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中级会计师考试重难点解析之35

所得税会计(一)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7 步)

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2、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3、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所得税税率

5、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6、计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负债发生额大于递延资产发生额)(或-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负债发生额小于递延资产发生额)

7、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当期 递延) 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 税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相关概念

1、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即账户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后的余额。即会计口径下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标准。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的账面余额

2、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即税收口径下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标准。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也包括非时间性差异。它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三、【总结】:

(1)当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即:现在不交未来交。

(2)当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时,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即:现在交未来不交。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计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计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计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计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