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2月2日电 题:大凉山邮路变迁记:从马班邮路到无人机运邮
从艰苦的马班邮路到摩托车、货车运邮,从无人机运邮到邮政快递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去。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大凉山区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邮路变迁,邮路,已经从单纯的邮件传递,变成了老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
悬崖村飞来无人机送货
一架满载报刊和快递包裹的无人机在邮政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脚下起飞,半小时后,飞抵悬崖村所在的山顶。
地处大凉山区的悬崖村,因为偏远闭塞、贫穷“出了名”。以前村民上下山靠绳索攀爬,路途艰险不说,单程要用两三个小时。今年1月,昭觉县邮政开通了悬崖村无人机邮路,将原先两、三个小时的步行邮路缩短为半小时飞行。
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说,两年前,政府出资为悬崖村加固了钢梯。去年7月,又开通了昭觉县至悬崖村的邮路,并在悬崖村上设置了村邮站,安排了一名代办员,开通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汇兑等业务。
“今年以来,悬崖村卖出蜂蜜400余斤、核桃500余斤、花椒30余斤,通过邮政寄递,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帕查有格说。
壑大沟深,是大凉山地区的典型地貌。这里的盘山公路崎岖坎坷,国道公路边就是悬崖深渊,不少村落位于“仰望时帽子都会掉”的山崖上。
“在大凉山区,与传统投递方式相比,利用无人机送报刊和小包裹,在投递成本、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昭觉县邮政公司经理阿俄友尔说。
据介绍,凉山州目前已开通6条无人机邮路航线、覆盖6个乡镇及建制村,从今年3月试点至今,已经飞行826架次、总里程2016公里、运送各类邮件2000公斤。
邮政网点变身综合服务网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凉山州全州邮路只有4条,各县到乡镇的农村邮路只开通到较大的乡镇,未开通的乡镇邮件运输全靠人挑、马驮。
凉山州邮政管理局局长邵建洲从1991年进入邮政系统工作,经历了邮路发展的巨大变化。他说,乡邮员王顺友走过的马班邮路,就在凉山州木里县,那时走一趟来回至少需要14天,不仅要骑马带帐篷,有时还带着一只狗,因为孤独。
“那时寄一封平信邮资8毛,但在马班邮路上,送一封信的平均成本要12元。”为了解邮政的经营状况,邵建洲几乎每年要跟着王顺友走一次艰险的马班邮路。“每走一次都想写遗书。”邵建洲说。
2014年,凉山州的马班邮路从2013年时的27条减少到1条。2017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从此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
从2013年到2016年,随着基础交通的改善,凉山州陆续补建了476个乡镇邮政网点、1526个“村邮站”。这些网点不仅为群众提供邮政基本服务,更成为乡村的综合服务网点。
记者在昭觉县竹核乡邮政所看到,这里不仅可以办理基本邮政业务,还叠加了生活用品销售和便民服务,可以代购电费代缴电话费等,代办员帮着群众在邮乐网上销售农特产品。
补建像竹核乡这样的邮政所,邵建洲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下乡途中险些遭遇车祸。“车子突然刹车失灵,边上就是悬崖,司机反应快,拉着手刹冲着山坡冲过去,反复几次终于停住。后来一检查,发现刹油管被剐裂,刹车油全漏完了。”邵建洲说,当时从西昌到昭觉正在修路,路面坑坑洼洼,现在已经全部修通了柏油路。
邮政快递助力大凉山“宝贝”走出去
凉山州地处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丰富的水果资源。雷波脐橙、盐源苹果、米易琵琶等名优特产,前几年因为道路崎岖难以“走出去”,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
“80后”创业者孙光梅,10年前从零开始做快递,10年后成为西昌市一家寄递公司的企业合伙人,并成立了食材公司销售农产品,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在摸爬滚打中,孙光梅琢磨出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代售服务,专职对接田间瓜果的采摘、发货及售后服务跟踪等事宜。在快递环节,设计具有防摔减震功能的专业包装盒,减少鲜果在运输途中的损坏。
“大凉山‘宝贝’的出山之路才刚开始,希望农产品销售路子越走越宽,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孙光梅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