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环保、安全可靠,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姚武江:煤炭行业一直在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包括从技术上、投入上、方式方法、制度上等都在改变,国家、省、市、集团公司都在做非常大的努力,所以未来还希望社会公众能够正面看待。
主持人:希望您简单概括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煤炭行业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姚武江:随着这几年去煤化、去产能,倒逼着我们尽早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实这是很好的。不仅在井上,包括井下,各方面都应高质量发展。煤炭开采占国民经济的一定地位,在经济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大概全国70%的煤矿都已经达到低排放,以后也可能是超低排放、特超低排放,或者是接近零排放,企业在逐步升级,所以说打赢蓝天保卫战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井下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走减优绿之路,真正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向着多元化的角度来发展,相信最后在安全、效益和质量等方面都是一种提高。
煤炭行业已实现智能化、机器化、无人化
主持人:您刚才特别提到的煤炭行业也有很多智能化、机器化,甚至无人化的管理,那在您日常的技术研究、管理中是否存在着一些案例?
姚武江:这种案例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典范,许多央企都已实现,井下少数人员在作业。像阳煤集团在推进安全能源、智能化开采等,已形成“技术一张图、管理一张网”,这样的管理化、信息化、公开化的管理方式,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煤炭消费革命。
所以说每个集团在努力尝试这种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把大数据、互联网,包括实体经济融合共同发展。这是一个趋势,我们希望能排除客观的因素,因为每个地方的地质条件等都不一样,尽最大努力实现煤炭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到阳煤集团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大量的贡献,但煤炭行业的发展目前并不是一个完全均衡的状态,您刚才所说的这些先进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推广,或者说在行业内集中力量做一个管理上的提升。
姚武江:这是很需要的。煤炭行业是一个多角度、多系统、多工种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同时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共同来推动。当然目前也确实存在问题,比如说各厂商生产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通讯协议不统一,就给真正实现智能化带来不便。所以我希望能从国家的角度把科研企业、设备生产商,高职院校等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并且把设备、质量等进一步细化、标准化,使设备更稳定更可靠。
煤炭行业实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主持人:您作为人大代表、阳煤集团最年轻的技能大师,您的技术与研发是如何开展的,能不能给我们举两个例子?
姚武江:举一个例子,虽然在比赛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会用一种辩证的方法不断去探索。就像我们在比赛时有接线工艺,接电缆线可能一个人一次能剥一根线,但经过我们的研究和不断探索,最后一次能剥8-10根线。其实就像你掰一根筷子很简单,但你掰一把筷子就会很难。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一定要变化,跟上现代的需求。
我们在科研方面一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煤炭企业在“五小”投入非常大,2017年时“五小”创新获得山西省煤炭行业特等奖。主要是井下发现问题后怎样去解决,怎样能把研究出来的东西适应现代煤炭生产的需求,这些需要从它的安全、经济、成本等角度来考虑。在设计出来后,无论是物件与生产厂家的配合,还是与成套的东西相组合,效果很好。在以前遇到重载很难启动,维修很费时间,消尘效果不明显,但通过应用上我的发明“皮带技工装置的改进”这个装置后,前面提到的问题基本都已解决。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如何一步一步推进创新?
姚武江:作为高技能的人才,在这个方向发展,首要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每个行业不可能有一面性,所以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性、多角度的人才。煤炭行业是一个采掘运通的行业,如果你只会机电不懂通风、不懂运输,那么在井下遇到的实际东西就会非常单一;在管理方面,高技能人才一定要上升到一个管理的层次,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技术管理,但技术管理有一部分缺失是应用技术,如果你没有把应用技术管理进来,是不会使之从上到下连接的更畅通。所以说我们培养新人要有自己的定位,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更全面地提高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