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工商银行紫南家园开户行号(工商银行北苑家园支行行号)

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所》于5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正加入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中。



数据


招募18.4万人已服务222万余小时


近期北京市正广泛开展“守桶”行动,动员下沉干部、在校学生、群众组织等七类人员下沉到社区,组建桶站宣传指导队,参与桶前值守,解决守桶力量不足的问题,并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和投放,逐步养成自觉分类意识。


为了配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北京团市委将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村)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重点项目,开展了知识宣讲、桶边指导、变废为宝、趣味竞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分类大转盘、飞行棋游戏、环保手提袋、垃圾分类歌、讲师团宣讲……为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社区青年汇志愿者在行动。


据了解,从八月中旬开始,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开始配合社区居委会,在垃圾分类投放点,组织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承诺书的签字和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的分发,对于能做到积极主动分类的社区居民,会在站点发放扑克牌等小礼物用以示鼓励。附近居民通过此类社区宣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帮助大学生志愿者们更便捷地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活动,北京市在“志愿北京”各个平台均上线“桶前值守”报名通道。志愿者可通过“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或“志愿北京”网站开展参加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


截至8月31日,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发布的“垃圾分类桶前值守”项目有8584个,招募志愿者18.4万人,服务时长222万余小时。


现场


4岁男童脱口而出“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


“小朋友你转动这个转盘,看最后指向哪种垃圾,猜对了我们有奖呦”,在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引导下,一位4岁的男孩随手一转,转盘的指针指向了“废旧电池”那一格,“我知道,它是有害垃圾。”男孩脱口而出,令在现场参与“桶前值守”工作的小梦很意外,她惊讶于幼儿园的小孩懂得的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大人还要多。


据男孩的妈妈介绍,平时除了在幼儿园里有学到一些垃圾分类之外,平时在家里也会有意识地灌输相关知识。


小梦是北京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刚刚通过“志愿北京”成功报名志愿者并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此前已经累计了9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所以对于义工服务流程还算是比较熟悉。


社区青年汇的工作人员向小梦和其他参与值守的志愿者讲解了服务内容,其中包括垃圾分类通用知识和桶站值守岗位职责、服务规范等。她还提前自学了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



不过真正“上岗”后,“很多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小梦讲述,9月10日一大早她来到朝阳区紫南家园的值守点,与在桶前帮助垃圾分类不同,此次的工作是结合宣传物料主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将难区分的生活垃圾罗列到转盘上,使居民在有奖参与的欢乐氛围中记忆垃圾分类知识,减少错误投放的发生。


老人和孩子更愿驻足学习分类知识


摆好宣传展板后,然后根据社区青年汇负责人讲解的流程,开始向居民分发宣传单并介绍垃圾分类的一些知识。但是刚要开口指引居民去展示牌处的时候,一些行色匆匆的年轻人并不理会,攥着宣传单继续前行。


被拒绝后的小梦有点尴尬甚至心生挫败感。


在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小梦发现驻足学习的居民以老年人和孩子为主,不仅分享着自家的分类妙招,还熟练说着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其中令小梦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穿红色T恤的小男孩,不仅主动和志愿者聊天互动,还不断指着展板介绍称,“这个我知道,他是吃剩下的,是厨余垃圾!”等在一旁的爸爸拉走了两次,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小梦坦言,在自己向居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两个小时里,不知道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但是对自身来说,对于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得更细致了,意识也比之前强烈许多。


“曾以为所有的化妆品都要扔到有害垃圾里,但其实不是,有些玻璃瓶子制的化妆品盒在清洗干净之后是可以放在可回收垃圾里的。也并不是所有刷过油漆的物品都要扔在有害垃圾桶里的。”小梦说,现在扔垃圾前会想一下这是属于什么分类的垃圾。不确定时会先在“北京垃圾分类宝典”的小程序上搜一下。



收获


成功带动家人垃圾分类 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在天通苑老三区参与“桶前值守”志愿服务的周宁(化名),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大二的学生,通过学校报名参加了连续两周的志愿活动。


“最初学校鼓励我们参加这项活动时,我内心特别忐忑,很害怕在提示指引过程中,被个别不愿意配合的居民拒绝。”周宁表示,真正实地体验了值守活动后,发现周边居民的配合度非常高,也有很多党员志愿者自发的参与到“桶前值守”的活动中来,帮助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更好的适应。


于1998年建成的回龙观天通苑社区,因顺应主城区内城市规划和拆迁随迁政策,多数居民为拆迁户,居民人口组成以老年人为主。多数老年人不会或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给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给小区居委会对垃圾分类的推进,提供了新动力。


据周宁介绍,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晚上五点到七点,是居民扔垃圾的高峰,也是负责清运厨余垃圾的卡车定时清运厨余垃圾的时间。社区分管垃圾分类的负责人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将大学生志愿者分配到垃圾分类点,指导他们对附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引导和提示。


小区中一些年轻家长,在闲暇时会选择带着孩子来到垃圾分类点,实地教育孩子们要正确的分类投放垃圾,在志愿者们的帮助引导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周宁表示,参与“桶前值守”活动,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更让她有动力发动身边人进行垃圾分类。


“看到姥姥、姥爷也开始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周宁说,参加活动以来,她们家现在开始在厨房、厕所和客厅都分别设立了垃圾桶。


体会垃圾清运人员辛苦 更愿自觉分类了


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的王欣也表示,在参加“桶前值守”活动之初,只是对垃圾分类有个大致的概念,至于具体怎么分类和操作,都是通过实地参与“桶前值守”志愿活动了解到的。


她所值守的地点位于丰台区的一个小区,作为志愿者,自己是愿意帮助垃圾分类点的保洁工人进行分类的,但由于工具受限和缺乏相关实地分类经验,大多数工作还是由值守的保洁人员完成。


“特别是夏天,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味道真的一言难尽,周围还经常有成群的苍蝇乱飞”,王欣表示,真正到实地接过居民手中未分好类的垃圾时,才体会到保洁和垃圾清运人员的艰辛。


天兆家园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目前垃圾分类点的分类工作,几乎全部由公司派遣的保洁工人完成,清洁工人需要做到“随倒随清”,以确保垃圾分类点的干净整洁。


王欣直言,通过这次实际的值守活动,她更愿意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不为别的,就为能够给在垃圾分类点工作的保洁阿姨减轻一些负担也是好的。”她解释。


建议


垃圾分类投放点再多点 宣传方式再丰富点


实地值守的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和垃圾分类清运工人均认为,若想真正的实施好垃圾分类,相关垃圾分类站点的配套设施和分类知识的宣传手段仍有提升的空间。


周宁称,她所在的天通苑老三区社区面积非常大,但垃圾分类点却只设立了一个固定在楼前。


她发现很多所住楼栋位置较远的居民,在早上清道垃圾时,因为着急上班,并没有太多时间绕路去指定倾倒点分类倾倒,只能扔到楼下的混放垃圾桶中,这无形中为居民配合垃圾分类的实施制造了阻碍。“若是有更多的分类点能够设立,也一定会有更多居民选择分类投放垃圾。”


经过第一天的值守的小梦则深感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每个人的自觉,相关知识宣传普及也要到位。“我觉得除了在上午8点到10点之外,也可以在傍晚大家下班的时间段做值守。因为上班的时间可能比较匆忙,下班后时间相对充裕。”


王欣则表示,小区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途径内容较为单一,也为居民不能深刻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造成了阻碍。


她说,自己在电视上和宣传手册上所看到的内容,大多是宣传教育类的,垃圾分类点的图像也都是干净整洁的,“然而当我真正参与了这个工作,才知道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在倾倒前真实的样子,这是我在此前未进行垃圾分类时不可想象的。”


王欣建议,在做垃圾分类宣传时,可以更多地突出垃圾分类的实际过程和垃圾的去向,这样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影响。


追访


志愿者的带动作用显现 意识形成还需时间


北京朝阳南磨房社区青年汇的社工贾晓静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青年汇从今年4月开始就已经开展了桶前值守志愿服务,“第一期刚于6月份结束,8月份到10月份是第二期,3个月需要做24次志愿服务。”


她介绍,“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分看桶、守桶、护桶三项内容,即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页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现场监督指导小区居民和环卫运输人员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护桶就是开展“桶边”清洁。


据贾晓静观察,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老年人和孩子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比较高,一些分类意识还不够强的居民主要是嫌麻烦,甚至存在侥幸心理。“每次做活动的时候基本会选择上午8:00-10:00,有的人会愿意配合重新分类,有的会因为赶时间直接走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