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远期的杠杆——留有一线生机的非流动负债(上篇)

扒一扒非流动负债(上篇)

非流动负债在属性上与流动负债差不多,只是在周期上要比流动负债要更长,其流动性更久。

今天来讲解一下非流动负债的主要类型。

1.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在属性上与短期借款没有太大差异,基本上都是从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钱的,因此,自然而然地,长期借款也是有利息的。

长期借款在类型上可以分为信用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和保证借款等几个类别。

我在上上周的文章里面介绍了短期借款的部分,在那一篇文章里面,我介绍了几种借款类型的差异,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上一篇文章,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这几种借款类型的差异了。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究竟应该选择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呢?

A.更低利息

由于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都需要支付利息,不管是短期借款,还是长期借款,借款到了约定时间之后,企业都需要支付利息,短期借款通常是到期还款和支付利息,而长期借款通常是每年支付部分欠款和全部的每年利息。

而且长期借款的利息往往比短期借款的要高,借款的利息是一种利滚利的模式。

因此,企业如果站在控制利息这种财务费用的角度看,应该更多地借出短期借款,而不是借大量的长期借款。

如果企业的家底丰厚,此时借款要想控制财务费用,应当选择较多的短期借款,以此可以降低利息。

B.财务安全

由于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每年都需要支付利息,因此,按期支付利息和相应的借款金就成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了。

对于企业来说,不能按期偿还借款额和利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银行可能就会提前以各种方式对付企业的这种行为,结果由于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反而会导致利滚利之下,企业欠银行的利息越来越多,结果只能越来越糟糕。

因此,从财务安全的角度看,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然后以此来匹配相应的借款方式和规模

短期借款主要是短期内需要归还大量的借款,而长期借款往往可以将借款延长很久,虽然长期借款的利息更高。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企业自身规模不好,本来就很缺钱的,到期支付大量欠款是非常困难的,此时应当选择的借款方式是以长期借款为主,虽然借款利息会相应增加,但是,起码好过了到期后没钱还借款本金的尴尬。

企业在考虑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应当未雨绸缪,提前补足资金,比如再次找银行借款等。

长期借款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能否如期支付应付借款额并如期支付本期利息。

2.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也是一种有息负债,企业需要支付相应的债券利息。

一般的,债券利息的支付周期以债券发行时的募集资料为准,大多数企业债券的利息支付模式是一年支付一期利息。

债券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券永续债、可交换债等等类型。

由于债券是一种投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企业财务运作工具,这里我会从投资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别谈论一下这些。

债券投资角度

从债券投资的角度看,其关注的主要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作为债券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是债券的安全性,由于大多数债券一般不属于高回报的投资品种,但是一旦其不安全了,整个投资的性价比就非常低了。

从投资的安全性角度看,国债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其是以一国政府的信用做担保,因此,通常情况下,主要主权国家的国债的到期还本付息是有保障的,比如中国、美国等国,当然,某些内政不稳定的国家的国债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而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不如国债,其安全性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否覆盖掉其支出等。

后面的那些债券通常是企业发行的,其安全性通常是弱于政府债券的,不过,如果是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发行的债券,其安全性可能远超某些地方政府债券等。因此,其安全性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啦,注意是资金实力,也就是企业自己账上有多少钱。

债券借款角度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可以发行的债券种类比较多,比如可转债、公司债、永续债等等类型。

企业在考虑发行债券时,应当主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债券利率、债券期限、债券规模和发债方式。

债券利率

低利率发行的债券往往对企业比较有利,此时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即可。

债券期限

一般的,债券是到期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和债券的本金,因此,企业除了留意每年的利息能否按时支付外,还需要额外注意的就是债券的本金。

债券是一次性到期赎回的,因此,在最后一期,企业往往需要支付大量的本金。

比如企业A发行了规模20亿的5年期长期债券,利率为4.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支付最后一期利息,利息不计复利,只计单利。

对于企业A来说,在该债券成功发行后的前4年,企业需要每年支付0.9亿利息,而第5年企业A需要支付0.9亿利息,同时需要支付20亿以赎回这个债券,因此,可以看到企业最后一年面临大量的现金支出,规模远超前面4年。

债券规模

债券规模越大,企业可以获得的现金也就越多,但同时企业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因此,债券规模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帮助企业发展,用不好可以把企业拉进地狱。

发债方式

发债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债券方式。

如果企业自身规模比较不错,同时又不希望面临股权被稀释的风险,另外,企业还希望可以永远不支付债券的本金,或者不赎回债券,那么,永续债的非常好的债券模式

如果企业自身规模不佳,而且自身资金实力薄弱,那么,企业此时可以发行带有股权属性的债券,比如可转换债券,比如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自身资金实力不足,最后选择了发行可转换债券,企业既可以选择到期赎回债券,也可以让投资者选择转换为股份,以此降低债券的规模,一旦转股就会导致企业的股本被摊薄,同时企业不用支付转股部分的利息,算是有利有弊了,至于如何选择就要看企业自身的状况了。

如果企业不希望面临股份被摊薄的风险,那么,很有可能只会发行公司债等类型,这种类型的债券的特征是每期支付利息,到期赎回,但是,企业不用面临股份被稀释的风险。

关于债券,不管是哪一种债券,只要是带有债的,对于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而言,债的危害性都值得高度警惕。

债券中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无法按期支付利息以及赎回债券的本金。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债券不能按期支付的危害性要远大于银行借款,即使是长期借款,如果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借款和相应的利息,可以与银行协商,比如延期模式等等。

但是,对于债券通常是不可以通融的,为什么债券无法通融呢?

因为债券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工具,其投资者涉及到的面非常广,比如基金、私人投资者,甚至其中还会涉及到外国投资者,一旦债券利息和本金无法按期支付,将会导致企业面临非常麻烦的处境,比如企业被起诉,企业的信用评级下滑,甚至破产重组等等。

对于此类债券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本金的行为,一般被称为债券的刚性兑付或者债券暴雷或债券违约。

下面列举几个债券暴雷的案例。

去年由于疫情的严重性,导致了很多企业出现了债券暴雷,比如华晨宝马、永煤矿业和紫光,这家企业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按期支付利息,这件事还引起了国家出面干预。

而今年一家大型地产公司华夏幸福对外宣布债券违约,说起来让人大吃一惊,华夏幸福对外宣布其无法支付1亿的债券利息,整个债券规模为52亿。目前,华夏幸福在进行破产重组。华夏幸福悲剧的根源同样在于企业的现金流紧张,导致企业无法如期支付债券利息和赎回债券。

总结一下,对于企业而言,债券的最大风险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能够覆盖掉每年支付的利息以及到期支付的本金。

本文介绍了2种非流动负债,这2类负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容易面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债务,最值得企业管理者关注。

非流动负债的后续部分将留在下篇文章进行介绍。请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