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南京知青养老金调整社平工资(南京知青)


1964年11月4日,时值深秋,秋阳高照,蓝天白云,天气晴朗。一批南京知青,第一次离开家门,来到南京往南一百多公社平里外的高淳县漕塘公社插队落户。这一天,距今已整整五十七年了。


抵达当天,部分知青就被大队生产队来人接走。其余的知青,当晚就集体宿住在漕塘小学(杨家祠堂)。铺稻草,打地铺,开始了离家后的独立生活。那天晚饭菜调整,是豆腐养老金烧肉,至今不少人都清楚记得。在当时,这是当地农村招待客人上档次的好菜。第二天上午,剩下的几十名知青,被大队生产队来人接走,来到公社下面的苗圃、前进、竹园、刘家、三陇等大队的生产队,开始了漫长的知青插队生活。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和社员们一起,战天斗地,经受了风霜雨雪酷暑严寒,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初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慢慢地从稚嫩到成熟,从被动到主动,适应调整和融入到当时艰苦的农村生活环境。


插队在苗圃的共有五十人。住在一幢十四间房屋连成一体,长长的瓦房内。那是上面为安置知青拔款建造的。知青们分成几个小组,六个人住一间,男女分开住。房梁上面没有天花板,屋顶下空气流通,隔墙没砌到顶。开始时,逢到节日想家,只要有一社平位女生发出哭声。整个屋子里就会蔓延成一片女声“嘤嘤”的抽泣声。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和对环境的适应,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这五十人是 : 郎祖衡、陈洁、易道如、朱信镜、李桂贤、陈卫、徐少云、王凯利、鲍文华、黄克洁、艾铁祥、丁邦元、朱德明、冯小华、张国立、姚文元、边晋榆、谢润明、金凤英、朱鹤英、郑为明、吴茂芬、汤国玉、孔庆琴丶何成敏、陈秀琴、冯秀珍、杨秀华、杨继群、陈妙风、马云芳、徐文珠、贾桂英、葛培兰、冯素琴、陈除、石才英丶李华、莊美琴、张桂英、梁玲、刘永强、宗萍、郭秀敏、任道茜知青、柳志美、余翠娣丶连立群、黄慧心、林菊英。后有李金保、徐东林、张玉华三人调入苗圃。


随着国家知青政策的调整落实,这批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四日插队高淳漕塘的一百多名南京知青,除少数人在当地提了干和安排工作外,其余大部分知青,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返城潮中,陆续返回南京,并通过各类招工落实了知青工作。


截止今天,这批同日插队苗圃的南京知青,和全国一千多万知青一样,走过工资了漫漫人生之路。已到了人生暮年。已有多人先后离世。他们是:吴茂芬、郑为明、杨继群、石才英、李华、莊美琴、李桂贤、黄克洁、郎祖衡相继离世。祈祷逝者在天堂安息!祝愿其他当年同日插队的兄弟姐妹们珍爱余生、善待自己、健康快乐!家庭幸福养老金!


这些知青,当年插队时大都在二十岁左右,小的才十六七岁。岁月如同神偷,青春不再永恒。青丝已成白发。如今,他们大都已是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不少人孙子孙女也已到了当年他们插队落户农村的年龄了。


光阴似白驹过隙,一晃五十七年过去了,下面收集了一些他们当年生活中的照片。由于年代已久,几经周折,保南京存不易,有些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稀还能看出这些姑娘小伙当年的青春风采,和充满朝气活力的精神风貌:




1、插队在漕塘公社苗圃的四位女知青(金凤英、徐文珠、马芸芳、朱鹤英)





2、六五年一月在高淳县城举办了一次知青汇报演出,这是东山大队参演知靑的合影。





3、六四年十一月四日插队漕塘的部分女知青。那时候姑娘们都还小。





4、六四年十一月四日插队时,最小的黄克洁才十六岁。知青返城后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退休。但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他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罹难。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无常,你想不到的事会突然发生。所以要珍惜当下,老了,要处处小心,不可大意。





5、插队在公社苗圃的部分南京知青





6、春节回宁,插队的朋友们聚会,无疑是最开心的事。那时候,大家都是快乐的单身汉(女)。玩的地点当然少不了玄武湖、中山陵、灵谷寺、台城等。那时非常清贫,工分收入微薄。大多人的生活开支,还需要家中接济。虽然今后何去何从,还很迷茫。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心无旁骛,内心坦荡,脸上笑靥如花。












7、陈洁是插队知青中的一位极具音乐和文艺天赋的人才。不仅人长得俊朗,嗓子也很好。是唱歌的料。下面是他分工资别与好友徐少云及南京王凯利的合影(上图右,下图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