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汤阴税务筹划哪家专业(汤阴税务代理哪家专业)


清·汤阴县志卷之九·艺文志


——杨公柳堤今何在


马运钧


邶城②秋雨淋漓,坡水泛滥③,南则害及辛庄、翟家庄、上庄、下庄④、南小漳、西小漳、瓦查、蒋伯营、榆涧等村地亩;北则害及东柳圈、西柳圈、郑家屯、璩家屯⑤、岳家营、西岗头、窑会等村地亩。或十年而三获者,或年年不见颗粒者。空输国课⑥,俯仰⑦无资。官不问,而民不能理,惟有坐以受困,仰天号呼而已。且不特⑧地土之浸害也,而此路为水所占,往来维艰,人马交瘁。历数百年来,无有计拯⑨之者。


幸也杨侯⑩莅汤,爱民犹子,治邑若家,凡有不便于民者,如切肤之痛,皆图除之。巡行至此,目击情伤,徘徊筹度,南则于老鹳嘴⑪官堤建涵洞一座,以泻坡流,使不汇聚于地以浸淫,而辛庄等村受其福,水害永除矣;北则于是路筑堤一道,以障暴水,使不横行于地以溺溢,而柳圈等村被其泽,水害亦永除矣。


种是地,行是路,平坦康庄⑫,优游稼穑⑬,皆杨侯赐也。


回思向日⑭,环顾今兹,顶戴福泽,宁没世而忘之乎?于是南则竖碣⑮曰:"杨公涵洞⑯";北则立石曰:"杨公柳堤⑰"。使后之人知洞之所由建,堤之所由筑,害之所由除,颂杨侯于不已。


盖将与洞与堤相为终始焉矣,爰为记云。杨侯,讳世达,字兼斋,广东揭阳人也。


注解:①辛庄:今汤阴县瓦岗乡辛庄村。这块石碑竖立与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


②邶城:今瓦岗乡邶城村,殷商故地,《诗经·邶风》发源地。


③坡水泛滥:邶城位于火龙岗山腰,往东是黄河故道形成的平原,所以邶城坡地的雨水向东流动汇集,形成水灾。


④上庄、下庄:现在两个村庄已经合并成一个村,叫夏庄,属于汤阴县瓦岗乡。两个村庄中间原来有高台,台上有一个泉水,以此为界限,西边为上庄,东边叫下庄。


⑤郑家屯、璩家屯:现在合并成一个村庄叫郑家屯,属于汤阴县瓦岗乡。但璩家屯仍然存在,叫前屯。郑家屯也称后屯,明朝称小元屯,有郑姓皇敕义民郑贵、郑亨。


⑥空输国课:空空地缴纳田赋。


⑦俯仰:《孟子·梁惠王上》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⑧且不特:况且不只是。


⑨拯:拯救、解决、改变。


⑩杨侯:即杨世达。


⑪老鹳嘴:属于浚县屯子镇,频临卫河。因为河中有一块巨石状如老鹳嘴而得名。


⑫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


⑬优游稼穑:优游,悠闲自得;稼穑,农业劳动。合起来就是悠闲自得地在田间耕作。


⑭向日:往日。


⑮竖碣:竖立石碑。


⑯杨公涵洞:在今五陵镇瓦查村卫河大堤处。


⑰杨公堤柳:杨公堤指杨世达在西小章村和辛庄村之间修建的一道拦水坝,略高于地面。在五陵去汤阴的官道北边,当年堤上杨柳依依,堤下流水潺潺,是五陵一道绝妙的风景。



译文:


每到秋雨连绵,从邶城坡上流下来的洪水就泛滥成灾,向南危害到辛庄、翟家庄、上庄、下庄、南小漳、西小漳、瓦查、蒋伯营、榆涧等村的庄稼田园;向北则危害到东柳圈、西柳圈、郑家屯、璩家屯、岳家营、西岗头、窑会等村的庄稼田园。好的时候十年中能收获两三年,不好的时候年年颗粒无收。老百姓空空地缴纳田赋,没有了粮食养家糊口。当官的从不过问这种状况,而老百姓也没有能力治理水灾,唯有坐以受困,仰天叹息罢了。况且不只是田地庄园受到洪水的浸泡,往来的道路也被水浸泡,行走困难,人马困顿身心交瘁。这种状况持续数百年了,没有人想过要改变它。


幸运的是杨公来到了汤阴县任县令,爱民如子,治邑若家,凡是有对老百姓不利的事情,杨公感觉就如切肤之痛,非除掉它不可。杨公巡行到辛庄这个地方,看到了这种状况,思谋筹划后,在五陵去汤阴县城的大道南边、靠近浚县老鹳嘴村的卫河大堤处修建了一座涵洞,用来把邶城坡上流下来的洪水泻入卫河,这样洪水就不会在这里汇聚浸泡庄稼了,辛庄等村庄也可以享受修建这座涵洞带来的福利,再也没有水害了;在五陵去汤阴县城的大道北边的道路旁则修建了一道堤坝,用来阻挡洪水,使得洪水不能够到处乱流,这样辛庄北边的柳圈等村就被这道大堤保护起来了,再也不会发生水灾了。


从此以后,耕种在这儿的田地里、行走在这儿的道路上,感觉田地平平坦坦、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悠闲自在地在这里的田园里干庄稼活了,这些福泽都是杨公赐予的啊!


回头想想往日的情景,再看看今天的状况,这里的人们享受到杨公带来的福泽,岂是他们一辈子能够忘记的呢?


于是,这里的人们在五陵去汤阴的道路南边竖立一块石碑,上刻"杨公涵洞";在道路的北边竖立一块石碑,上刻"杨公柳堤"。使得后来人知道涵洞为何修建、杨公柳堤为什么修建,知道水害是怎么消除的,知道为什么要永久地歌颂杨公。


所以,现在把杨公涵洞与杨公柳堤放到一块儿,记录了下来。杨公,讳世达,字兼斋,广东揭阳人。



附记:


当年,人们为了保护大堤,在杨公堤上广植柳树。从此,二百多年来,杨公柳堤上杨柳依依,堤下流水潺潺,成为了五陵一道绝好的风景线。可惜,杨公柳堤近二三十年毁坏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杨公柳堤风采,只剩下了残缺不全的几处河堤还在。


今天在瓦查村和辛庄村分别还保存有一块古碑,记录了杨公的这件治水功绩,正好与县志相互印证。


瓦查村古碑碑文附文如下(辛庄村古碑碑文待考):


杨老爷创修涵洞永除水患万民感德:


瓦查、辛庄、下庄、翟家庄、蒋八营等村地处淫下水无浅。一遇霉雨,庄田均淹。居者有沉溺之患,耕者有汪洋之嗟。数村之民受其害非仅百年,数世而止不能去。官汉(?)之除,惟座其团而已。


杨侯来莅我汤,留心民瘼,受事未几,遍寻水害。巡行至此,己之心嗟叹不已。以地界浚即关嘴邑曾候会堪于此,设建涵洞为首水利于汤,无害于浚。曾候许可,杨侯即鸠运故建筑,高四尺宽四尺,浅渍水众汪我民。费清俸百金,不伤民财不劳民力。继此以后水不停蓄,迅流而出,居者灾墙耕者收货。


去千百年之害,兴千百年之利,我民生生顶之世世代代之云。


而思耶(?),涵洞开建。皇清雍正九年辛亥(公元1731年)三月十五日告成,于四月初二日记之,以昭后人后之人。


洞之所开,水害之所由除,而杨候之功盖将与涵洞同其久也。


杨候,广东朝州府揭阳县人,讳世达、号兼斋。


万民稽首立石以垂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