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三面三减半即征即退增值税(三免三减半税收政策会计处理)


环保税全称为环境保护税,相比于契税、个人所得税而言,这一税种较为冷门。


2018年1月1日起,环保税开始征收。征收3年多的环保税,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开征之后,相关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指出要全面实施包括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在内的“十大战略”,从而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我们发现,环保税等税种构建的绿色税收体系,能够正向引导、反向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动力。这对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实施,别具意义。


环保税开征三年,郑州市累计减免税2.55亿

作为我国第一个体现“绿色税制”的综合税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第二条中,对环保税进行了概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


环保税的征收,不仅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也因为推动环保技术升级享受到一定的“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第十三条当中明确,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百分数,就会减免一定比例的环保税。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环保税开征三年来,郑州市环保税纳税人累计实现减免税2.55亿元。


开征环保税、实施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开始,至目前已经过去三年多,绿色税制带来的绿色效应逐渐显现。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环保税开征三年多来,纳税人申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达3.5%、3.1%,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达3.8%、3.3%。


企业投入3亿元进行环保改造,感叹“环境变好了”

环保税的开征,无疑是给相关企业上了“环保发条”。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按税款所属期计算,2018年、2019年、2020年环保税分别实现收入205.6亿元、213.2亿元、199.9亿元,合计收入618.7亿元。三年来,纳税人户数从26.7万户上升到46.2万户。通过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促进企业将排污压力转为改造升级的动力。


那么,除了持续向好的数据之外,开征这三年,企业有什么变化?


“打造山水园林企业,环保生态工厂是我们的绿色发展目标。”位于巩义的河南中孚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孚电力”)副总经理崔炎召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公司在增盈创效发展过程中,相继完成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广大员工营造了整洁、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


(中孚电力厂区全貌)


中孚电力成立在2005年12月,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城市供热、供汽等生产和经营。目前,公司主要承担巩义市城区供热及豫联产业集聚区用电负荷、工业蒸汽供应。


(中孚电力厂区一角)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孚电力自2018年起截至2021年6月份,环保税累计减免1021.1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孚电力在环保改造投入勇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享受了环保缴税减免政策。”崔炎召说。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孚电力自2018年起截至2021年6月份,环保税累计减免1021.15万元。


不断升级环保技术,绿色税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企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环保技术的改造升级。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相关技术、改造生产技术、将污染物外包给相关污染物处理企业等手段来进行绿色发展。


据中孚电力介绍,其脱硫系统采用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安装旋汇耦合装置,四层大功率喷淋层,喷淋区域覆盖率400%。除此之外,吸收塔顶部用离心管束式除尘器取代传统的除雾器,除去大雾滴,降低粉尘浓度,改造后废气排放污染物达到燃气汽轮机标准。


(中孚电力烟气脱硝系统)


经过一系列脱硫脱硝等技术改造,中孚电力废气排放物二氧化硫浓度由原来的200 mg/m³降低至15 mg/m³以下(超低标准≤35mg/m³),氮氧化物400 mg/m³降低至25mg/m³(超低标准≤50mg/m³)以下、烟尘30mg/m³降低至2 mg/m³(超低标准≤5mg/m³)以下。


据悉,在近期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期间,郑州市税务局聚焦企业反映突出的有关环保问题,全面精准宣传环保税减免、环保设备三免三减半、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在汛情和疫情期间进一步畅通“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确保办理税费业务安全高效,持续释放环保税政策红利,助力绿色发展。


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环保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构建的绿色税收体系,能够正向引导、反向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