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基础信息之外,企业相关的投诉举报、互联网舆情、对外的投资等信息都将另一种被涵盖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中。
文丨李梦琴
“罚款,可谓是化妆品行业2022年开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238万元、爱仕兰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因宣传产品含有干细胞被罚30万元、科诗美分类(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多项违法行为被罚近24万元、雅漾关联公司因涉嫌广告违法被罚款10万元……开年伊始,20余例行政处罚在化妆品行业中接连发生。
但随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体系的建立,等待违法化妆品企业的不止罚款,还有监管部门的“失信黑名单”。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全面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近年来,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化妆品行业为例,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4026亿元,全国化妆品存续企业总数超9万家,且多数集中于广东、安徽、湖南等地区。面对超大规模市场、大量监管对象,如何科学有效地监管已成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见》指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市场监管系统将全面实施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企业信息管理,以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监管效率。
2月15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根据信用风险状况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的制度。
简单来说,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信用风险分类对各化妆品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针对信用风险低的A类企业,将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合理降低抽查该类企业的比例和企业频次;而针对信用风险高的D类企业,则实行严格监管,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
据悉,除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基础信息之外,企业相关的投诉举报、互联网舆情、对外投资等总局信息都将被涵盖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要素中。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强调,“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了全量企业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同时还进一步归集整理投诉举报、互联总局网舆情、对外投资等动态信用信息,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非公开的“失信黑名单”
“对化妆品市场来说,这是一大利好政策!”华伊美总裁张君杰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能为化妆品企业打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让违法失信企业处处受限,更能够防范监管部门对化妆品企业的过度干预,最大限度地减轻诚信守法企业的负担,更好地激发化妆品市场的活力。
“市场监管领域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主要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内部配置监管资源的一种参考依据,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中央党校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另一种任王伟表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6条的规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属于不予进行信息公开的范畴,分类不向社会公工商开或者提供查询服务,也不会对企业产生权利减损或义务加重的后果。
广东某化妆品企业负责人直言,“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将建立非公开的 ‘失信黑名单’,并对这类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但也企业信息有部分业内人士对此持有保留态度,“目前,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标准与细则尚未公布,是否能形成真正的‘黑查询名单’还信息系统需看政策的信息系统落查询地情况。”
实际上,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应用在化妆品行业中有迹可循。2019年,工商广州市、安徽省等地区就曾实行化妆品生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2021年12月,广州市采洁化妆品有限公司曾因多次抽检不合格,违法频次较高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