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深圳外资公司注册搜狐(深圳集团公司注册代理)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产业经历了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到工业化集约化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到高科技深圳密集型转变。


深圳能多次成功实现产业升级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在如今疫情和贸易战阴影之下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又受到了多大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搜狐城市推出“六问深圳”专题,问策深圳发展。本期我们就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一起探寻深圳产业升级背后的故事。



企业主导、人口红利 成产业升级“秘笈”


搜狐城市: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以来,从时间上看大致每十年就有一个成功的产业转型,它具体的转型过程是什么?


郭万达:深圳确实成功完成了多次产业转型,但不是精确的每十年一次。上世纪80年代,它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90年代深圳民营企业开始崛起,科技企业开始萌芽。到了2000年之后深圳的科技企业才开始发展壮大,产业链才开始更加丰富。然后到2008、2009、2010年金融危机之后,转型和升级才比较明显。高科技、新兴产业所占比重才比较明显。


其实在整个90年代,深圳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还是很大的。但搜狐同时,90年代的时候有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开始转移至东莞、惠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又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离开深圳。


这是一个渐进和交叉的过程,并非严格的十年一转型。


深圳的产业转型经历了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从劳动密集到高科技密集,从外资主导到现在由民营企业占据主体的转变。


搜狐城市:它多次成功转型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万达:我认为成功转型升级的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


第一,深圳的产业转型是企业占据主导,政府来引导的过程。政府虽然做了引导,但这本身是市场的行为。


比如华为是1987年成立的公司,任正非说头十年就是为生存,搞了贸易,搞电话机、程控机,90年代开始投入研发,到了二十一世纪初(2003年,编者注)差一点把华为卖给了摩托罗拉,没有卖成,后来继续投入研发,到4G,再到5G,这才成功。


通信、信息的兴起是一种市场的行为,但是深圳政府,从1980年办特区开始就给了行业信心。


第二,深圳抓住了三次的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是农民工。深圳80年代的时候制造业、 “三来一补”、各种加工产业和企业就是农民工支撑起来的。当时很多人从内地跑到香港接单,然后来深圳加工。到了2000年以后,有些从富士康打工出来的人开始创办企业,像立信科技等公司都是给苹果配套服务的,这就是利用了农民工的人口红利。


以前每年1000万的农民工转移至深圳,直到现在深圳1300多万常住人口里面还有一多半是农民工。所以深圳还有相当部分的制造业,就是因为农民工还在这儿。


第二次就是大学生红利。90年代时任正非就能开始搞研发,原因之一就是那时候大学生劳动成本低。当时深圳来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都来闯深圳,到了2000年之后,大学生就更多了,最近十年,全国每年都有将近1000万的大学毕业生。当时深圳很早的时候就搞研发、造车,很大原因就是工程师便宜。


第三次是留学生红利,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留学生回来的比较多,留学生带来的技术、研发等一些国家先进的东西。


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就是跟三次人口红利有关。


第三点就是深圳的企业和企业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发展的几次大的机遇,或者叫风口。


从一开始80年代的小家电、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90年代的时候流行计算机、电脑、电子信息;2000年之后,是互联网,这时候腾讯开始兴起;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话开始兴起,基本是这个路径。


从一开始的电子工业到电子信息、计算机,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现在这两年数字经济、大数据。经历了几次大的风口,大的机遇。直到今天,深圳电子信息,仍在新经济、新产业中,在工业中能占到80%,其它的一些新产业像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


最后一个因素,是深圳的产业链很丰富,制造业强大,产业配套很好。深圳为什么制造业强大呢,一开始就是靠模具工程师,很多是从富士康出来的,后来各种产业的裂变、融合,带来很好的产业生态。


搜狐城市:临近香港的区位因素呢?


郭万达:香港并不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因。香港对深圳的帮助主要是最初的发展工业、企业最初的资金来源。刚开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香港的玩具厂、服装厂转移到了深圳,一小部分家电,小家电也是香港过来的。但是从电子工业、计算机来讲,刚开始是台湾、日韩过来的,之后是受欧美影响。所以深圳的外资一开始是来自香港,后来是台湾、日韩、之后才是欧美,当然时间上没有那么绝对。


举个例子,深圳的医疗器械为什么不错呢?1986年集团有一个叫安科的公司,就是中科院跟美国合资的。后来从这个公司里面出来了很多创业者,延伸出很多创业创新的公司,大概有20几家,光上市公司就3、4家。安科后来发展得很一般,但是从里面跑出来的很多企业很厉害,比如迈瑞就是从里面延伸出来的。


香港只是70年代转移了当时一部分的制造业,之后80年代继续转移,到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了。所以临近香港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对深圳起家作用较大,而转型主要靠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创新推动了它。


可以看到,每一次大的风口,深圳都有很多企业及企业家冒出来。华为、中兴在ICT(信息及通讯技术,编者注)行业里面一直见证着中国通讯的变化;腾讯是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迈瑞是医疗科技的佼佼者,它经历了从传统的医疗科技到高端的医疗科技的转型;比亚迪刚开始是造传统汽车的,之后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代理整个的过程是企业、企业家的创新。


政府管得少 深圳和民企相互成就


搜狐城市:是深圳成就了民企还是民企成就了深圳?


郭万达:肯定是相互成就的。既是深圳成就了民企,也是民企成就了深圳。


为什么说深圳成就了民企呢?深圳之所以能冒出来那么多高科技企业,这就是深圳的土壤,营商环境、创造的条件。


我举个例子,华为的创办,离不开深圳政府的支持。任正非说过两个事情,一个是1987年,深圳政府发了个红头文件(1987年,深圳颁布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编者注)内容就是鼓励民营、科技企业,支持深圳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包括专利、知识产权可以入股,搞股份制。1987年是什么情况,当时的姓资姓社的争论还在,很多人观念里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但深圳就开始搞了,这就有了华为,华为就在居民楼里发展起来了。


这样的文件吸引深圳了很多技术人员到深圳,华为任正非是成功的,当然还有很多不成功的。深圳1987年就有这样的政策,1996年也有,2003年也有,深圳一直在持续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后来还有高交会,深圳把深圳荔枝节改成高交会,这是1998、1999年的事情了。到了1998、1999年正是任正非极其艰难的时候,那时候马化腾在干嘛呢?


马化腾当时在华强北创办了一个公司,刚开始也是模仿,搞了两年自己创业的50万就没了,当时也差一点把股份卖了,没卖成,就去参加了高交会。高交会上认识了IDG的熊晓鸽,还有盈科数码的李泽楷,这两家给了他两百多万美金,这才让腾讯发展了起来。有搜狐些人认为腾讯在深圳很厉害,其实他是九死一生的。


回忆这个过程就会发现,帮助华为成外资功的,首先就是1987年的那个红头文件,没有这个文件,任正非可能就不会创建这个公司。到了1993、1994年深圳开始搞职工入股,我1992年来深圳时,深圳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在都有《公司法》了,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股份公司,没这个概念。深圳当时就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现在深圳很多的民营企业,不像福建、浙江的家族企业。当然深圳也有家族企业,但是深圳的家族企业是具有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个人作为大股东的现代化公司。


另外深圳还产生了较早的职业经理人,比如万科是国有资本是大股东,但王石能做成万科的职业经理人,这种现象如今在内地都很难出现。深圳80年代末,90年代就开始国企改革。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深圳有好多企业家是从国企改革改出来的民营企业。


所以深圳的民营企业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任正非这样的完全是草根创业,侯为贵(中兴公司创始人,编者注)这样的是国企改出来的,第三个是从富士康等外企里面打工跑出来的。


以上的例子说明,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法制化、国际化的环境其实是给这些民营企业非常好的土壤。这是第一点,就是政府创造的环境很重要。


第二点,刚刚也有提到,深圳有很好的产业生态、产业环境,这也是政府创造的。它的各种制造业,各种产业链条集团非常完整。


比如手机,今天来看,深圳手机的制造很先进,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几百家无人机相关的企业,这些无人机企业怎么来的呢?相当一部分配套企业,都是当年做山寨手机配套的那些公司。像无人机里面的碳纤维、航空锂、各种塑料,都是之前给山寨手机配套的。现在静海区有一家企业甚至在搞无人船。


同时,一些之前的山寨手机现在也很牛。比如在非洲市场很火爆的传音手机,包括OPPO、VIVO,以前就是从深圳步步高出来的。这两家的总部研发在深圳,制造厂在东莞等地。


我的意思就是,产业的配套非常重要,同时产业配套应该有低层次的,也有高层次的。现在很多地方有一个误区,就是一搞就搞高大上的。另外,有大公司,也要有小企业,我们叫做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就是产业的各种配套,配套的产业会相互融合,就可能会带来裂变。


第三个就是人才,深圳最早建立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人才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现在有些企业搬到内地去,发现招工反而更难,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这个市场。深圳就有市场,有的是有形市场,有的是无形市场,像猎头公司、各种信息的渠道等等。


这就是深圳的市场成就了民营企业,加上政府管得少,这一点也很重要。


搜狐城市:那民营企业怎么样成就了深圳呢?


郭万达:第一点,成就了深圳的竞争力。比如说深圳的《财富》500强企业有8家,完全的民企有4家。同时像万科、平安,虽然控股的是国有股份,但是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都可以算民营企业。只有一家是国企,就是深投控。胡润的500强榜单里面,深圳的民营企业就更强大了。


第二点是活力。活力来自哪里呢,小企业、中小企业。深圳的商事主体是全国最多的,现在是330多万。商事主体大量的都是小企业,小微企业,甚至包括100多万的个体户。


第三就是创新力,什么叫创新力,深圳所谓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编者注)研发投入占GDP占全国是最高的之一。


贸易战对深圳影响很广 但仍可应对


搜狐城市:目前的特殊时期民企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郭万达:困难也很多了。


首先就是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受到打压。去年就有调侃,中美贸易战是深圳粤海街道办和美国的战争,因为它的清单上很多都是粤海街道办的高科技企业。


第二内部的压力也大,特别是成本的压力,深圳的房价、土地等成本上升,所以有部分制造业就待不住了,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三就是融资的问题,这也是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年很突出。


另外还有法制、市场准入、公共服务、政府的营商环境等等,都不能说没有缺陷。


搜狐城市:中美贸易战对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有什么影响?


郭万达:首先肯定有影响,但不至于趴下,被搞死。但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很大,还得看它的制裁措施和力度。


影响首先表现在卡脖子,特公司注册别是关键技术被限制,华为芯片问题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在深圳有些人也在反思,为什么当年我们没有投一百多个公司注册亿搞芯片制造呢,深圳有过这样的一些讨论和争论,但问题是这不是砸钱就能出来的。


第二个就是产业供应链的问题。它的限制涉及很多领域的企业,这就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威胁。


第三是市场,特别是美国代理的市场会有影响。美国一制裁,有些企业可能不得不退出,包括华为、中兴、外资微信,TikTok的部分业务。当然不光是美国市场,包括欧洲,及其他美国的同盟国。


第四是科研机构的影响,它不让你和美国的大学合作,有些机构的合作可能就中断了。


这些都会造成影响,但是有影响还不至于一下子就打死了


搜狐城市:应该怎么应对呢


郭万达:第一我们要加大基础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要封闭,还是要秉持开放的理念、合作。


深圳现在也在加大基础研究,比如搞大科学装置、大科学中心。基础研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整个国家都要加强基础研究。原来我们有些过于功利化、注重应用,现在来看,按照任正非的说法,不培养科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很多东西就很难搞。这些领域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是如果没有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就没有引领的突破。华为的5G怎么来的,就是靠土耳其教授的论文,这个教授就是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编者注)毕业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稳住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现在深圳正在出现一些产业的转移,当然转移的话在周边转移是可以的,比如华为一部分产业去东莞、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现在为什么搞城市群,就是在周边协同。甚至可以到四川重庆也没问题,但如果转移到越南、印度去了,极端情况下供应链,产业链可能就断了


第三个是市场,内需的市场。现在市场受阻,内需就很重要,我们还是有14亿中国人的大市场,加上周边的一些国家,东南亚、东盟。东盟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市场肯定要加大。


第四,人才,说来说去还是人才。我们吸引更多的人才,国际的人才,现在很多留学生更愿意回来,要思考怎么样吸引他们来。


搜狐城市:您对深圳企业应对的预期是什么?


郭万达:我是谨慎看好。我不那么悲观,但我又不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喊喊口号就可以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是要开放,不能封闭起来,同时确实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深圳是全产业链 不必全部引领


搜狐城市:请您预测一下,下一轮产业升级当中,深圳的产业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


郭万达: 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将来科学技术是否有重大突破。


现在我们讲的AI、区块链技术、生命科学等等有没有重大突破,有重大突破的话新的新的产业就会出现了,重大突破就是从0到1。


第二个就是业态模式有没有突破,如果有突破,集成创新了也会有突破,这是从1到10的升级。


还有就是市场的规模。比如说这次疫情给线上消费、某些特殊领域的消费带来变化。


下一轮升级中哪些产业会崛起呢,深圳现在提出来了“5G AI 8K”, 8K是什么呢,智能家居、智能生活、超高清显示。由此延伸出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


与此相关联的还有ICT产业、金融经济产业,仍然是个风口。新基建风口里面,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甚至高铁城轨,充电桩、新能源,仍然处在风口,这是第一大类。


第二大类是生命科学,生命科技,生命健康的领域,基因技术,编辑技术,脑科学,疫苗,特别是现在世界上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疫苗相当重要,疫苗生产就是生命科学。深圳也提出,BT(Biology Technology缩写,编者注)就是生命科技。


第三个是新材料。材料肯定是基础,像石墨烯,现在也不断在研发、在突破,


第四个是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


新的风口就是这些,但是这些新产业又和传统产业关系密切。总体上来说,这些产业会有一些变化和升级。


搜狐城市:下一轮升级中,深圳在世界产业链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郭万达:刚刚提到的那些产业,深圳已经从跟随到引领了。比如5G技术,就是引领的,全球四五个公司贡献了全球5G的专利和技术,其中有两个公司在深圳。这两个企业站在了全球的前列,在5G的领域里面就是引领的。


在AI人工智能领域,深圳也有一些不错的企业,包括腾讯,包括平安,平安科技它的人工智能也是不错的。深圳能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有三家大的公司,华为、腾讯、还有平安。


刚刚提到的物联网、大数据、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的还在跟随。但是随着基础研究投入的加大,希望深圳在这些领域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总之,深圳在全球产业链的角色中,我觉得是多种角色的,有些领域里,它仍是相对低端,比如传统制造,微笑曲线【1】里面制造还是需要的。同时微笑曲线里面的研发设计也需要,包括专业的服务、传媒、文化、设计、创意也很重要。


在全球里面很少找到深圳这样一个全产业链,从制造、设计、研发都有的城市,有些领域可能在全球领先,有些领域是跟随,有些领域可能只是模仿。


在未来的产业升级中,希望引领的更加引领,跟随的最好走到前面,模仿的最好能够再进一步。深圳是全产业链的角色,现在不可能全部引领,它做不到,也没必要。


文/搜狐城市 陈亚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