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长期待摊费用合并抵消(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完毕会计处理)

“我们预计到2025年,基础财务(工作人员)都会被机器人替代。“——德勤财务机器人专家


作为会计的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呼声最高的是向管理会计转型。由于基础的财务工作都被机器替代,核算知识就可以从我们的知识体系中除去了吗?我们到底该学哪些知识,又该摈弃哪些知识?……


知己更需知彼

财务实在是很大的一个范畴,知识面非常宽广。专业层面不断变更的企业会计准则、税法、…管理层面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系列知识、资本运作…...还有为了适应高度信息化办公而必须掌握一些基础的IT知识。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不算过。我想还是需要梳理一下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先确定“种什么、种多少、何时种”的问题,再埋头耕耘吧。


区分哪些是机器已经可以替代的,将来肯定会替代的和哪些是无法替代的,再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学习计划更稳妥些。


冷静下来对这些财务机器人的功能分析梳理,实际上是我们常用的财务软件或ERP的升级版,功能主要还是在资金与数据核算、复核、逻辑验证、汇总统计、发票开具与验证、业务流程优化识别等方面应用居多,不少的功能,我们一直都在用。这些工作即有简单重复、大量频发的事务性工作,也有涉及业务流程与内控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器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可以根据事前设定好的运算规则,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核算出企业的经济业务,完成从记录到报告,从各个业务流的最初端到终端,及自动生成各类核算和管理需要报表甚至是税务处理。无疑让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准确高效和成本缩减。


但也不难看出,财务机器人可以很好的解决共性问题。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都没有感知能力。面对多变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环境,财务机器人是不会自动自发的思考解决办法的。比如机器人无法对计算出的各类管理报表给企业传递完整的经营信息,也就是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又比如国家发布了关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新政策,在相关条件重新定义之前,机器也无法通过智能功能自己去计算。同样也不能识别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和不具备对经济事项的分析判断能力。比如同样是买了理财产品,a公司准备随时出售,需要计入短期科目,b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要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公司就餐,根据具体事项的不同,分别计入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费、会议费等不同科目。这些机器也都完成不了。



已经可以替代的工作

目前对于那些规律的、重复的、有明确规则的工作,信息系统已经可以完成。比如账务处理,只要前端销售部门发生收入,仓储部门存货出入库,费用报销等都可以自动完成相关经济事项,生成凭证,自动结账和生成财务报表。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又逐步实现了存货、应收款风险预警、银企直联、发票处理等功能。


毕竟这类工作人和机器是没有可竞争性的,机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快捷准确的创造价值,而人需要休息,会出错。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能够比人类更好的完成记录、核算、审核、统计分析等业务。


机器可以做的我们财务真的就不需要掌握了吗?未必。虽然机器自动完成了收入、成本费用、转账凭证的核算,但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关于收入确认、税收政策等知识。因为这是我们进行核算规则定义、设计管理报表、纳税筹划和财务分析与管控等职业判断和管理的基础。毕竟,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归集汇总、系列待摊预提、合并抵消、逻辑校验等步骤,才能生成一份正确的财务报表。


并且,想要机器高效无差错的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协作进行流程的梳理、体系的搭建、规则的定义、基础资料的选择录入和内控的融入等大量复杂并精细的工作。后期还要根据企业经营变动及财务规则、税收法规等的变动及时进行系统与规则的维护。而这都需要财务人员的专业功底、实践经验、管理能力和思维逻辑等为基础的。没有地基,我们无法在空中搭建楼阁。



将来可以替代的工作

与企业而言,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大数据、互联网还是2018年推出的5G技术,其中重要一个贡献就是突破地域、空间、数量等的限制完成强大的数据搜集、计算分析等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又喂养出来个人工智能,它可以完成常规数据库技术难以完成的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可以逻辑分明又准确清晰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业务流程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精准营销等好处。而5G技术的面世,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财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必然会越来越成熟,当财务机器人能达到批量生产并价格平民化时,对普通财务工作的替代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等社会发展到那一天,普通财务人员就没有机会了吗?我以为财务人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首先无论哪个层级的财务,那些基本的IT知识都必须具备。如何业财融合与善用新兴科技让自己的价值再度被彰显,是每位财务必须重视与学习的课题。


还有机器人可以帮我们完成预算管理与分析,但它不会帮我们编制预算,不会帮我们进行月度、年度经营预测。它可以帮我们按照定义与规则快速的计算出相关数据生成表格,,但它不会对我们持续不断和存在储多变数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如一家企业下辖两个子公司的销售业绩与盈利相同,存在问题同样是费用比超标,但背后原因一个是因为员工工作散慢导致销售下降造成的费用比超标。另一个则是因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与房租太高而侵吞了利润。通过对规则的定义,财务机器人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反映相关数据,但对于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是分析不出来的。只有财务人员了解业务,熟悉业务才能发现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些工作,都是普通财务人员可以完成的。



无法替代的工作

那些需要人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来解决的工作都是人工智能化无法替代的。我们和机器的区别是会思考、有感情,可以灵活应变各类突发事项和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而机器不会。哪怕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机器,也需要复杂的规则设定和详细的作业描述等事前设定才可以替我们计算与分析出需要的数据。但机器无法感知出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可这恰恰对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因为企业所有的数据加工,都是为了描述经营中需要的信息和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将来我们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


懂财务、懂IT、懂业务的复合财务人员还是有前途的。企业对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依旧需求。需要对企业业务经营和流程熟悉,因为这是实施企业内控和管理会计作业的基础,脱离了实际业务,所谓的内控只是无用的摆设,脱离了实际业务,所谓的分析、预测毫无用处。我们其码要掌握信息体系的初始化搭建和后期规则与数据维护。每家企业因经营和流程、内控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具体方案,这需要财务人员根据需求提出信息系统架构并配合软件顾问完成。简单的背后是更加复杂的逻辑思维、条件定义和繁琐规则做支撑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背后就越需要复杂的东西来支撑。


财务人员要成为企业的经营诊断师和理财顾问

我们需要具备沟通能力;信息系统架构的搭建、维护和应用能力;纳税筹划;内控风控管理;大数据的应用操作;管理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等能力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多面手,但努力的方向要从这些能力与技能中选择。我们更需要依据我们的知识体系,为企业经营不断的把脉和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公司明年想将收入提高20%。就如何提高销售收入,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系列的分析。比如目前各产品品类具备的功能、各品类销售客户对象与销售比例、各品类销售利润空间、从普通客户转化成重点客户的比例有多大、我们对销售客户的定义准确吗?还有哪些人群可以是我们潜在的客户?我们还有哪些区域没有开发,或虽开发但潜力还很大...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向管理层提出有依有据的建议方案和销售开拓思路。


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要建立你的财务体系和形成你的财务思维。无论是职业判断还是分析决策,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做铺垫,并通过你的思维模式反馈出来。需要我们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知识与实践积累。科技的进步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复合化、多面化。往后,只懂会计肯定当不好会计。


会计技能的更新从未停止过,从算盘计数到电子计算器,从单机电脑到网络化再到云应用,从单个财务软件到ERP再到财务机器人,从各核算单位单个财务部门到财务共享中心,先进的技术应是我们从事财务工作与管理决策中的得力帮手,让我们从简单费时的低效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和搭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财务组织架构。前提是面对越来越智能的信息系统,你得有驾驭和从容应用它的能力。


当然,如果你预测将来财务机器人可以发展成为科幻小说里那样,与真人无二,我也同意,一切皆有可能。但真的到了那个阶段,危险的就不仅是我们财务工作了,任何的工作,都有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