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止于岩下终止的意思(止于岩下的下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成语“高山流水”可以用在两个地方,一是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二是比喻乐曲高妙。


它出自先秦时期的著作《列子·汤问》,隐藏着伯牙与钟子期的一段千古佳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年轻的时的他,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来年中秋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在伯牙看来,没有了知音,自己弹琴也没什么意思了。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一琴台,以表纪念。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


历经风雨的伯牙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稍远处驻足默立时,湖光山色,浓荫繁花中,可以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个召唤,永远回响在世人的耳边!


高山流水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其中也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



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高山流水”,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