐形冠军,无疑可以整合其在技术、管理、国际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1 1>2的并购效果,有利于三一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名继续往前走。其三,融合管理上取得了成功。之前公司就在德国成立了三一德国分支,通过当地分支作为主体去并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购上的一些障碍,尤其有了前期在德国的一些耕耘,有利于消除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因为文化融合不够,从而导致的种种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并购完成美国后,在斯图加特设立三一的新的一个总部,保持普茨迈斯特相对独立的运营、管理团队的稳定。“在收购普迈之后,三一给了它高度的信任和自主权,只派了一个联络官。”“原来普迈的管理层还担心,后来很快就打消了疑虑。”三一高管在采访中说,在三一的帮助下,普迈欧洲第一的排名更加稳固。


后来,在机械行业从2012年底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后,普迈成为了三一国际化的桥头堡和现金奶牛。收购之后,普迈的业绩近几年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2016年,三一海外营销收入92.86亿元,占比超过40%,这其中普迈就贡献了50多亿元。


易鹏曾就这次收购给出经典评论:三一“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有过众多失败的例子,特别是众多国有企业,如中铝、上海汽车等。国企的体制,决定了决策者往往对自己的决策并不负全部责任,早期往往是拍脑袋决策。而三一、吉利这些民营企业承担一些风险去海外并购,却起到了双赢的效果,为中国企业并购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下行周期的考验


三一重工所在的机械工程行业同牧原股份所在的养猪行业、东方财富所在的证券行业一样,是一个重周期行业。在2011年至2016年的六年间,随着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与市场现有的工程机械存量饱和,下游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漫长的调整。


从全款都未必拿到货的火爆行情到变成了客户违约不断,寒意吞噬了三一重工的千亿宏大目标,三一开始为当初的高速扩张埋单。


到了2016年,三一重工的主营业务由2011年净赚80亿变成亏损3个多亿。


而伴随着销量和盈利的下滑,裁员的消息接踵而至。在2011年最巅峰时,三一重工年报显示总共有超过5万名员工,2012年变成3万人,之后员工数量进一步减少。


但当产业大势风云突起,市场的轮盘无力回旋时,梁稳根和整个三一集团才猛然意识到,敌人不在欧洲,也并非美国,而是自己。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梁稳根曾当众“检讨”,后悔当年没能将市场风险看得更清楚些。“调了五年,调的很深,国内市场调低了75%,真是没有想到。“两个很深刻的认识,一个是周期,一个是风险。”梁稳根反思说,“这次吃亏最大的就是周期把握不准。”而向文波很庆幸,这次调整来得还算早。如果再晚些,三一的损失和后果只会更可怕。


终于,2016年后在,大宗原料价格上涨,行业上游公司复苏,全球经济缓慢回暖,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国内2016年开始大推PPP项目,各种政府建设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地方基建再一次火热朝天。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深度调整之后,开始换发第二春。三一重工利润飙涨,一扫过去几年阴霾。2017年,三一重工净利润同比增长9倍,2018年,净利润再次增长200%,2019年,净利润继续增长83%。




年利润周期反转


各路研究员纷纷把周期名词写进行业研报——工程机械进入新一轮朱格拉周期!


所谓朱格拉周期,这是由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机械设备大约每10年会因损耗、技术进步等原因产生更替,设备更替高峰期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经济进入繁荣期,反之,经济则可能萎靡不振。这一轮朱格拉景气周期能持续多久?三一重工对下一次的经济下行,是否又做好了准备?


十一、可持续增长点在哪?


为了保持增长,三一重工做过很多探索:


2015年面临亏损的时候,曾另寻它路:2015吗年5月,三一曾对外宣布进入军工市场,并为此成立了一个军工事业部,但当时并未获得任何生产军工项目所需的资质。


三一重工还曾尝试过做机械行业中的手机商,2015年的年中,向文波拍了一个将手机丢进水中的视频,通过这种演示,来展示这款手机优秀的防水功能。这款手机便是三一推出的4G三防手机“SANY V8先锋”,然而,如今却没有三一造手机的后续消息。


其实,三一的持续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内生的力量,依靠自主研发为什么而不断壮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基因。


2019年9月,三一智联重卡项目暨道依茨发动机项目签约开工,D12发动机是项目的重要部分。项目所在产业园是三一第一个完全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园区,达产后园区可实现30万台智联重卡、60万台柴油发动机及其他核心产业链和新一代工程机械的规模生产。2020年上半年,发动机鼻祖德国道依茨联合研发的D12发动机的三一重卡“王道435”在长沙上市。面对国外供应商断供发动机的局面,三一重卡开始启用自主可控的发动机。


在一次抖音直播带货活动中,仅仅39秒,1000台三一重卡一扫而光。



除了重卡,三一还在以下领域进行了尝试:


“制造 金融服务”:三一集团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成立了汽车金融公司与久隆保险。依托三一重工良好的现金流及货币资金状况,提升三一重工资金使用效率与资金收益。


工程机械电动化是三一集团未来5年的重要战略布局,目前,三一已在各事业部研究院设立了电动化所,积极推进工程机械电动化,研发生产更多的电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产品。并且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分享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核心优势。目标是通过“新基建”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延期,则是工程机械电动化的催化剂。目标还包括实现中国工程机械对国外老牌巨头的弯道超车。


成立三一筑工,进军装配式建筑:2016年,三一还成立了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及装配式建筑部件,也为。到2019年,很多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购买了三一的流水线生产设备(PC成套设备)。


工业互联网平台:2017年,成立了子公司树根互联,提供智能制造工厂解决方案,智能售后服务系统,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智慧园区等业务。


依托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和资源整合能力,去进行以上的研发探索与应用,方向靠谱。


2019年三一财报表示: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5%以上投入研发,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营效率、人均产值及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工程机械 产品总体毛利率 33.26%,较 2018接在 年增加 2.14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 15.19%,较 2018 年 11.29% 上升 3.9 个百分点。截止 2019 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9151 项,授权专利 7298 项,申请及授权数居国内行业第一。


十二、展分公司望


2020年,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以美联储为首的各个央行祭出了罕见的货币宽松政策,各国共同拿起了投资基建的武器来稳经济。不但有我国的“新基建”,“一带一路”;还有全球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很明显,朱格拉景气周期还没有结束,未来两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将继三一续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增长。


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减,“机器代人”为什么的趋势使得小型挖掘机的市场异常火爆。用小挖代替人干活,在广大农村已经很普遍。而以后,用机械代替工人干活的场景,还会越来越多。


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将成为驱动工程机械行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根据披露的财报,2011年,处于巅峰时期的三一重工总共有超过5万名员工,创造了80亿净利润;


而到了2019年,三一总职员工数减少到了1.85万人,却创造了110多亿净利润,人均创效大幅增长370%。


可见三一重工在经历了行业寒冬的考验后,在精细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纵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十几年的野蛮生长和紧随而来的逆周期调节之后,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过去国内这个行业内拥有上百个品牌,现在仅余不到20个。中银国际评价称,工程机械行设立业优胜劣汰效应显现,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三一是行业中最值得投资的标的。从发展潜力角度,三一重工最有希望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的寡头。(全文完)



明星上市公司“前世今生”系列:by 汤员


一 东方财富的“前世今生”故事


二 恒生电子—金融IT霸主养成记




参考文献:


1.《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作者 王伟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


2.《曾经的中国首富梁稳根几乎被遗忘 没想到在做这事》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严凯2017-08


3.向文波新浪博客 作者:向文波 来源:新浪博客


4.三一重工历年披露的报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