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大团个人独资企业税收政策 北京个人独资企业税收政策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今日的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活动。


上海辖16个市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历史沿革



松江府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也辖于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上海县属上海(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并改17市乡为17区,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1930年7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政府管辖。1945年8月,上海市仍为战前17个区和特别区。1947年上海市面积617.95平方公里。1948年12月上海市划分为30个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1956年6月,上海市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1958年1月、11~12月江苏省上海、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先后划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个区、11个县。1960年1月,有12个区和11个县。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1964年5月辖10区10县。1980年辖11区10县。1981年辖12区10县。1988年辖12区9县。1992年辖14区7县。1993年1月1日,撤销川沙县,以川沙县全境以及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浦东地区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建浦东新区。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积697平方公里。



上海夜景


宋熙宁十年(1077年),有上海务之设。元代上海立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到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今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县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带为法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 经济情况


折叠


综述



上海自贸区


北宋,上海地区设立专门机构征收酒税。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地区的稻棉种植、渔盐蚕丝、棉纺织业日益发达,商贾云集,上海镇设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元代,上海县“岁计粮十有二万余石,酒醋课税统钞一千九百余锭”。元初,乌泥泾人黄道婆改革纺织技术,推动棉花种植和棉织手工业发展。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棉布畅销全国各地,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大批工厂生产受影响,各项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产品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升,生产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上海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重新扩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城市市政建设发展缓慢。同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取得进展,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试制成功地面卫星接收站、大型运载火箭等。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政策。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2013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了中速平稳增长,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先于全国出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态势,上海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逐季回升,2012年GDP增速1季度为7%,1-2季度为7.2%,1-3季度7.4%,全年为7.5%,2013年一季度回升到7.8%,而同期全国GDP增速,1季度为8.1%,1-2季度为7.8%,1-3季度为7.7%,全年为7.8%,2013年一季度又回落至7.7%。二是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增幅相对稳定,2013年GDP增速,1季度为7.8%,1-2季度7.7%,1-3季度7.7%,估计全年保持在7.8%左右,各季度GDP增幅基本稳定在7.6-7.8%区间,这是上海近年来各季度GDP增长最平稳的一年。上海经济增长先于全国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并且GDP增幅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开始取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已有所提高。


2013年上海市实现GDP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01万元。


2014年全年上海市生产总值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增速比2013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全年工业增加值7362.84亿元,比2013年增长4.3%,增速比2013年回落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09.31亿元,增长6.9%;住宿独资企业餐饮业增加值329.28亿元,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4.46亿元,增长9.4%,增速提高8.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211.83亿元,增长12.5%;金融业增加值3268.43亿元,增长14%;房地产业增加值1530.96亿元,增长3.2%,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5]


折叠


工业


1958年后,上海工业除城市大工业外,形成市郊乡镇工业、城镇工业和市区地区工业。到70年代后期,成为上海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90年代,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1/3。


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运动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铁木、木器、缝纫等工场、作坊和下放的城镇手工业合作社组成各种人民公社工业企业,同时人民公社新办砖瓦、土农药土化肥等小型工厂和作坊,开始形成社队办工业。1958年,上海市人民公社社办工业企业2698家、从业人员10.71万人,总产值8988万元。


1958年8月,市郊10县有手工业合作社、组668家;从业人员4.7万人,大多为原手工业者。是年,除2万余人转为县属地方国营和合作工厂,2万余人随企业下放公社外,所剩0.5万人仍从业于手工业合作组织,发展手工业,开始形成城镇工业。


1958年,上海市各区街道利用社会劳动力和房屋,开办里弄生产组和里弄服务组。开办里弄生产组7667个,有29.9万名家庭妇女参加,为大工业加工服装、纸盒等。开始形成里弄生产组工业。


1979年后,社队工业、城镇工业、街道工厂工业结合各自存在的问题,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形势,从整顿着手,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轻、纺、手产品。开展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引进技术人才。开展产品质量升级、创优、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组织开发新产品及产品更新换代。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发展与市属大工业经济联合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壮大企业实力。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发展三资企业,增加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外向型生产。组建集团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益。深化企业改革,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社队工业、城镇工业和街道工厂工业集体所有制开始向国集联营、中外合资合作、独资、集团型、股份合作制等多元化发展。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发展工业园区,纳入上海市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轨道。


1995年,有县区属集体工业企业341家、从业人员7.4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36亿元,总产值42.24亿元。有24个工业大类、151个小类,服装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品业3个行业产值居首,占县区属集体工业总产值41.3%。有大中型企业18家、三资企业35家。经营外贸出口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14.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3.8%。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26家,租赁制企业20家,兼并企业14家,公司化重组企业11家,整体或部分股权转让16家,关闭、破产、托管等84家。县区属集体工业生产后劲不足、经济负担加重,负债率高,面临不少困难。


2013年工业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运行特征,但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1季度增长5.4%,1-2季度增速回落至4.9%,1-3季度增速再次提升到5.7%,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增长效益也有所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了6.7%,较去年同期增个人加了6.3个百分点。


折叠


金融



上海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全球最大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但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以1987年交通银行恢复营业以及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再度成立为标志,金融市场开始恢复。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设立上海副总部。2009年,上海启动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


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几乎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资金拆借市场、国家黄金储备运营中心、国家外汇储备运营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央行征信系统中心、支票节流数据处理中心)、中国四大银行(农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总部、各大外资银行大中华总部、中国反洗钱资金监控中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国保险交易所。


折叠


财政税务


上海解放后,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949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局、直接税局北京和货物税局成立,行使政府管理财税的职能。10月,建立上海市经费支出概算。1950年,按全国财经统一的要求,上海市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国家预算。1952年,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上海市建立年度财政预决算。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合计5339.25亿元。其中1949~1978年占总数的36.62%,1979~1995年占63.38%;税收收入占51.35%,企业上缴利润、地方自筹和中央专款收入等占48.65%。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合计1568.18亿元,其中1949~1978年占18.49%,1979~1995年占81.51%;用于生产建设占42.50%,教科文卫占21.85%,城市设施占5.91%,行政管理占6.99%,社会福利及其他占22.75%。其间,绝大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呈增长趋势,1950年财政收、支分别为1.09亿元和0.8亿元,1995年分别增至406.43亿元和267.89亿元。1961、1962和1967、1976年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财政收入下降。


上海是全国的财源大户,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949年6月~1995年,年均收入占全国8.7%,其中1959~1984年为10.9%~17.7%。最高为1960年占17.7%,最低为1992年占4.4%。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上解中央的数额在全国名列前茅,1951~1995年共上解3863.36亿元,占地方收入总额72.5%。同期,上海市按国家规定的财政管理体制,从收入中分得1463.18亿元,留用比例为27.5%。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实际支出数为1568.81亿元,大于留成数104亿多元,是地方的自筹收入等。上海市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年均2.5%,最高为1995年占3.9%,最低为1955年占0.7%。


1994年起,国家对上海市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依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把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3个部分,分别上缴或按比例分成和留用。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407.10亿元,支出267.89亿元,创解放后上海地方财政收支的最高额,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为实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作贡献。


折叠


贸易


统计显示,2012年上海海关出口4911.6亿美元,下降1.8%;进口3101.5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为1810.1亿美元,下降3.5%。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五成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就进出口地区看,上海海关关区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有所下降,降幅为7.6%;对美国出口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增幅1.2%;对日本进出口也有所下滑,降幅为3.7%;但对东盟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7.9%。 文化


折叠


方言



上海城隍庙


上海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一般是指上海市区话,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基础。上海话是上海开埠以后吴语区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方言基础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吴语,成为吴语区的代表和共通语言。语音受移民中占优势的宁波和苏州两地影响巨大。吴语上海话是上海文化及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风情的代表性符号。


广义的上海话还包括上海郊区各大方言,上海郊区各乡镇属于典型的江南文化。上海旧属松江府,上海本地话包括松江话、嘉定话、浦东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等各区县方言。上海话是在上海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深厚文化积淀,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反映江东文化信息。


上海话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是吴语太湖片的强势方言,上海话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吴越地区通用语。新世纪以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上海少年一代对于上海话的掌握能力开始下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保护上海话的行动。如今上海话仍然在日常占有主要地位。上海话的使用和发展一直是上海社会讨论的话题。


折叠


饮食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大团爽。市民早点——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


折叠


宗教


和中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上海有5种宗教是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宗教信仰群众88.76万人,已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394个,有宗教团体85个、在沪宗教院校4所、宗教出版机构2个。宗教界全年捐赠慈善公益事业共3825万元。历史上上海还曾经存在过许多其他宗教,例如犹太教、东正教、锡克教等。


折叠


电影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从1896年到1898年,一个美国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


上影集团是目前中国利润最高的电影公司之一,08年利润(2.16亿)相当于中影(0.15亿)的近20倍。2001年,中国首座IMAX电影院落户上海,IMAX的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


折叠


电视


2001年,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有线电视台已组建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事业也从原来一个单一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演变成很多调频,调幅各种不同内容的电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中也包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另外还有一个上海教育电视台,还有一个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卫星频道东方卫视。


折叠


戏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苏南、浙江等吴语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沪剧(旧时也称申曲)是用上海话演唱的上海本地戏曲。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艺。


苏州昆曲评弹、绍兴越剧等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艺,因其与上海语税收政策言文化相近,在沪上拥有许多观众。


折叠


报刊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是近代中国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新民晚报》创办于1929年,也是一份发行全国


的有影响力的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是上海的政府性报纸。新闻时政类的报纸还有:《新闻晨报》、《新闻晚报》、《青年报》、《东方早报》。生活服务类的报纸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等。另外知名的报纸还有:《东方体育日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英语报纸有ShanghaiDaily、ShanghaiStar等。


折叠


会展


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居全国前列,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上海国际车展是亚洲展出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上海的ChinaJoy则是全球三大互动娱乐展之一。


折叠


音乐


上海是中国近代流行乐的发源地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是当时亚洲顶尖的音乐学府,当时上海的流行乐曾一度风靡东南亚,部分歌曲被美国歌手英文翻唱后曾一度创下连续数月雄踞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冠军的传奇。大量歌曲至今脍炙人口如夜上海、夜来香、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上海滩等都已成不朽经典。


折叠


文化节


上海的文化节日有上海国际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上海电视节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电视节,1986年创立。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是国际九大A类电影节之一,最高奖项为“金爵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