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中国陨石分布图河南省淅川县(中国陨石分布地图)

1



1991年,在离别故乡31年后我重返了郧阳,我梦牵魂萦的那座500余年的郧阳古城(明成化十二年建制郧阳府,同时为鄂、豫、川、陕巡抚驻地)早已沉入江底--1968年丹江口大坝建成,汉江开始截流,古城沉没。


当我在郧阳的山山岭岭走过之后;


当我了解到故乡人民在修建丹江口水库、襄渝铁路和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国家重地图大工程中所付分布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之后;


当我知道在巨大的牺牲奉献后故乡人所承受的生存艰难和困境之后;


尤其是当我了解到他们为改变命运而进行的几十年的奋斗之后,


故乡这座古老的城市便以哲学之光照亮了我。










作家梅洁在鄂西北乡间采访


这就有了10余万字的纪实文学《山苍苍,水茫茫》。


1993年,著名文学期刊《十月》杂志二期头条发表了《山淅川县苍苍,水茫茫》(发表时删节为8万字)。于是,文章开头400字的“魅力郧阳说”,便携带着我的深情,在京城、在故乡、在世间开始了经久的传播。


我的“魅力郧阳说”不是史籍,那是一个流浪的游子在对故乡命运探察之后的一种悲怆而诗意的想象。故乡人深深地喜爱着这段想象的文字。早在2000年,他们在有陨石(俗语星宿石)传说的郧阳区安阳镇进行拉网式排查,硬是在田野间找到了那颗千古传说的陨石。陨石重达8.7吨,他们用吊车把陨石拉回,放置于刚刚修建好的万米文化广场一旁,并在陨石的花岗岩基座上,刻下了400字的“魅力郧阳说”。












17年走过……


2017年,郧阳的文学友人又在刚刚修建好的滨江花园,竖起了一块重达70吨的汉江巨石,巨石如一部打开的书,400字的“魅力郧阳说”再次被刻写在这块粗砺的庞然大物上。巨石面朝浩邈宁静的江水,夜夜谛听葬在水下的音乐,日日迎讶朝阳磅礴江上……


我一次又一次与我的朋友、亲人来到巨石旁……










梅洁与友人邹龙权合影





梅洁与十堰日报社长李东地图晖合影





梅洁与故乡的文学朋友





梅洁兄妹四人合影


2019年6月2日午后,我和赴郧采风的作家朋友再次来到了巨石旁……








梅洁与赴郧阳采风的中国作家合影







左起:陈茹 韩小蕙 梅洁陨石 冯秋子 王子分布图君







梅洁与郧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兰昌林







作家沈俊峰(中)与十堰作家肖鸿(左)、刘雨歌(右)


每一次到来,仿佛都能听到一个壮美的声音从遥远的天宇中国传来――


浩翰的宇宙在难以想象的岁月中发展、演变。某一个时刻,混沌苍穹突然发出了一种惊天动地的声分布音。伴随着这声音,苦难的陨落开始了。当一束圣光划破苍穹的黑暗,当悲壮的声响呼啸着自天而降,当这天外造物最终变成一块真实的石头,当石头亿万年守望着一方山淅川县水,于是,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做“陨阳”。


陨落总是不祥的。兴许为了冥冥中的某种祈盼,兴许为了避免某种苦难,也兴许为了一种命运的寄望,又在某一个时刻,当地的人们就把“陨”字换了偏旁,写成“郧”字。于是,我的故乡“郧阳”就从远古中走来。


千百年来,这颗星宿陨落的地方,携带着幸福与苦难,跨河南省越历史,穿越时间。或缄默不语,或深情呼唤,或燃烧似火,或冰冷如岩;或忧或虑,或喜或怨……一块天火淬锻的石头,一块真实而艰难的石头,一块圣洁而发着哲学光芒的石头,照耀着鄂西北那一方天地,那一脉江水,也照耀着我。


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我一个人独自望天望云望夜空中的星月,我就望见了我的故乡——郧阳。



2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


10万人修建了十年之后,汉江被截流,江水开始倒流。


1968年,湖北省郧阳府城、均州古城、河南省淅川县城三座历史名城先后沉没江底,沿江成千上万的陨石镇、村、院落、土地沉入了江底,两省48万人开始迁徙。其中郧阳地区(现十堰市)28万移民背井离乡,其中郧县(现郧阳区)12万人走向他乡。自此,近半个世纪,库区人民一直走在迁徙的路上。










1958——1968年十万人修建汉水丹江口水库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因大坝加高至176河南省.6米,需即刻往北方送水,丹江口库区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移民。不到三年时间,十堰市再度动迁18万人,其中郧阳区移民6万余人(包括外迁和后靠)。


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眼看刚刚有了眉目的生活,瞬间再度失去,人民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为了解救北方的水危机,他们别无选择。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但却依然要以血肉之躯去迎接“枪林弹雨”……


我用20年时间,一直关注着这场战役,直至写分布图出了这场人类水利史上恒古难忘的大迁徙、大移民,《山苍苍,水茫茫》《大江北去》《汉水大移民》三部曲先后诞生。















郧阳一位领导说:郧阳63万人有16余万贫困人口,全省脱贫任务最重。不是郧阳人民不勤劳,是我们牺牲太重,伤了元气……



郧阳柳陂镇卧龙岗社区安置了3000多第二次后靠移民。


卧龙岗广场上的移民铜雕群再现了大迁徙的场景――


扛上一块汉江的石头留作纪念,我们走吧……


捧一捧故乡的土跪别家园,我们走吧……


把彭家港渡口的牌子扛上,我们走吧......


在故乡的柿树下再拉一曲悲怆的二胡琴,然后走吧……


到了那边常回来看看呀,我的姐妹……


还有那碾盘,那断墙,那使了一辈子的辘轳井……


还有那宁愿饿死在主人家废墟上也不离开的狗,那狂奔着追撵主人的狗,那流着悲怆泪水的狗……


还有移民三部曲……





































这是一座城市永远的记忆。


这是一座大牺牲大奉献大担当的城市精神的象征。



中国乡建专家孙君的创意策划,雕刻师罗宏、兰玉夫妻长达两年的设计、雕塑,郧阳区政府深切的关心和融资等等,我事前并不清楚。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铜铸的记忆熠熠屹立在蓝天之下时,我流泪了……


感恩世间所有的善意和美好!


我和朋友们一次又一次来到群雕前……







雕塑师罗宏与梅洁





作家沈俊峰在雕塑前







左起:党永生 罗宏 梅洁 兰玉


2019年6月1日,我和我的作家朋友们再次来到群雕前……







作家冯秋子与梅洁







梅洁与她的文学朋友们在群雕前


那天,我发现日晒雨淋、两年未归家的罗.兰夫妇,也变成了两尊古铜之雕。六千里外的黑龙江饶河家乡,不知还认识不认识他们这双儿女。


罗宏在向人们诵念铜雕书封面上我的文字。他认定,那段文字和三部曲启迪了他创作的灵感—


我真切地希望,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


或许那时,他们正在高高的山顶,围着一堆篝火,轻轻地哼着一支人类从蛮荒走出来时的歌——“举起火把,让我们走出山谷!”或许,他们正站在江岸,凭水而立,默默地凝望葬在水中国下的日子,然后望着北方的天空吟唱:“你本是天上的银汉啊,我的汉水……”。












梅洁 ,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