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湖社会面稳控专班工作人员凌晨坚守卡点,按规定协助放行滞留人员及车辆。受访者供图
3月18日,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面稳控专班临时党石碣支部协助办理救助手续的55名群众中,推荐的7名群众被企业聘用,周先生是其中一个。这一做法既为困难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企业缓解了用人荒。
这个特殊的临时党支部由东莞市委政法委抽调的9名党员干部组建。周先生的燃眉之急得以顺利解决,是东莞政法力量通过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朗“224”、松山湖“312”疫情袭来,东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杰钊带领委机关党员干部靠前指挥部署,第一时间派出业务骨干进驻大朗、松山湖,先后成立大朗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面稳控专班临时党支部、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面稳控专班临时党支部,以此作事情为集结临时指挥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工作会商中心、查控流程优化中心等功能的战斗堡垒。
在战疫中,东莞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社会平安稳定工作,担当起稳控“定盘星”、民生“连心桥”、发展“助推器”等角色,在科学精准战疫中筑牢平安稳定的防线,推动基层治理“破壁”。
撰文:龚菊 郭文君
防外溢▶▶成为社会稳控“定盘星”
3月16日下午,在松山湖信访中心,来自东莞政法系统的9名咨询公司党员组成的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面稳控专班(下称“松山湖专班”)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
东莞市委政法委三级调研员庄学华是其中一员。从去年大朗“1213”疫情开始,庄学华先后前往大朗、凤岗、石碣等涉疫镇街参与社会面稳控工作,共有50多天不能回家,今年春节从年三十到初五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没有与家人团聚。
时间回拨到2月25日。当天清晨6时多,在接到单位发出的再次奔赴大朗战疫的通知后,庄学华来不及收拾行李,就与10名同事一道赶赴一线。在市镇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努力和全镇人民的配合下,大朗疫情的社会面传播风险逐步得到控制。3月12日,庄学华再次临危受命,被派往刚刚发现疫情的松山湖,加入社会面稳控专班工作。
与庄学华一样,专班的另一名政法干部祁保生也先后前往多个镇街参与防疫工作,防疫经验丰富。来到松山湖的第一个哪些晚上,二人高效协助完成过境滞留人员放行规范起草工作,“每个环节都要确保不存在外溢的可能,否则后续将付出更大的防疫代价。”祁保生介绍,防外溢是防疫工作开展的核心思路。
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放行规范当即被应用在各个交通管制卡点。当夜,专班人员赶赴卡点现场,根据规范协助公安民警进行人员滞留登记研判,有咨询公司序放行滞留人员。
第二天一早,专班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松山湖园区周边几十公里的围闭工作进行检查,重点对封控企业、商业区域进行检查,并到商业街、商场、市场等场所进行宣传疏导工作。“我们一般早上7时半开部署会,筹划当天重点工作,晚上10时以后才回到需要办公室总结工作疏漏,反思注意事项。”庄学华说,“这段时间确实很辛苦,大家都瘦了一圈。”
相比松山湖“企业园区 楼盘小区”的建筑模式,大朗有80多万常住人口,出租屋、老旧小区、自建房、棚户区、租赁厂房林立,村社量多,防外溢的压力不可小觑。
在大朗,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汉容带领哪些下,11名政法委干部与大朗镇事情综治办、司法分局等单位组成了大朗镇疫情防控社会面稳控专班(下称“大朗专班”),并同步成立专班临时党支部,牵头组织14个社会面管控督导小组,在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并督导指导全镇28个村(社区)社会面防疫措施落实。
全天候响应是那段时间专班的工作常态。白天“扫”完街,临近晚上开展“扫楼”,定人限时挨家挨户了解群众核酸检测情况,以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庄学华作为“扫街扫楼”工作的负责人,每天都与网格管理员、社区干部奔波在一线,专班成员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
怀孕、行动不便、信息不知晓……群众未检测核酸的原因不一而足,专班工作有条不紊。“各组员对市政数局下发的未做核酸人员、黄码人员等逐一进行电话排查,询问原因,梳理后采取持续致电跟踪、协调公安部门比对数据、通报各村筹划(社区)落地跟进等针对性措施。”一名专班人员介绍。
在大朗与松山湖两地的战疫中,两个社会面稳控专班凝聚在临时党支部的旗帜下,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成为消除社会面传播风险、维持社会平安稳定的“定盘星”。
调诉求▶▶搭建精准平衡“连心桥”
3月15日下午,松山湖管委会信访维稳中心门口,排队等候登记滞留人员信息的队伍中,李先生不时回头望向车内,面色焦灼。不远处,他当天出院的妻子正在车内照顾一周前剖腹产出生的孩子。
现场办公的松山湖专班工作人员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考虑到孕妇身体虚弱,他们随即为产妇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联系医疗救助专班核实情况、安排放行。
“登记资料时,我感受到他们的用心,急我们所急。”3月24日,回想起当时的画面,李先生心中依然充满感激。
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还有不少。专班工作人员、市委政法委法治建设科科长林海腾随后与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建议,开设出院人员特殊白名单通道,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截至3月19日,累计协助放行了189名从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出院的患者及家属。
“在严格遵守程序的基础上,我们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尽量精准保障人民的生活、就医等日常需求。”松山湖宣社局政法工作科科长崔凯筹划说。松山湖专班与大朗专班临时党支部将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截至3月20日,累计按规定协助放行过境司机、滞留人员近1300人。对于暂时不愿离园或因不符合条件一时不能离园的滞留人员,专班人员则集中力量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
“周到!”“人性化!”“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3月16日以来,滞留人员微信群里,大家对救助点的物资设施供应称赞连连。
3月16日晚,得知数十名滞留人员夜晚露宿在松山湖月荷湖公园,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黄键多次带领专班成员协助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对其中需要使用帐篷的70余名群众进行登记核查,符合条件的实行分流,避免人员聚集、扎堆办理引起的潜在风险。
3月17日,25个应急帐篷、75张折叠床陆续运达。不到一小时,一字排开的应急帐篷沿湖边步道搭建起来。“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后来又督促增加帐篷48个,增设了流动洗手间。”专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发动社会人士提供生活物品、用餐等,确保每个人都得到妥善安置。
除了提供栖身之所,专班还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多渠道面向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服务。此外,专班鼓励部分滞留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成为抗疫志愿者,绘就战疫最大“同心圆”。
在大朗镇综治办,专班工作人员在这里开展防疫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工作。通过运行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组织“心灵守护者”项目的公益咨询力量,6名心理咨询师主动为隔离酒店的重点隔离人员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并接受社会群众预约咨询。2月24日以来,该平台已为36名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效化解心理危机。
最大限度凝聚多重合力,搭建“连心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使疫情防税务控更具人文关怀的温度。
稳过渡▶▶做好满工满产“助推器”
为了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社会面稳控专班还拿出了细致的绣花功夫。
3月19日—20日,松山湖连续发布通告,发文指引园区各类主体及场所,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日,松山湖社会面稳控专班调整成2个机动小组和1个应急小组,继续协助松山湖做好满工满产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园区重启后,出现了一些矛盾纠纷。3月23日,几名返工工人因催要所欠工资无果,找到了松山湖综治办。综治办人员组织人社、住建、承包方进行调处,协调付钱结算,双方对账……一通忙活下来,一场建筑工地劳资纠纷在当日得到有效化解。
重点企业工人返工、招工期间易发的矛盾纠纷以及建筑工地劳资纠纷问题……这些天,东莞社会面稳控工作有的放矢,通过发动职能部门摸排研判,提前检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阶段、将问题处置在前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专班工作人员、市委政法委法学会秘书处负责人王楚介绍,小组将持续跟进社会面稳控工作,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档案,力求最短时间实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东莞政法力量稳中求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稳健有力的助推器。
税务暮春时节,岭南花开。3月20日,松山湖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及临时交通管制,3月22日,大朗进一步解除封控管控管理措施,从大朗到松山湖,再到整个石碣东莞,久违的烟火气逐渐回归,机器轰鸣更显响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