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怀柔优秀注册合伙企业公司的条件(怀柔公司注册代理)


(2)有研工研院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高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中试生产和成果孵化转化。拥有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担负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下设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事业部、先进电子材料事业部、新能源与生态环境材料事业部、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事业部和新材料应用技术中心五大研发主体。


2.若意向投资方为私募基金,应已完成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备案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提供登记证明文件或由意向投资方盖章确认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结果)。


3.意向投资方或其关联方应在军工领域具备投资经验,需提供证明文件(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结果为准)及相关说明。(备注:本项目所称关联方指意向投资方基金管理人/实际控制人及其实际控制的其他企业,若提供关联方资料,须提供关系证明资料)


4.意向投资方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5.北交所与融资方对意向投资方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可以要求意向投资方提供补充资料;融资方有权对意向投资方是否符合资格条件进行判断。


6.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拟募集资金金额:择优确定


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或股份数:不超过33%


拟征集投资方数量:不超过4个


增资后企业股权结构:本次增资完成后,新增投资方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33%,原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67%。


募集资金用途:新产品开发、工程化技术开发和中试线建设等;日常运营、业务拓展费用及用户拓展费用。


遴选方式:竞争性谈判。意向投资方按时足额交纳交易保证金且经融资方确认具备投资资格后,成为合格意向投资方。本项目信息披露期满,若征集到的合格意向投资方超过4家(不含)或征集到的合格意向投资方拟投资金额对应持股比例超过33%时,融资方将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投资方。竞争性谈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格意向投资方进行遴选:


①意向投资方的投资价格;


②意向投资方或其实际控制人的综合实力,如背景情况、资金实力、财务状况、行业地位及影响力等,意向投资方具备国资背景的优先;


③意向投资方为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或军工集团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先。


④意向投资方与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的优先。


⑤意向投资方或其实际控制人对融资方的业务协同作用,如在项目资源开发、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资源或协同作用等;


⑥意向投资方或其实际控制人对融资方未来融资及资本运作能够提供注册的支持;


⑦意向投资方对本次融资安排的配合程度,如对融资方融资条件的接受程度等;


⑧意向投资方对融资方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的认同程度。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工研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集团)的二级全资子公司。2018年1月11日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注册成立, 2019年10月被认定公司注册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有研工研院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高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中试生产和成果孵化转化。拥有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担负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下设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事业部、先进电子材料事业部、新能源与生态环境材料事业部、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事业部和新材料应用技术中心五大研发主体。


有研工研院下属单位历史上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的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体系建立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面向未来,有研工研院将秉承“创业求实,创新致远”的企业精神,努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色金属行业共性技术、国防军工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结构事业部


钒基合金;


高性能铜合金导体材料;


铜金刚石复合材料产品 ;


钼铜复合材料产品 ;


钼铜镍合金产品;


先进粉末冶金技术开发服务;


先进镁合金产品-高强耐热镁合金变形加工材及制品;


先进钛合金产品-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


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产品


2、电子材料事业部


复合屏蔽材料产品;


吸气剂产品;


电子浆料;


金属化钼粉、锰粉;


无金属粘结相硬质合金产品;


碱源、陶瓷电容器;


电子装联材料


3、新能源事业部


超导产品;


制氢电极元器件;


固态储氢材料;


固态储氢材料测试仪;


固态储氢装置;


功能粉体材料湿法合成技术;


燃料电池催化剂与膜电极;


阻氢渗透涂层;


气体纯化-高纯气体纯化装置;


气体纯化-氢气在线纯化装置;


气体纯化-钯及钯合金膜氢气分离装置


4、特种事业部


电子束装备;


空间环境模拟器用热沉制备加工;


真空电阻炉系列产品


5、新材料应用技术


电子束装备;


空间环境模拟器用热沉制备加工;


真空电阻炉系列产品



1、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下简称实验室)2005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转制工业性科研院所中首批试点建设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11年通过建设验收,2017年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并确定为优秀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材料类第二名)。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紧密围绕国际上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领域前瞻性、前沿性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内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行业对各种先进的、竞争前的共性关键技术所提出的重大需求,开展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模式及成果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1)研究领域及方向:


①先进铝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


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用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汽车轻量化用变形铝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铝锂合金材料、高比强高比模新型铝合金材料、快速凝固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开发了新一代高强韧低淬火敏感性铝合金(为我国首个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大范围授权的航空主干铝合金材料),以及新型DC铸造、强变形轧制、强韧化热处理等新技术,解决了高合金化7xxx系铝合金大规格扁锭铸造开裂、组织性能均匀性差、T77工艺窗口窄、综合性能匹配不理想、以及6xxx系车身板高成形性与高烤漆硬化性匹配差等重大难题,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广泛应用。


②先进铜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


主要从事高强高导铜合金、高强高弹铜合金、高导热低膨胀铜基热沉、耐蚀精密铜合金、高性能耐磨铜合金、特殊领域用铜合金材料、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高强高弹铜合金带材及产业化技术、高强高导铜合金棒线丝材及产业化技术、先进热管理材料及技术、特种新型铜合金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了热管理材料、粉末冶金铜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铜合金线材等多条生产线,相关产品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半导体激光器、大功率电真空器件、汽车制造领域等领域获得应用,满足了国家关键领域和重点工程的急需。


③先进钛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


主要从事航空飞行器用高强高韧钛合金、超高强钛合金、中强损伤容限型钛合金、抗高速冲击损伤钛合金、液压管路用高精度钛合金管材及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钛合金棒材/型材制备加工及强韧化热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低成本高动态承载性能钛合金板材、高动态承载性能大规格异型钛合金筒体、冷成形结构件用TB5钛合金板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保障了国家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需求。研究开发出的TB2带材/锻件/涡卷弹簧、TB1的0连杆、TB16管材、TC4钛环、钛合金液压管和记忆合金航空管接头、高性能导电环等产品已成功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居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研制钛合金挤压型材保障了我国目前起飞重量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大型运输火箭的成功首飞。


④先进镁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


主要从事超高强变形镁合金、耐热镁合金、高比强度高导热镁合金、镁合金熔体深度纯净化技术、大尺寸高品质镁合金铸锭生产技术、镁合金强韧化热处理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的工程化生产能力,研究开发出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变形加工材、高比强度高导热镁合金变公司形加工材等产品居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已被用于我国重点型号关键结构件的制造,保障了关键高技术领域对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的需求。


⑤先进材料计算与数值模拟技术


主要从事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设计新方法及材料成型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相图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等材料计算手段,对金属材料的性质、性能、加工工艺等进行理论计算和预测,探索金属材料的多层次跨尺度表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新材料的辅助设计。建设了先进材料科学计算设计平台,可进行从微观、介观到宏观多尺度的结构、组织、性能计算和预测,辅助实现快速、低成本的新材料设计与开发。


(2)人才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5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90%,中青年人才占比78%。拥有一支由12名博导、22名硕导组成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室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稳定在60人/年左右。实验室拥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命名的“高性能轻合金结构材料”、“先进特种铜合金材料”两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员4名,首都科技领军优秀人才1名。


(3)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对外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和共同培养的有效机制,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国家材料研究中心、德国布莱梅大学、荷兰克里斯研究所、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焊接研究所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韩国科学院院士李龙泰等国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选派多名青年人才出国进行联合培养,并在铝、钛等领域合作完成了多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影响力和研究水平。


(4)成果与荣誉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了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怀柔合作企业、强基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是近年来国内同领域承担国家级攻关任务最多、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位之一,在引领国内高性能铝、铜、钛、镁合金材企业料与制备加工技术创新、服务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自成立以来,实验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3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0余篇,获得中国、国际PCT、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授权专利220余项,编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


2、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代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2012年,2017年通过国家条件科技部建设验收。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围绕氢能燃料电池用储氢系统及关键材料、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用真空集热管及关键材料等工程化技术方向,以及一系列前瞻性新材料及元器件探索性研发方向,建设工程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持续不断地形成工程化成套技术与产品,为我国新能源系统与装备的发展提供长期而坚实的先进材料与元器件支撑保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调结构、促转型不断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中心定位为高效低成本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化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平台,标准制定、示范验证和测试评价的高端服务平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高效转化平台和工程化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中心现已建成固态储氢系统及材料、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管及关键材料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平台、性能检测和安全性综合评价平台、示范应用验证平台以及2万支/年4米高温真空集热管、220吨/年AB2储氢材料和35000m3/年储氢罐、5800万片/年吸氢元件4条工程化技术中试线。


(1)研究领域及方向:


①燃料电池用储氢系统及关键材料代理


形成AB5、AB2、AB、Mg基、钛钒系固溶体等储氢合金、LiMgNH、NaAlH4、LiBH4等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和10NL~1000Nm固态储氢装置等系列产品,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在国内率先突破了200kg/炉钛锰系AB2型储氢材料的工程化制备技术,研制的500Nm固态储氢系统实现与120kW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电发电联调,开发出新一代钒基固溶体储氢材料并解决了循环寿命差的应用难题,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000Nm3级(约3MWh)固态储氢系统,开发出燃料电池客车用15kg固态车载储氢装置,在低压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实现示范应用,解决了燃料电池车的氢安全高效储存和加注难题,已累计运行1.5万公里。


②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用真空集热管及关键材料


实现70/125、90/145、102/150等多种规格集热管中试生产,累计授权国家专利3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牵头及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掌握了全套高温真空集合伙热管生产制造技术,包括4米钢管高温吸热涂层制备技术、金属-玻璃封接技术、钢管内壁阻氢涂层制备技术、外玻管增透膜制备技术、注册外玻管整管制造技术、集热管总装技术和集热管真空获得与维持技术,生产的集热管经德国宇航中心检测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产品应用于华能三亚南山电站、中广核德令哈电站、北京兆阳菲涅尔电站、中科熙源等多家单位。


③气体纯化材料与装置


开发出惰性气体、氢气和氮气等多种高纯气体纯化材料与装置,具备成套的纯化材料生产、纯化器组装技术,以及完善的纯化器性能测试条件。主要在售产品包括合金纯化器和氢冷发电机用氢气提纯装置。合金纯化器可深度去除气体中的O2、H2O、N2、CO、CO2、CH4和NMHC等杂质,一次纯化后出口气体纯度达到7N-8N,单一杂质含量≤10ppb。氢冷发电机用氢气提纯装置可有效除去发电机氢冷气中的油、水、氧、氮等杂质,并长期稳定发电机在98%以上氢气纯度运行,有效降低发电机能耗,提高运行安全性,氢气提纯装置已在大唐乌沙山电站完成示范运行。


④镍氢电池关键材料


开发出镍氢动力电池球形氢氧化镍正极材料和新型高性能负极储氢合公司金,攻克了镍氢动力电池制备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镍氢动力电池系统一致性及安全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二汽集团混合动力轿车、清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制提供多套镍氢动力电池组系统。研制的高能量高功率型电池与燃料电池配合的城市客车累计行驶超过4万公里。


⑤高温超导关键材料


大面积超导薄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导带材研究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和大尺寸单畴熔融织构块材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内高温超导领域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⑥ “管道式合成”粉体工程化制备技术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道式合成”湿法制备功能材料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从一价到六价金属元素的具有择优取向的单一或复合氢氧化物功能材料工程化制备,实施了对河南科隆、金川集团等8家企业专利技术授权许可,形成产能约30000吨/年。


(2)人才队伍


中心形成了以中青年专家为技术带头人、以博士和硕士为主要力量、结构合理稳定的工程技术开发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8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45人,具有博士学位59人,具有硕士学位34人,另有在培博士、硕士30人,技术工人42人。


(3)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心与多个国家的氢能领域专家就氢能源相关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保持国际交流合作,曾接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法国驻华使馆核工业处、法国驻华大使馆等单位法国代表团、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代表团,为推动我单位氢能领域的稳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成果与荣誉


经过先期研究及多年发展,中心在燃料电池用储氢系统及关键材料、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用真空集热管及关键材料、气体纯化材料与装置、镍氢电池关键材料、高温超导关键材料、“管道式合成”粉体工程化制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程化技术及关键产品。其中,“抗毒化金属吸氢材料与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高性能阻氢涂层工程化应用技术开发”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基于镁基储氢材料/有机储氢液体氢浆的常温常压高密度氢储运技术”项目获“壳牌氢能关键技术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氢燃料电池车载低压合金固态储氢系统产业化”获创客北京2019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3、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于2015年9月批复建设的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有研科技集团“国内一流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和价值型高科技企业”的优势条件,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布局,快速推进新一代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的研、学、产、用,建设我国智能传感领域关键材料与器件共性技术基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国家级平台。


实验室按照“统筹规划、超前布局”的原则,围绕信息防护功能材料、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装联材料与技术、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等传统和特色领域,建立了以前瞻性技术为牵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纽带,以行业技术应用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同时,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等领域对微纳传感优秀器的巨大需求和传感功能材料国产化应用薄弱的现状,聚焦科学仪器、工业装备及汽车产业高端智能传感器的“卡脖子”难题,突破多种传感器用敏感材料、封装材料等系列功能材料核心共性技术,为我国新型传感功能材料、智能传感器件行业的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研究领域及方向:


①信息防护功能材料


高能粒子和射线辐射防护屏蔽材料方向,长期致力于高能粒子和射线辐射防护屏蔽材料的研发,包括铝基复合屏蔽材料、镁基复合屏蔽材料、铁基复合屏蔽材料以及高密度复合屏蔽材料等研究方向,在金属基复合屏蔽材料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进展。承担国家和横向各类研发项目1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16项,获部级一等奖1项。


电磁屏蔽材料方向,实验室在宽频电磁屏蔽材料、低频强磁场屏蔽材料、弱磁场屏蔽材料、薄膜条件电磁屏蔽材料、柔性电磁屏蔽材料及电磁兼容相关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开发,形成了一系列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吸波材料与器件方向,实验室主要开展S波段吸波材料、微波衰减材料、微波吸收剂、高温吸波涂层、大功率吸波负载和环形器以及滤波器元件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和技术应用于电磁元器件、隐身、微波通信和民用建筑等领域,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②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


真空维持材料及器件方向,长期致力于真空维持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是国内最早从事吸气材料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单位之一。成功开发出内/外加热型吸气元件、吸气薄膜、无需激活吸气元件、吸气剂泵、吸气靶材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陀螺仪、电子管、行波管等高端核心电真空器件及MEMS器件与晶圆级封装等领域。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


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方向,要从事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相关器件、耐高温高发热率热防护涂层材料的研究开发。相关产品和技术成功应用怀柔于智能电网、脉冲功率源、高压直流电源等领域。授权国家专利近20项,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压陶瓷电容器技术,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


电真空难熔金属材料及制品方向,开展金属化钼粉/锰粉/钨粉、铜钼铜叠层复合材料、栅网加工用钼箔、真空电子级高强韧钼棒等结构/功能一体化真空电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应用于真空灭弧室、行波管、速调管、磁控管、开关管等真空电子器件领域。


③装联材料与技术


特种焊料及异质材料连接技术方向,从事异质材料焊接技术、焊接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实现了Al2O3、Be2O3、AlN、蓝宝石、金刚石等陶瓷材料与无氧铜、不锈钢、可伐合金、钼合金、铌合金等金属之间的直接封接。先后承担五十余项国家“863”、协作配套国家纵向科研项目。研发和生产的特种焊料及焊接制品先后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对地观测”、“北斗”、“三代核电”、“09”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与型号提供了关键配套材料和部件,成果获得部级二等以上奖项5项。


电子浆料方向,致力于厚膜微电子技术用稀贵金属浆料的研发和生产,包括Au、Ag、Pt、Pd超细粉末,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用铂系列电子浆料、银钯铂系列导体浆料、有机金化合物浆料。形成了汽车氧传感器、NOx传感器、Pt100铂电阻温度计、雷达滤波器等系列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具备厚膜微电子器件用贵金属浆料的研发能力。


超硬材料及工具方向,国内较早开展超硬材料及工具的研究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质合金及陶瓷等硬质材料制备技术和超精密微细加工技术。产品包括全系列楔形劈刀、水刀砂管、非球面透镜模具材料、超粗/纳米晶硬质合金等,实现了批量稳定供货,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微电子、超硬工具、精密模具等行业领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靶材方向,基于高纯金属制备及粉末冶金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靶材产品和技术,包括功能薄膜用靶材、装饰颜色靶材、硬质工具涂层用靶材、稀贵金属靶材、旋转靶材、相关技术服务,具备稀有特种靶材的研发生产能力。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


④微纳传感功能材料与器件


依托有研集团雄厚的功能材料基础与微纳加工平台工作条件,逐步形成以红外探测器、气体传感器行业应用牵引,以医疗健康、工业汽车领域传感器应用关键功能材料及核心器件的前瞻性研发布局,同时开展磁、压电、红外、拉曼等方面功能材料开发及器件探索。


在环境传感器领域,聚焦MOS原理VOC、NOx气体传感器,经技术攻关和联合研发,研制出性能优良的气敏材料、集成MEMS微热板实现低功耗、小尺寸的气敏传感器,塑封形成低成本的MEMS气体传感器及检测模块。


在高性能MEMS红外探测器领域,聚焦具体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下游用户,开展面向医疗监护仪、医疗麻醉气体检测、二氧化碳分析仪以及工业排放、火焰探测、物联网智能硬件、军事勘察等领域应用的高性能热释电探测器研究。突破了超薄热释电材料的加工制备及薄膜材料可控生长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了中红外高吸收率纳米材料的大面积图形化研究及可控制备,设计开发了集成降噪结构的电流型读出电路。


在工业汽车领域,面向柴油车尾气监测需求,开展柴油发动机尾气检测用高性能固体电解质NOx传感器相关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开发,实现从基础材料、贵金属浆料、传感器设计、电控读出电路及高可靠封装关键技术突破,满足我国机动车行业增长的尾气排放监测进口替代需求。


在医疗健康领域,针对细胞大小、特定液体测试环境等设计纳米线场效应传感器,利用8吋CMOS工艺生产线,搭载微流控通道制备形成均匀一致性好的硅纳米线传感器,用于检测细胞表面钙离子通道公司注册,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作用、肿瘤标志物等疾病诊断中。


(2)人才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以屠海令院士领衔、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0人。实验室长期聘请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为兼合伙职导师,积极开展以智能传感技术为引领的多领域、多学科的集成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3)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长期与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在器件设计和MEMS工艺和人才培训等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与企业开展对接合作,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下游企业建立了需求对接与合作;与MEMS传感器封装企业山东盛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重点实验室济南分实验室,整合双方的优势,共同推进相关MEMS传感器的产业服务及应用;微纳加工公共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使用,在镀膜设备、形貌分析设备上共享率较高,为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所在怀柔园区企业提供了共享服务。


(4)成果与荣誉


实验室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成果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授权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十三五”期间,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配套项目等50余项纵向研究课题。实验室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相关重点工程型号以及高端民用领域。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有研集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英国和加拿大等地建设了研究开发、科技服务和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培育孵化基地。


有研集团主营业务领域包括:有色金属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稀有-稀土金属特种功能材料,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复合材料,有色金属粉体材料,有色-稀有-稀土金属选矿冶金技术,环保与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特种制备加工与装备技术,有色金属分析检测评价,科技期刊出版,风险投资,研究生培养等。


有研集团成员单位包括有研工研院、有研资环院、国合通测、国联研究院4家研究开发与科技服务实体,有研新材(沪市上市公司,600206)、有研粉材(沪市上市公司,688456)、有研半导体、火炬特材、有研复材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研鼎盛、有科出版等专业从事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期刊出版运营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