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雪茄烟叶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近日,每日粮油收到消息称,韩国计划于近期采购35万吨大米,其中1万吨大米将为亚洲三大国家紧急大米储备项目贮存。亚洲三大国指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看到这里,不明白的朋友可能会问,韩国是在担心中国粮食不够吃,向他们进口吗?


实际上,作为全球排名前五的粮食进口国,韩国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自己尚且不够吃,怎么可能再反向向我国出口,之所以有这1万吨的紧急大米储备项目源自2011年签署的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协议。


根据当时的协议,大米储备项目总量为78.7万吨,目的是确保本地区长远的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笔下的“盛世之治”。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很多人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赞同,但大多数国人潜意识之中还是深受老子这句“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响,认为不求外物才算是强大。


以粮食为例,作为全球的最大粮食进口国,虽然确保了国内的粮食供应安全,但在消费者心理,多数人认为越来越大的粮食进口不利于粮食安全,应当减少进口,努力发展国内粮食种植。


在很多人的思维中,“吃饱饭”不是最终结果,过程安全最为重要。



在这种粮食的过程安全思维中,买鹿制楚、服帛降鲁梁、买狐皮降代国、勾践假种灭吴等故事,都是被奉为经典的粮食安全教材,加上本世纪初英国作家拉吉·帕特尔迎合第三世界国家焦虑心理而撰写的《粮食战争》,更是进一步坚定了很多人“粮食为本”的思维。


坦白讲,这些故事讲得都很有道理,但你看完之后,除了产生焦虑之外,并不会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构成有益的帮助,相反还有副作用。


就好像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瘸子,有一种人会说,“看这是个瘸子,以后生活多难啊,要是能再长出一条腿该多好啊”——而且说这种话的人,往往只会说一些负面的话,好似很同情,但说出的话除了让人焦虑、烦闷外,真的没有一点益处。


但另外一些人,则会想着怎么提供帮助,有些人去搀扶、有些人给让路,有些人则考虑能不能给他提供个义肢——虽不是自己长出来的,但真的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返回我们的粮食,谁都知道中国地少人多,如果大家都只吃五谷杂粮,没问题,当前产量下,每人每天一斤粮还是管够的,能让你吃的饱饱的。


但如果你想吃肉,还想发展工业过得更好些,那可能需要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一亩地产量翻个三四倍。


但这可能吗?


而如果我们真的接受了杜绝国外进口,全部依赖自己生产,面临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局面。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前我们粮食单产的提高,很大程度都是靠农药、化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若耕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农药、化肥最终会让我们的耕地变成荒漠。


儿孙自有儿孙福——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时刻保持努力的状态,但所有的压力必须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否则,那不是压力,那是一个无底洞。


这些年来,我们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在做着各种努力,并没有像外国专家所希望的那样——“一切给农业让路”,在他们看来,在粮食危机的焦虑下,中国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存粹的农业国家。


事实上,我们这些年通过努力,粮食供应一直保持充足,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而这些努力包括:一是通过托市收购、生产者补贴等各种措施确保国内粮食产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针对耕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在不影响整体粮食供应方面,开始有计划地实施休耕轮作等;第三则是通过进口渠道,多方面的寻求粮源的有效供应。



在国际粮源的拓展上,除了上述的国家紧急大米储备项目外,中粮国际等一批中国粮企也通过国际贸易,掌握越来越多的粮源;还有企业和个人,去俄罗斯、巴西,甚至非洲种地,运回国内;也有在国外设立加工厂,通过多种渠道,还增强我们的粮食供应能力。


最近国家也在提倡“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在每日粮油看来,就是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做好我们的粮食供应能力,这里既包括国内粮食生产,也包括特殊时期也能保证从国际渠道获得所需的粮源。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发生战争了,谁还会卖粮给你?


一是我们讲的进口依旧是建立在国内粮食有一定供应规模基础上的;二是国家粮食储备是我们短期粮食供应能力的保障;三是,请记住:战争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如果我们粮食供应出现问题,而敌人还能衣食无忧,只能证明一件事:我们太弱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