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如何查行业增值税警戒税负率(行业负税各行业增值税税负率)

2009年5月,普京曾到俄罗斯一家铝业集团调研。


出人意料的是,厂内介绍员并没有向普京汇报近几年厂内的生产状况,反而是大倒苦水。


这位介绍员向普京说道:首先,厂内在编的员工一共2300多人,有着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是无所事事的庸碌之徒,每天都是只吃空饷混日子。


其次,工厂长时间拖欠员工工资,累计拖欠总额达到4120多万卢布。


听完之后,普京的脸色已经是难看至极。


他当即召集整个企业的所有负责人开会,亲自替工人讨要薪水。


在会议中,勃然大怒的普京并不给任何人留下脸面。


他将铝业集团的总裁奥列格·德里帕斯卡叫到身前,督促其签署一份保证书,承诺偿还工人薪水。


自知理亏的奥列格·德里帕斯卡瑟瑟发抖,在普京面前大气也不敢出。


整个签署保证书的过程,他甚至没敢抬头看普京一眼。


签完字后,这位曾在数千名工人面前颐指气使的铝业总裁头也不回地溜回了自己的座位。


正在气头上普京则是继续毫不留情地训斥道:“你们这几千人简直是自负、庸俗、贪婪的俘虏,和蟑螂没什么区别!”


同时,普京还表示:“保证书已签,规定期限,就是今日。”


其实,在普京看来,铝业集团高管们压榨员工,拖欠薪水的行为正是苏联寡头的特点,而这正是触及了普京的“逆鳞”。


接任叶利钦上任之后,普京一直励精图治,希望将权力收回中央,重塑中央的权威。


其中最难啃的绊脚石,就是俄罗斯寡头。


那么,俄罗斯寡头是怎样形成的?俄罗斯寡头对政治又有着怎样的渗透力?普京又是如何打击俄罗斯寡头的呢?


(普京)


一、俄罗斯寡头形成的原委

俄罗斯寡头是俄金融工业集团的实际控制者和所有者,也称金融工业寡头。


他们是在短短几年间“暴富”起来的一个群体。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财富一度达到整个俄罗斯的50%,并且拥有着强大的政治话语权。


其中最著名的寡头及其财团包括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等人。


他们拥有著名的罗卡瓦斯-西伯利亚石油集团和庞大的汽车产业。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前苏联的“特权阶层”是寡头集团的胚胎。


前苏联的一大特征是拥有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使得国家的大量财富都掌握在党政或国有企业的领导手中。


僵化而集中的体制造就了一个脱离于人民大众的“特权阶层”,该特权阶层取得了对国家公有财产的支配权。


在权力已经人格化的情况下,前苏联的部长、副部长可以变成多家企业的董事长,财政局长变身为银行行长,物资局长成为交易市场老板。


这些“特权分子”拥有了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资源。


(苏联的特权阶级)


据俄罗斯社会学家奥尔加·克里斯塔诺夫斯卡娅的研究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寡头来源于“特权阶级”。因此,由前苏联体制形成的这个“特权阶层”成为了寡头集团的胚胎。


而金融工业集团,是寡头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1992年底,“天然气大王”切尔诺梅尔金出任政府总理,随即开始主张建立大型金融工业集团。


俄罗斯第一个金融工业集团在1993年成立,到1997年增加到了60个,1999年已经达到了80个。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


金融工业集团的领导者通过低价拍卖等不正当方式,成为了这些集团的大股东,实现了由前苏联产业部门官员或企业厂长、经理向寡头的身份转换。


1992年末,切尔诺梅尔金担任政府总理后开始着力培育金融工业集团。


翌年,叶利钦颁布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鼓励创建金融工业集团的第2096号总统令,同时出台了《关于金融工业集团及其建立程序》的临时条例。


又过了两年,俄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建立金融工业集团的纲要》和《俄罗斯联邦金融工业集团法》,放宽了条件,简化了程序。


国家一系列扶持措施和政府行为大大促进了金融工业集团的发展。


适逢前苏联的解体,在旧体制崩溃和法制缺失之际,寡头就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实现了他们的原始积累。


(丘拜斯)


那么,俄罗斯寡头又是如何干政的呢?


二、俄罗斯寡头干政的表现


寡头为了持续攫取国家财富,无所不用其极地企图进入政府内阁或者操纵政府。


既能上场参赛,又能充当裁判,这样一来寡头的私人利益就得到了万无一失的保障。


(波塔宁)


例如,当时时任第一副总理的波塔宁,刚被任命的消息一经传出,他所经营的财团企业股票就出现了暴涨。


并且叶利钦总统还为其签署了总统令,向波塔宁财团所属的诺里尔斯克镍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高达6.9亿卢布的财政支持。


从1996年8月波塔宁开始担任第一副总理直至1997年3月被解职,在这不到一年的任期里,波塔宁财团下的奥涅克辛姆银行资产已经跃居俄罗斯银行的第三,并且可以经营国家的预算资金和利用国有资金投机。


这种快速增长的结果,无疑得益于波塔宁的政治手段。


(叶利钦)


在1996年之前,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动荡不安,经济的大幅衰退使得整个叶利钦政府的公信力在平民心中跌至冰点。


1996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下的一处滑雪胜地——达沃斯,俄共党代表久加诺夫在会客厅里与宾客畅谈。


在西方国家看来,久加诺夫就是下一任俄罗斯总统。


以古辛斯基为首的俄罗斯寡头对此感到十分恐惧,他向丘拜斯、别列佐夫斯基等苏联寡头说道:


“他们会干掉我们的!久加诺夫一旦获选,必将打倒我们。我很惊恐。”


最终,俄罗斯七大寡头抛开成见,结成“达沃斯联盟”,帮助叶利钦打败了本来胜利在望的久加诺夫。


在古辛斯基等人看来,更为熟悉的叶利钦是更好的政治伙伴。


在1996年大选之后,俄罗斯寡头的权势逼近顶峰!


自此之后,俄罗斯寡头干政的意愿和手段日益强大。


其高潮出现在叶利钦的第二任期期间,恰逢叶利钦身体不适。


这一时期的寡头在俄罗斯的政坛中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商业与政权已经混为一体了,寡头政治达到顶峰。


(涅姆佐夫)


具体而言,寡头们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干政:


第一,对总统、政要进行直接游说,施加压力。


一方面,寡头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同总统或是政要正面接触,直接提出资金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克里姆林宫)


比如作为六大寡头之首的别列佐夫斯基曾凭借着自己与叶利钦家族的私交,自由地出入克里姆林宫,积极讨好叶利钦,获得叶利钦对自己的亲赖。


因此,在1994年,叶利钦签署总统令对国家电视台进行改组,俄罗斯政府持有51%的股份,剩下的将由寡头来分享。


别列佐夫斯基最后瓜分了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大部分股份,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第二,对议会、国务院进行院外游说。


大寡头往往凭借自身财富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来干预政府的决策。


由于集团规模与影响过于庞大,稍微的动荡就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


因而,他们的经济影响力常常迫使政府做出妥协,进行游说也比中小企业要顺利得多。


例如,古辛斯基1993年10月10日创办独立电视台,开始每天播出一个小时。


为了增加播放时间,古辛斯基利益集团进行院外游说,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游说克里姆林宫的人员,最后终于在1994年1月,得到了总统叶利钦的签署,获得每天6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


(古辛斯基)


第三,借助国家安全智囊团进行院外游说。


这里所指的国家安全智囊团指的是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搜集、咨询建议、调查研究以及方案论证以辅助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及政策咨询机构。这类机构对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在现实中,这类机构的政策咨询建议上很大程度是带有各自的利益倾向的,实际上充当着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利益集团往往依靠智囊团在政府中掌握“话语权”的特别身份,来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比如俄罗斯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的机构章程中就明确写出,委员会活动的资金来源于私人和非政府组织的赞助。


并且该机构的成员中不乏寡头的身影,比如尤科斯石油公司信息分析中心主任、莫斯科巴黎银行的总裁等。



第四,选取代理人,广泛安插在议会甚至是总统办公厅。


为了增强对政府的影响力,寡头也会系统化地参与国家议会议员的选举,以便于安插能够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代理人,从而为寡头的利益诉求提供有效渠道。


选取的代理人一般会参与国家议会议员的选举、参与政党成员的选举、甚至是参与总统的选举。


站在背后的寡头为其提供选举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帮助。


在俄罗斯政党中,商界精英就占了50%以上,并且分布在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


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国防部长等高级政府官员往往就是军工企业的代理人。


当时担任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助理的鲍里斯·库济科就是军工企业的重要利益代表。


除此之外,俄罗斯寡头们还会煽动一般公众的情绪,从而能形成强大的群体压力。


寡头通过在电视台、报纸等大众媒介上刊登广告,在全国性范围内散布言论,以达到广大公众接受并支持的效果。


接着煽动民众写信抗议政府的决策不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甚至是煽动群众不再支持重要政府官员的选举。


通过这些举措,给政府决策部门施加压力。


他指出:


叶利钦时期以来,主要媒体基本上被寡头所控制。


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和波塔宁占据了当时俄主要的媒体资源。


金融工业寡头控制了大众媒介之后,大众媒介不仅成为了他们聚敛财富的工具,而且还是他们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工具。


媒体成为了寡头向政府诉求利益的传声筒。


三、普京对俄罗斯寡头的打击


寡头政治的鼎盛时期出现于叶利钦的第二任期,衰落时期则出现在2000年普京政府上台后。


寡头政治的由盛转衰既有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普京政府整治寡头政治的强势措施,也包含 1998 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普京于2000年5月7日就任俄罗斯的第二任总统,众所周知的是普京是叶利钦钦定的接班人。


俄罗斯经过叶利钦的10年统治,已经矛盾重重,留给普京的烂摊子除了“车臣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矛盾问题,以及最为重要的就是寡头政治的何去何从的问题。



大家纷纷都在猜测新一届总统对寡头政治的态度。


当时俄罗斯著名政论家亚历山大·齐普科写道:


“如果普京不仅善于疏远寡头并与他们所有人保持等距离,而且还能切断寡头暴富所依仗的行政潜力和经济资源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救了。”


当时社会大众的呼声非常强烈,都表示希望能够消灭贪污受贿和犯罪,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打击气焰嚣张的寡头。


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职务后,一改前任总统叶利钦的政治治理模式,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强化国家政权,打击寡头政治。



在普京看来,寡头政治已经成为强化国家政权路上最大的障碍。


为此,他采取了削弱寡头势力,排除寡头对政治进程干扰的一系列措施。


出于稳定国内政治经济局面的需要,普京采取了边安抚边打击、分化孤立、重点打击与各个击破相结合的战略。


他指出:


“如果国家服从于商人利益,除了导致极其嚣张的腐败外,还会把国家变成实现商业利益的一个普遍而粗暴的工具,就像20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发生过的那样。”


首先,普京制定了寡头与政府和平相处的基本原则。


(俄罗斯7大寡头)


普京在2000年上任之后,就召集了二十来位最具影响力的寡头进行施政座谈。


会议上,普京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资本家的态度:对寡头所拥有的财富及来源不作追究,可以继续经营产业,但不得干预政治,违者必将严惩


普京谈到:


“在我们国家,人们将那些躲在暗地里、从背后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大生意的代表理解为寡头。而这一寡头集团根本不应当出现。不过,大生意、俄罗斯资本家的代表们不仅有权力存在,而且还有权获得国家的支持。”


在普京的压力下,寡头有所收敛,遵循着经济与政治的明确界限,不越界不逾矩。


其次,普京重点打击违规者,起到杀鸡儆猴的警戒作用。


别列佐夫斯基可谓是叶利钦时期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寡头,被称为俄罗斯的教父。


曾在叶利钦政权末期,他多次联合其他寡头扳倒基里延科与普里马科夫政府。


并且依仗着曾经帮助普京获得竞选的事实,多次强调他与普京交好,暗示着如果失去寡头的支持,普京的下场会和之前的基里延科一样。


(基里延科)


他的嚣张气焰反而激怒了一心想要打击寡头政治局面的普京。


俄罗斯总检察院在2000年11月,开始传讯别列佐夫斯基。


逃到英国的他在2003年3月26日被逮捕,最后申请了英国的政治避难,但他终究是回不到他曾经指手画脚的舞台了。


作为权力经纪人、号称“教父”的风云人物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的结局对其他曾经蠢蠢欲动的寡头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第三,普京对寡头们各个击破,对于占据战略资源的寡头施加压力,收回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权。


普京最先是控制传媒介,重点打击掌控者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


普京在2000年5月,突袭古辛斯基,命令俄罗斯执法部门将其旗下的“梅地亚-桥”集团查封。


一个月后,俄罗斯总检察院指控古辛斯基侵吞国有资产并且下令将其逮捕。


自此,古辛斯基曾经无比风光的媒介帝国在普京的强力打压下分崩瓦解。


(霍多尔科夫斯基)


另外一个打击对象,则是俄罗斯的石油大王霍多尔科夫斯基。


继别列佐夫斯基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开始活跃在政界上。


不仅在国家杜马议会选举上广泛安插代理人,而且倚仗日益壮大的经济影响来获取更多的政治发言权。


他曾放出言论:“俄罗斯社会将要适应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可以拿钱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这一次放言彻底激怒了普京。


普京同样以“经济犯罪”为切入点来终结寡头膨胀的政治野心。


曾经福布斯榜单上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他的石油帝国慢慢的被普京给打垮。


国家重新夺回了稀缺自然资源的控制权。


在普京政府的强势打压之下,以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寡头基本淡出了俄罗斯的政治生活。


俄罗斯经济也从原来的寡头资本主义模式转向了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恢复了国家秩序,增强了国家的控制力,重塑了政府的权威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俄罗斯经历转型期的阵痛,终于解决寡头势力的这个“黑洞”。


结语:

自 1991 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转型之路,俄罗斯的转型历程更为艰难,并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这期间,俄罗斯寡头政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91-1996 年,这一时期被视为寡头政治的萌芽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 1996-2000 年之间,被视为寡头政治的“全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俄国的寡头政治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然而,在 199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寡头政治开始式微;


第三阶段则为2000-2004 年间,普京上台后,开始大力整治寡头,肃清政府内的寡头干政现象。


但是,寡头政治是不可能被终结的,因为社会财富总会不可避免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而保护个人财富并获得更多的财富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依附政治。


在经历了普京的治理之后,寡头学会了与政府和睦相处,而非针锋相对,主动退出政治舞台的台前,退居幕后通过其他隐蔽的手段来干预政治。



经历普京政府与寡头的一番较量,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大寡头或流亡海外、或锒铛入狱、或改头换面,纷纷臣服于强势的中央政府。


在清理了这批具有强烈政治野心的老寡头之后,政府形象在俄罗斯人们心中有了提升,逐渐树立了政治威信。


然而,正如俗语有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寡头的经济实力虽然被政府有所削弱,但寡头阶层仍然存在,只是比以前更遵守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了。


普京暂时遏制了寡头干预政治的行为,然后他并未触及到寡头政治的根源,这种做法也仅仅是“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


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复苏,新的寡头也如春笋般慢慢冒出来。


2020年美国福布斯富豪十强榜上,俄罗斯上榜的人就高达4人。


这些人遍及自然资源、金融业和地产行业,由此看来,留给普京的问题依旧棘手。


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评论》:普京与寡头的关系——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 邢广程 光明日报


《俄罗斯寡头的生存之道》 景山 人民文摘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 陶林 南京师范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