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介绍,今年全市交通工作主要包括: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南汇支线,崇明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推动实现“弱冷车厢”“车站AED”等人性化设施服务全覆盖;推进71路中运量西延伸规划建设,新增1000辆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创建50个停车难综合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6000个停车泊位;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3000辆。
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设施一体化。开工建设沪渝蓉铁路上海段、市域线上海示范区线。加快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G318沪青平公路拓宽改建等项目建设,完成平申线航道整治。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中心。提升航运枢纽门户能级。进一步释放洋山港四期码头产能,推动小洋山综合开发、罗泾港区转型升级、内陆集装箱码头服务布点推广、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推进大芦线东延伸、油墩港航道整治等项目开工,完成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推进黄浦江航运功能调整,进一步优化内河集疏运网络。
聚力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加快完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国家会展中心与虹桥枢纽间快速车行联系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南汇支线,崇明线、21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项目,以及北横通道东段、沿江通道等设施建设,全面建成武宁路快速化、安远路跨苏州河桥、东西通道等项目,打通3条区区对接道路。
着力打造高水平“公交都市”。实现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增能2%,推动实现“弱冷车厢”“车站AED”等人性化设施服务全覆盖。推进71路中运量西延伸规划建设,开展公交专用道断点打通和网络优化,新增1000辆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持续推进出租汽车候客站点建设。
持续提升道路设施运行效率。实施100个拥堵点改善项目。打造50条精品道路,形成18个连线成片、特色鲜明的精品区域。完成30项慢行交通改善项目。开展桥下空间更新与利用。推动38座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发布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管理意见。实施内环年轻化工程。启动高速公路服务区专项提升行动。创建50个停车难综合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6000个停车泊位。创建5个“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和30条示范路。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五个新城”所在区、浦东新区再下放一批事权,动态调整临港新片区集中行使事项。推进网约车、共享单车两个市级“监管一件事”试点。持续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建设智能政务服务窗口,推动实现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
推进重点行业改革发展。深入研究出租汽车条例配套制度措施,实施出租汽车总量调控,实现网约车全链条监管。进一步规范道路货运网络平台发展,完成2个“司机之家”建设。
助力交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设施建设。推进S32、G60等智慧高速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及运营试点,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应用路径。重点推进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
推广数字化交通服务。深化MaaS系统建设成果,全面完成公共交通二维码“三码合一”。推进500个“一键叫车”点位进社区。拓展智慧停车应用场景,创建80个智慧停车场(库),新增50家医院提供停车预约服务。继续推进“智慧驾培”试点。
提升数字化监管效能。积极推进“互联网 监管”,启动道路客运监管数字化,推进交通工程监管智能化,提高监管效率。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加强新能源车船推广应用。今年将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3000辆,开展小批量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启动燃料电池智能重卡试点。新增公用和专用充电桩1万根,实现充换电平台与停车平台互联互通。新建出租汽车充电示范站10座,加快换电站布局,试点出租汽车换电模式。完成本市内河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实现内河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
长效开展交通污染治理。推进本市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全过程联单电子化,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完成35项道路交通噪声治理。
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铁路芦潮港中心站作业能力提升改造,增开2条固定线路班列,年计划完成海铁联运45万标准箱。完善铁路闵行站配套设施,推动“上海号”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