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银行开户头是什么意思啊(银行卡开户户头是什么?)

坐山招夫,◆招婿入贅。○《西游記》第二三回:“適承長老下降,想是師徒四眾。小婦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清][郝懿行]《證俗文‧婚姻》:“贅婿之婦家或曰坐山招夫。”


坐門招夫(坐门招夫),◆見“坐產招夫”。


坐產招夫(坐产招夫),◆亦作“坐門招夫”。◆舊謂寡婦承襲其夫遺產,招後夫進門成婚。○《照世杯》第二篇:“我們不回[河間]去,也是奶奶尋一分人家坐產招夫的意思。”○《何典》第四回:“[雌鬼]道:‘這個自然。只是一樁:我卻不肯轉嫁出去,是要坐產招夫的。’”[清][李調元]《尾蔗叢談》:“[李]之婦新寡,翁即贅於其家,俗謂之坐門招夫。”


狀招(状招),◆具狀招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問擬》:“係某府某州某縣某都圖,籍貫,狀招;某年月日不合與某云云。”


紙招兒(纸招儿),◆見“紙標兒”。


招尊,◆延攬尊崇。○《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招子,◆1.招貼。○《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王氏]生下一個孩子……跟鄰舍家兒童出去看神會。夜晚不回。夫妻兩個煩惱,出了一張招子,街坊上叫了數日,全無影響。”○[清][李漁]《玉搔頭‧錯獲》:“皇帝家中走了人,叫我百姓替他貼招子。”◆2.猶招牌。似今之廣告。○[宋][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四齣:“今早掛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兒來,商量明日雜劇。”○《老殘游記》第二回:“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有一尺長,七八寸寬的光景,居中寫着‘說鼓書’三個大字……只不知道這是什麼事情,別處也沒有見過這樣招子。”◆3.猶花招,辦法。○[顧笑言]《你在想什麼?》十四:“你為什麼非得想那些笨到家了的招子。”◆4.舊時死刑犯就刑時插在身後標明姓名與罪狀的紙牌。○[老舍]《黑白李》:“車越走越近了,兩個白招子隨着車輕輕地顫動。”


招狀(招状),◆罪犯招供的文字記錄。○《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當下讀了招狀,大牢內取出二人來,當廳判一個‘斬’字,一個‘剮’字,押赴市曹行刑示眾。”○《水滸傳》第三九回:“[蔡九知府]明取了招狀,將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裏收禁。”○[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問擬餘論》:“問擬罪案,止以初招為主,招狀又以口供為主。”


招質(招质),◆箭靶。○《戰國策‧魏策二》:“今我講難於[秦],兵為招質,國處削危之形,非得計也。”


招致,◆1.招而使至;收羅。○《荀子‧君道》:“夫人主欲得善射,射遠中微者,縣貴爵重賞以招致之。”○[漢][應劭]《風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俗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舊唐書‧崔胤傳》:“﹝[胤]﹞慮[全忠]急於篡代,乃與[鄭元規]謀招致兵甲,以扞[茂貞]為辭。”○[明][孔邇]《雲蕉館紀談》:“又開寶市于偽都,招致海商大賈。”○[魯迅]《南腔北調集‧論“第三種人”》:“左翼作家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神兵,或國外殺進來的仇敵,他不但要那同走幾步的‘同路人’,還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進。”◆2.引起;導致。多指不良的後果。○《後漢書‧陳龜傳》:“呼嗟之聲,招致災害。”○[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七章:“他一面埋怨自己沒有攔住他,一面又痛恨[陸希榮]由於動搖招致的嚴重後果。”○[胡德培]《寫出新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如果尊重事實,辯明是非,那就要承擔愛情生活中被誤解的風險,可能招致與男家關係的破裂。”


招紙(招纸),◆招貼。○《說岳全傳》第六三回:“元帥歸天,乃是臘月除夕之事,所以無人知道。不如寫一招紙,貼在驛門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來報信者,謝銀一百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他賣書,外頭街上貼的萃文齋招紙,便是他的。”○[茅盾]《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學附近有兩個閑人研究這些新貼的廣告。穿長衣的一位歪着頭說:‘哦,街東的,全是兩張一排,街西的只貼一張。哈哈,招紙帶得不多,送不起雙份了。’”


招指,◆猶指揮。○《楚辭‧劉向<九嘆‧遠游>》:“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王逸]注:“虹采,旗也。招指,指麾也。”○《漢書‧息夫躬傳》:“[躬]夜自被髮,立中庭,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盜。”○[顏師古]注:“或招或指,所以求福排禍也。”


招證(招证),◆招供對證。○《元典章‧刑部四‧戲殺》:“為爭私和物折鈔店舍,事發到官,捕到一干人,招證完備。”○[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摺:“[鐵旛竿][白正],你今對吾神招證明白。”


招招,◆1.招呼貌。○《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傳:“招招,號召之貌。”○[鄭玄]箋:“舟人之子號召當渡者。”○[清][許潤]《己巳六月拜別家慈之楚》詩:“舟子招招促行李,殘書數卷裹破被。”◆2.搖擺蕩漾貌。○[南朝][齊][謝朓]《始之宣城郡》詩:“招招漾輕楫,行行趨巖趾。”○[唐][劉禹錫]《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3.長軟貌。○《素問‧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王冰]注:“如竿末梢,言長耎也。”




招用,◆招收使用。○《人民日報》1957.12.14:“招用臨時工必須盡量在當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時候,才可以從農村中招用。”○《文匯報》1988.6.18:“招用自流人員上山清林,釀成大禍。”


招應(招应),◆招呼、理睬。○《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鮑老太]不招應,那人就問在我這裏。”


招隱(招隐),◆1.徵召隱居者出仕。○[唐][高適]《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明][楊慎]《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清][周亮工]《與王啟伯總戎》詩:“[小山]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2.招人歸隱。○[唐][駱賓王]《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彿[武陵]春。”○[明][薛蕙]《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清][楊承憲]《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招飲(招饮),◆招人宴飲。


招引,◆1.招致;引之使來。○《後漢書‧樊鯈傳》:“[建武]中,禁網尚闊,諸王既長,各招引賓客,以[鯈]外戚,爭遣致之,而[鯈]清靜自保,無所交結。”○《南史‧蔡廓傳》:“若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為患不測。”○《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們這樣老無知老禽獸,不守本分,慣一招引閒神野鬼,上門鬧炒!”◆2.吸引。○[宋][蘇舜欽]《望太湖》詩:“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楚]吟。”○[朱自清]《溫州的蹤跡》二:“[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八:“‘咱們部隊上的同志’這句話,立刻招引來一陣親切的握手、問好。”◆3.招惹,引出。○[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九章:“﹝[瓊斯]說﹞[麥克阿瑟]本來告訴我們,打到三八線可以回家,誰知道又讓我們跨過了三八線,結果把[中國]人招引來了。”


招要,◆見“招邀”。


招眼,◆指口供或证人证词。○《型世言》第十三回:“那張羅與夏學又道騎虎之勢,攛哄富爾穀用錢,把招眼弄死了。做了文書解道,道中駁道:‘據招趕逐,是出有意,尸單多傷,豈屬偶然?無令白鏹有權,赤子抱怨也!’”○《梼杌闲评》第三七回:“那司官道:‘這事冤枉,行道皆知,衹因巡捕同鎮撫司都把供詞做殺了,叫我們如何改得過來?且從輕擬個不合書符鎮魘,爲首者律應絞,監候秋後處決,暫且延捱,把招眼都做活些,等堂上審或朝審時,你再去辨罷。’”


招選(招选),◆1.延攬選拔。○《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論》:“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漢書‧劉向傳》:“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2.挑造招贅。○[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摺:“你父親請的三位客來……任從你意下招選一個。”○[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稟過老爺,但是姓[梅]姓[柳]秀才,招選一箇,同生同死,可不美哉!”


招笑兒(招笑儿),◆方言。引人發笑。○《紅樓夢》第五八回:“病也比人家另一樣,原招笑兒,反說起人家來。”


招顯(招显),◆招致並使之顯耀。○《漢書‧元帝紀》:“﹝朕﹞遣光祿大夫[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賢俊,招顯側陋。”


招賢(招贤),◆招攬賢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明][李東陽]《與錢太守》詩:“[錢侯]亦有招賢意,潦倒無能作頌聲。”


招頭,◆船上首领;船老大。○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余已在舟中,一切付自然,不暇問,據胡牀坐招頭處,任其蕩兀。”○宋陆游《入蜀记》卷五:“有嘉州人王百一者,初應募爲船之招頭。招頭蓋三老之長,僱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人。既而船户趙青改用所善程小八爲招頭,百一失職怏怏。”◆招贴;招牌。亦比喻骗人的幌子。○明周朝俊《红梅记·得耗》:“小子曹悦,姨娘央我來此臨安經理舊業,意欲將他房子賣了,俺一到時便于門上寫個招頭,等了數月,再無一個人説起。”○《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又請了幾個廢棄的鄉宦,假高尚的孝廉,告老打罷的朋友,從邊護法,出身子做個招頭,暗地分些分例。”


招貼畫(招贴画),◆宣傳畫。供招貼宣傳用的圖畫。○[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八章:“左面是一幅一個青年工人和一個青年農婦的招貼畫。”○[曹靖華]《飛花集‧雪霧迷蒙訪書畫》:“也有價值很廉,但頗有藝術價值和政治意義的獨具風格的招貼畫等等。”


招貼(招贴),◆亦作“招帖”。◆寫印在紙上供張貼宣傳用的文字、圖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四回:“到了下午,那救生局招人認尸的招帖,已經貼遍了城廂內外。”○《老殘游記》第二回:“[白妞]是何許人?說的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冰心]《兩個家庭》:“頭一天上學從舅母家經過的時候,忽然看見[陳]宅門口貼着‘吉屋招租’的招貼。”


招討(招讨),◆1.招撫征討。○《新五代史‧唐臣傳‧西方鄴》:“[荊南][高季興]叛,[明宗]遣[襄州]節度使[劉訓]等招討,而以[東川][董璋]為西南面招討使。”◆2.比喻魁首。○[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秀才家那箇不風魔,大抵這箇酸丁忒劣角,風魔中占得箇招討。”◆补证条目■招抚征讨。○《旧唐书·张镐传》:“及收復兩京,加鎬銀青光禄大夫,封南陽郡公,詔以本軍鎮汴州,招討殘孽。”


招說(招说),◆招認。○《水滸傳》第四十回:“你如今只好好招說這封書那裏得來。”


招數(招数),◆1.武術上的動作。○[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三八:“﹝[王德]﹞天天到天橋、土地廟去看耍大刀舞花槍的把戲;暗中記了一些前遮後擋,鉤挑撥刺的招數,這是他軍事上的預備。”◆2.比喻辦法、手段。○《十月》1981年第1期:“和[范氏碧]一起的幾個女孩子大哭大鬧了一場,這是她們所能施展的最後的招數了。”


招書(招书),◆舊時審問犯人時負責記錄供詞的人員。○[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審訟》:“堂左側招書一人,聽寫口供。”


招手,◆打手勢招呼人或向人問候、致意。○[清][陳大章]《九江夜泊》詩:“雲中五老人,見我時招手。”○《紅樓夢》第二五回:“卻說[小紅]正自出神,忽見[襲人]招手叫他,只得走上前來。”○[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推開[白露]臥室門,和顏悅色的招手,誘出[小東西]。”◆补证条目■打手势招呼或向人问候、致意。○《太平广记》卷六八引唐张荐《灵怪集·郭翰》:“以七寶椀一留贈,言明年某日,當有書相問,翰答以玉環一雙,便履空而去,廻顧招手,良久方滅。”


招收,◆1.招募接收。○《宋史‧兵志九》:“今三衙與諸將招軍,惟務增數希賞,但及等杖,不問勇怯。招收既不精當,教習又不以時。”◆2.特指經過考試或其他手續接收學生、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員。○[巴金]《家》二:“[琴妹],我們學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二:“後來,又翻看報,華安機器廠招收學徒的大字廣告,跳到我的眼裏來了。”◆补证条目■招募接收。○《旧唐书·昭宗纪》:“崔胤奏:‘六軍十二衛名額空存,實無兵士,京師侍衛,亦藉親軍。請每軍量召募一千一百人,共置六千六百人。’從之。乃令六軍諸衛副使、京兆尹鄭元規立格招收於市。”


招是生非,◆見“招是惹非”。


招事,◆惹事,生出是非。○[老舍]《龍鬚溝》第三幕:“反正我沉得住氣,不亂捧場,不多招事。”


招世,◆謂推薦忠良,招致人物。○《莊子‧徐無鬼》:“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成玄英]疏:“推薦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興於朝廷也。”○[王先謙]集解:“招致世人相與共濟,此務興其朝者也。”


招聲(招声),◆應聲;答話。○《西游記》第十五回:“不是他喫了,他還肯出來招聲,與[老孫]犯對?”○《西游記》第二五回:“這些和尚也受得氣哩,我們就像罵雞一般,罵了這半會,通沒個招聲。”


招生,◆學校招收新生。


招商舍,◆■(舍shè)■即招商店。○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那其間被俺爺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廝强扶上馬車。”


招商局,◆輪船招商局的簡稱。○[清]末設立的[中國]最早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由[李鴻章]籌辦。1873年成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上海]招商局有一個總辦,是[廣東]人。”○[茅盾]《色盲》一:“輪船已經去遠,只有煙囪上的一段黃色尚表示它確是招商局的船。”


招商,◆招集商家。○明史可法《遵议用人守江设兵筹饷事宜启》:“仍許各於境内招商收税,以供軍前買馬置器之用。”今指招揽吸引厂商前来投资、办厂、经商等。○《中国工商报》1992.3.23:“盐城招商场招商公告。”○《人民日报》2000.12.27:“中国食品工业园在京招商。”


招權(招权),◆1.攬權;弄權。○《荀子‧仲尼》:“以吝嗇而不行施道乎上,為重招權於下以妨害人,雖欲無危,得乎哉?”○《漢書‧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聽怠,則廷平將招權而為亂首矣。”○[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招,求也,招致權著己也。”○[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六:“[秦會之]當軸時,幾務之微瑣者皆欲預聞,此招權之常態。”○[明][葉子奇]《草木子‧克儉》:“憲使招權,非得數千緡,不與行遣。”◆2.謂求附權貴而倚仗其勢。○《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曹丘生],辯士,數招權顧金錢。”○[裴駰]集解引[孟康]曰:“招,求也。以金錢事權貴,而求得其形勢以自炫燿也。”○《漢書‧季布傳》引此文,[顏師古]注:“言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故得他人顧金錢也。”


招求,◆招引尋求;徵求。○《晉書‧姚興載記下》:“吾應天明命,跨據中原,自流沙已東,[淮][漢]已北,未嘗不傾己招求,冀匡不逮。”○[宋][蘇轍]《乞再舉臺官狀》:“伏乞特出聖旨下本臺及兩制,分舉八員,陛下擇取四人用之,使天下曉然知朝廷招求忠言與昔無異。”


招請(招请),◆邀請。○《三國志‧魏志‧張範傳》:“[袁術]備禮招請,[範]稱疾不往。”○[唐][韓愈]《送靈師》詩:“鄰州競招請,書札何翩翩。”◆补证条目■邀请。○《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於是國君備禮招請,濯冕題剛,傑立忠謇,有夷史之直,卓密之風。”○《人民日报》1987.2.4:“他是吴宓先生招请到东南大学去的;后来他和吴宓先生一同到了清华,他们俩交情最老。”


招起,◆招致起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桓時方欲招起屈滯,以傾朝廷。”


招旗,◆舊時店的招牌多為一旗幡,故稱。○《水滸傳》第二三回:“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着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


招牌,◆1.店家、醫家與藝人等掛在門前標明名號與經營內容等的牌子。○[宋][張任國]《柳梢青》詞:“掛招牌,一聲喝采,舊店新開。”○《水滸傳》第五一回:“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着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薀藉的格範,喚做‘[豫章城][雙漸]趕[蘇卿]’。”○《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張文貴傳上》:“前邊行到[竹竿巷],見一招牌寫得真,白粉壁上書大字:有房安歇往來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將來掛招牌,就可以稱儒醫。”○[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二:“這地方的門口挂着職業介紹所的招牌,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碰了進去。”◆2.比喻騙人的幌子。○[清][李漁]《意中緣‧奸囮》:“我借他做個招牌,結識起士大夫來。”○[聞一多]《五四運動的歷史法則》:“時髦的招牌和近代化的技術,並不能掩飾這些事實。”○[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三十章:“這個浪蕩子到外面也不是念書,想混個招牌回來欺壓人罷啦。”◆补义条目■即犯由牌。○元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做看招牌科〕〔唱〕覷了這半張紙,開款着我瑕疵,睁開眼看多時,寫着我罪名兒。”




招念,◆感念;感谢。○句道兴本《搜神记》:“臨欲去時,復重到太守家招念,復賜金一枝。”


招目,◆招贴;招牌。○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三:“頃年有人貨疝氣藥,肩上擔‘人我’二字,以爲招目,日貨數千。”


招木,◆喬木。○《墨子‧親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招,與喬音相近。”


招命,◆召唤;征召。○《后汉书·陈蕃传》:“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三国志·魏志·田畴传》:“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受。”○《魏书·高聪传》:“聰又媚附,每相招命,言笑攜撫,公私託仗,無所不至。”○《北齐书·杜弼传》:“澄、琛還洛,稱之於朝,丞相高陽王等多相招命。”


招買(招买),◆招引,招惹。○[宋][杜安世]《蘇幕遮》詞:“因甚當初,故故相招買。早是幽歡多障礙。”


招羅(招罗),◆收羅。○[清][袁枚]《隨園隨筆‧高進之逸事見三十國春秋》:“如欲自取,則長亂階,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羅腹心,天子非公而誰?”○《大馬扁》第二回:“那些學生好不歡喜,因此又紛紛替[康有為]招羅學生。”


招留,◆1.接待收留。○《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拒約奇談》:“無論至親好友,一概不肯招留,只怕連累也要遭了火災。”○[蕭紅]《生死場》八:“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2.養育得住,不夭折。○《快心編初集》第六回:“[李績]自料生了幾個孩兒,俱不能招留長大,眼見得命中無子。”


招領(招领),◆出公告叫失主領取失物。○《羊城晚報》1982.5.7:“我在學校招領牌上,寫了一條招領啟事,卻久久無人認領。”


招禮(招礼),◆延請禮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王定保]、[倪曙]……之徒,[隱]皆招禮之。”◆补证条目■延请礼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棲逸》:“〔李廞〕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禮之,故辟爲府掾。”


招理,◆答理,理睬。杜鵬程《記一位年輕的朋友》二:“[張師傅]沒有招理,扭轉話頭問:‘聽說你受獎了?’”杜鵬程《延安人》三:“老太太不招理[呂有懷]。”


招來(招来),◆見“招徠”。


招款,◆罪犯招認的事項。○《水滸傳》第四十回:“快教疊了文案,把這[宋江]、[戴宗]的供狀招款粘連了。”


招考,◆用公告的方式叫人來應考。○[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沒有幾天辰光,正好滬江紗廠招考接頭工。”○[丁玲]《縣長家庭》一:“一一五師現正招考看護,她們投考了。”


招軍買馬(招军买马),◆猶招兵買馬。○[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摺:“今有[漢]三公子[劉文叔],在[白水村]興兵聚義,招軍買馬。”○《三國演義》第二八回:“數月前有一將軍,姓[張],名[飛],引數十騎到此,將縣官逐去,占住[古城],招軍買馬,積草屯糧。”○《西游補》第十五回:“次早平明,[唐僧]登坐帳中,教軍士把招軍買馬旗兒扯起。”參見“招兵買馬”。


招軍(招军),◆1.招募兵士。○[許地山]《女國士》:“大兵不久要過[絳州],地方官已經貼出黃榜招軍。”◆2.管樂器。即號子。銅製,分兩節,發音極為洪亮。舊時軍隊中用作召集。開拔等信號。民間鼓吹樂中亦常用。


招具,◆招魂用品。○《楚辭‧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言撰設甘美,招魂之具靡不畢備,故長嘯大呼以招君也。”


招舉(招举),◆招致舉用。○《三略‧上略》:“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姦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招進(招进),◆招引進用。○《漢書‧刑法志》:“於是招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


招解,◆把已招供的人犯解送上官復審。○《清會典事例‧刑部‧刑律斷獄》:“凡各省州縣招解逆匪兇盜罪應斬梟立決人犯,該督撫於各州縣解犯到省,審明題奏後,即留禁按察使監及首府縣監,牢固監禁。”◆补证条目■把已招供的人犯解送上官复审。○明海瑞《吴吉祥人命参语》:“吴湘告府,行金推官覆審。吴澐又告分巡道,批府行委建德林知縣問,擬吉祥僱工人毆小功親死者斬招解,發白推官覆究。”


招結(招结),◆猶勾結。○《後漢書‧段熲傳》:“[羌]遂陸梁,覆沒營塢,轉相招結,唐突諸郡。”


招降,◆號召、勸諭敵人投降。○《史記‧李將軍列傳》:“[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後漢書‧南匈奴傳》:“大將軍[梁商]以[羌胡]新反,黨眾初合,難以兵服,宜用招降。”○[宋][孔平仲]《孔氏談苑‧福建賊廖恩》:“既乃招降予官,朝廷以其悍勇,頗任使之。”○[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崇德]八年,遣[阿爾津]等征[虎爾哈]于[黑龍江],凡克三屯,招降四屯。”


招集,◆亦作“招輯”。亦作“招緝”。◆1.招呼人們聚集;召集。○《漢書‧敘傳上》:“時[隗囂]據[壟]擁眾,招輯英俊。”○[顏師古]注:“輯與集同。”○[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招集天下賢俊,與協力同謀。”○《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興》:“兵火之後,井邑凋零。○[季興]招緝綏撫,人士歸之。”○[宋][歐陽修]《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表》:“所至,多招集文士。”○《說唐》第三三回:“何不趕緊招集民伕,造起一座宮來?”[魯迅]《華蓋集‧並非閑話》:“三者有‘校長不能在學校開會,不得不借鄰近的飯店招集教員開會的奇聞’。”◆2.猶招撫。○《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宜先招集三輔,三輔苟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陳書‧魯悉達傳》:“﹝[魯悉達]﹞招集[晉熙]等五郡,盡有其地。”○[明][沈榜]《宛署雜記‧人物》:“﹝[張希崇]﹞在官不喜聲色,善撫士卒,招集夷落。”○《續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四年》:“[全師雄]病死[金堂],[德裕]及[王全斌]等分往招輯,賊眾悉平。”


招會(招会),◆召集。○[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後漢書‧楊賜傳》:“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說,以蟲篆小技見寵於時。”


招懷(招怀),◆招撫,懷柔。○《史記‧汲鄭列傳》:“是時,[漢]方征[匈奴],招懷四夷。”○《魏書‧吐谷渾傳》:“[興和]中,[齊獻武王]作相,招懷荒遠,[蠕蠕]既附於國,[夸呂]遣使致敬。”○[宋][王禹偁]《故商州團練使翟公墓志銘》:“今[梅山洞]巒,恃險叛亂,﹝公﹞受詔為都部署,招懷討擊,[五谿]悉平。”○[清][杭世駿]《質疑‧諸史問目答羅鼎臣》:“[超]子[勇],亦言通[西域],則虜勢弱,為置校尉,以扞北撫西,設長史以招懷諸國。”


招護(招护),◆招呼;關照。○《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也不知過了幾道門,轎夫前後招護了一聲落平,好像不曾進屋子,便把轎子放下了。”


招合,◆招攬聚合。○《後漢書‧孔融傳》:“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三國志‧魏志‧張繡傳》:“﹝[張繡]﹞為縣吏,閒伺殺[勝],郡內義之。遂招合少年,為邑中豪傑。”


招號(招号),◆猶號召。○《淮南子‧俶真訓》:“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


招怪,◆惹人責怪。越劇《二度梅》第七場:“兩個都是相思病,我這個醫生是吃不落個,還是逃得快,勿招怪!”


招工,◆招收工人。○[清][黃遵憲]《逐客篇》序:“[華]人往[美利堅],始于[道][咸]間,初由招工,踵往者多,數至二萬眾。”○[任斌武]《無聲的浩歌》:“因為招工走後門糾纏不清,影響了他們的工齡。”


招復(招复),◆招魂復魄。古代喪禮儀式之一。語本《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向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鄭玄]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後漢書‧趙咨傳》:“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招復含斂之禮。”○[李賢]注:“招復,謂招魂復魄也。”


招附,◆招之使依附。○《後漢書‧班超傳》:“若出屯[樓蘭],足以招附其心。”○[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韋太尉皋]鎮[西川],亦二十年,降[土蕃]九節度,擒[論莽熱]以獻,大招附西南夷。”○《宋史‧曹克明傳》:“[玉]所向力戰,屢敗蠻軍。是時朝廷意在招附,數詔諭[克明],而[克明]亦憚深入,屢移文止[玉]。”


招服,◆見“招伏”。


招伏,◆1.招認。○《舊唐書‧哀帝紀》:“乙未,敕:偽稱官階人[泉州][晉江縣]應鄉貢明經[陳文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決殺。”○[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摺:“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明][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這倉中稻子湊原數不起,盡是你自偷了,你好好招伏。”◆2.亦作“招服”。猶招降。○《前漢書平話》卷上:“吾將[高皇]宣詔牌印金帛,欲來招伏四將軍。”○[清][魏源]《聖武記》卷七:“[明][洪武]中,未下[滇],先平[蜀],招服諸蠻。”


招風旗(招风旗),◆置於竿上用以觀察風量、風向的旗子。○[明][姜南]《墨畬錢鎛‧相風竿》:“江河閒大小官民舟,或於檣上,或於尾後舵樓上立一小竿,竿上揭小旗,以占每日風色,謂之招風旗。”


招風(招风),◆1.把風引來。○[晉][陸機]《羽扇賦》:“其招風也利,其播氣也平。”○[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摺:“你挐着一把扇子……與縣令招風打扇。”○[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樹又愛招風,光聽見四面山頭忽忽好響,不知風有多大。”◆2.形容耳朵之大。言其會把風引來,故云。○[茅盾]《子夜》六:“俄而他轉過一個側形來,野馬似的一張長臉,卻又是縮鼻子,招風大耳朵。”○《收穫》1981年第4期:“個子略高的那個是招風耳,眼睛很圓。”◆3.喻惹人注意而生是非。○[趙樹理]《登記》一:“人家都說:一個[馬]家院的[燕燕],一個咱家的[艾艾],是村裏兩個招風的東西。”○《收穫》1981年第6期:“國畫界、出版界都有人在注意你,跑得太快,要招風呀!”◆补证条目■喻惹人注意而生是非。○《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何山守珣禅师》:“悟推師入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潭深魚聚。’悟曰:‘見後如何?’師曰:‘樹高招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這招風嘴把香頭來綽疤,招花眼把繡針兒簽瞎。”


招兒(招儿),◆1.招貼;招牌。○[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摺:“俺在這梁園棚勾闌裏做場,昨日貼出花招兒去。”○《水滸傳》第二六回:“那婆子取了招兒,收拾了門戶,從後門走過來。”○《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今日且說箇賣卦先生……去[兗州府][奉符縣]前,開箇卜肆,用金紙糊着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箇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2.計策;辦法;手段。○《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再不想大遠的從[德州]憋了這麼一個乾脆的招兒來,纔使出來就乏了。”○[高玉寶]《高玉寶》第十三章:“除非死了,不死就要想招兒報!”[葉文玲]《籬下》:“他倒是有志氣,前不久聽說他還發誓要把從前學的那招兒亮出來,要幫着隊長把副業攤子再撐起來,可說來容易做着難!”◆3.指弈棋時下子。○[王蒙]《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原來他看見[老呂]和區委書記的兒子下棋,他在旁邊‘支’上‘招兒’了。”


招對(招对),◆對證;對質。○[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摺:“三兩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無招對。”○[元][無名氏]《替殺妻》第四摺:“哥哥萬剮我不後悔,這裏便死呵無招對。”○《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忘八、淫婦,出來!我們大家同了四鄰八舍招對箇明白。”


招動(招动),◆1.指揮調動。○《水滸傳》第七六回:“中央[秦明]見了兩邊衝殺過去,也招動軍馬,一齊搶入陣中,來捉[童貫]。”○《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認父傳後集》:“少年[關索]心中悶,擎刀招動後頭人。”◆2.搖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保甲‧訓練伍壯》:“青白兩旗招動,左右兩軍向前合圍。”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蘇報鼓吹革命清方檔案》:“若輩久視租界為護符,辦理甚形棘手,操之過急,竊恐招動全局。”


招待所,◆機關、團體所設置的,接待賓客或所屬單位來往的人住宿的處所。○[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二:“他順便要去通知招待所裏的人,幫忙打聽我們另一部車子的下落。”○[趙樹理]《張來興》:“招待所長廊式的餐廳上,餐桌排成了一個單行。”


招待,◆1.對賓客或主顧表示歡迎並給以應有的待遇。○[老舍]《四世同堂》十五:“你的菜作得並不怎樣,全仗着我的招待好,算是沒垮臺。”○[劉白羽]《火光在前》第四章:“連長和指導員在小屋裏招待了游擊隊員。”○[巴金]《在尼斯》:“她們對我們非常周到,好像在招待遠方來的親戚。”◆2.招待員,擔任招待工作的人。○[老舍]《老張的哲學》第六八:“[南飛生]到了……[老張]不能不請他作招待。”○[茅盾]《三人行》七:“前幾天,擺煙燈的[陸麻子]看中了[秋菊],想買她去做什麼女招待。”


招詞,◆招状;供词。○《水浒传》第二七回:“當下縣吏領了公文,抱着文卷,并何九叔的銀子、骨殖、招詞、刀杖,帶了一干人犯,上路望東平府來。”○《梼杌闲评》第三七回:“罪人拘禁本部,内外隔絶,何曾知有個甚麽方景陽?何嘗央人買囑他……竟不證實,妄成一片招詞,將人誣害,天理何存?”


招承,◆招供承認。○《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親口招承。”○《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甲]一時招承,心裏還想辯脫。”京劇《獵虎記》第七場:“我弟兄縱死在公堂也無可招承!”


招成,◆招承。○[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二摺:“我怠慢失誤了官身,連忙點綴,便要招成。”○《天雨花》第六回:“連聲叫苦難挨耐,小人今日願招成。”


招成,◆同“招承”。○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我怠慢失悮了官身,連忙點綴,便要招成,偌來粗細荆杖子臨身,比俺那勾欄裏淡交疼。”○《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狄希陳本等不曾買甚麽顧繡,你叫他從那裏説來?可憐諸般的刑具受過,無可招成。”


招稱(招称),◆招認,招供。○[明][李贄]《寄答留都書》:“然其中字字句句皆切中我之病,非但我時時供狀招稱,雖與我相處者亦洞然知我所患之癥候如此也。”○《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那強盜一一招稱,只有五個,並無別人。”


招財進寶,◆谓招引财神送钱财上门。旧时人们发财致富的一种愿望。○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合家無慮保安存。”


招兵買馬(招兵买马),◆1.招募士兵,購置戰馬。謂組織武裝,擴充兵力。○[明][湯顯祖]《牡丹亭‧虜諜》:“限他三年內招兵買馬,騷擾[淮陽]地方,相機而行,以開征進之路。”○[清][李漁]《比目魚‧寇發》:“故此就在萬山之中,招兵買馬,積草屯糧。”○[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章:“雙方招兵買馬,准備大打。”◆2.比喻組織或擴充人力。○[浩然]《艷陽天》第一二八章:“剛才[彎彎繞]、[馬鳳蘭],還有[馬齋],試試探探地在場邊上轉,看樣子是來招兵買馬的。”◆补证条目■招募士兵,购置战马。谓组织武装,扩充兵力。○宋朱熹《丞相李公奏议后序》:“寬民力,變士風,通下情,改弊法,招兵買馬,經理財賦。”


招兵,◆1.召來軍隊。○[唐][溫庭皓]《觀山燈獻徐尚書》詩:“焚書翻見字,舉燧不招兵。”◆2.舊時招募人來當兵。○[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第四節:“前已電各屬,非有命令擅自招兵索餉者,准其格殺勿論。”○[洪深]《趙閻王》第一節第一幕:“我提的這位招兵的主兒,也算是師長。”


招標(招标),◆興建工程或進行大宗商品交易時,公布標准和條件,招人承包或承買。


招安,◆1.安撫。○《資治通鑒‧唐昭宗景福元年》:“故大軍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軍至累月,未聞招安之命,軍士復從而掠之,與盜賊無異。”○《三國志平話》卷下:“三日,[雍闓]出陣,被[魏延]斬於馬下,軍師招安了百姓。”◆2.說之使歸附。○[元][李致遠]《還牢末》楔子:“今[東平府]有二人,乃是[劉唐]、[史進],這兩個都一身好本事。他二人有心待要上[梁山泊]來,爭奈不曾差人招安去。”○《水滸傳》第六四回:“[宋江]大喜。當日一面設筵慶賀,一邊使人招安逃竄敗軍,又得了五七千人馬。”◆3.勸說反抗者投降歸順。○[宋][無名氏]《可書》:“故諺云:若要富,守定行在賣酒醋。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元][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唐]元帥數次招安[敬德],此人不肯降[唐]。”○《捻軍歌謠‧蒙關店,兩頭尖》:“封他高官他不坐,寧死也不受招安。”○[姚雪垠]《長夜》十五:“據說[李水沫]十六歲就下水,二十五歲時受招安,作了團長。”亦謂反抗者接受勸說而歸順。○[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摺:“待幾時風塵寧靜,我和你招安去未是蹉跎。”○《水滸傳》第七一回:“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4.喻收買,拉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兀的那小妮子,眼見的受了招安了也!”◆5.收留。○[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摺:“有阿媽[李克用],見某有打虎之力,招安我做義兒家將。”


應招,◆接受招聘、招工、招考等。○《羊城晚报》1984.5.7:“广州市郊的乡镇企业除了安排本乡的一些劳动力外,还向城市招工,目前市内已有一千多人应招。”○《铜陵日报》2008.7.1:“日前,铜陵军分区司令员佘文定、参谋长蔡善和、政治部主任苗永建到市体检站看望参加体检的应招士官青年,并慰问了体检工作人员。”


一招,◆1.一個靶子。○《呂氏春秋‧本生》:“萬人操弓,共射一招。”○[高誘]注:“招,埻的也。”◆2.謂一招來或一招手。○[唐][錢珝]《春恨》詩之一:“高臺愛妾魂銷盡,始得[丘遲]為一招。”○《宣和遺事》前集:“望空用手一招,見青鸞二隻落於帝前。”◆3.指一種辦法、計策或手段。○[老舍]《離婚》第五:“[張大哥]和[老李]又敷衍了幾句,完全出於誠意,同時不失為敷衍,[張大哥]自己都佩服這一招兒。”○[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好,這也是一招!’[盧嘉川]拿起小鋪上的一把小紙旗搖了搖,似乎在驅逐難忍的瞌睡。”


要招,◆邀集、招攬。○《陳書‧廢帝紀》:“乃至要招遠近,叶力[巴][湘],支黨縱橫,寇擾[黟][歙]。”


選招(选招),◆猶選聘。○《半月談》1986年第24期:“民辦教師選招為公辦教師,由本人提出申請,組織上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全面考核,從合格者中擇優選招,以保證質量。”


心招,◆口中不言而以情態進行挑逗。多形容女人輕佻之狀。○《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宋][蘇軾]《書劉庭式事》:“吾若緣色而生愛,緣愛而生哀,色衰愛弛,吾哀亦忘,則凡揚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為妻也耶?”


相招,◆邀請。○[唐][岑參]《雪後與群公過慈恩寺》詩:“乘興忽相招,僧房暮與朝。”○[唐][溫庭筠]《南歌子》詞:“轉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裏暗相招。”


戲招(戏招),◆戲劇的演出廣告。○[歐陽山]《三家巷》二:“貼出來的戲招是他從來沒有看過的《貂蟬拜月》。他一下子入了迷,只想進去看一看。”


樹高招風(树高招风),◆見“樹大招風”。


樹大招風(树大招风),◆亦作“樹高招風”。◆樹木高大了,容易招致風的打擊。比喻名聲大了,容易招致事端。○《五燈會元‧太平懃禪師法嗣‧何山守珣禪師》:“[悟]推師入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潭深魚聚。’[悟]曰:‘見後如何?’師曰:‘樹高招風。’”○《金瓶梅詞話》第四八回:“樹大招風風損樹,人為名高名喪身。”○《白雪遺音‧八角鼓‧桃杏花香》:“求名的人兒伴君王,樹大招風名自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九章:“你的名望大,不願意做這個賊首,樹大招風,惡名遠揚。”


書招(书招),◆書場的招子。○[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大東門]書場在[董子祠]坡兒下廁房旁,四面團座,中設書臺,門懸書招,上三字橫寫,為評話人姓名;下四字直寫,曰開講書詞。”


市招,◆1.招貼。○[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賞菊》:“酒壚茶設,亦多栽黃菊,於街巷貼市招曰:‘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2.指商店招牌和招徠顧客的幌子等物。○[鄭振鐸]《海燕‧黃昏的觀前街》:“燈光耀耀煌煌的,銅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頭上,一舉手便可觸到了幾塊。”○[胡也頻]《光明在我們前面》:“晨風也吹來了,鼓動着欲明的天色,震動着飄搖的市招,發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實招(实招),◆如實招供。○[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審盜》:“汝還敢賴,如再不實招,便先來夾折你的孤拐。”○《紅樓夢》第四回:“小人暗中囑咐拐子,令其實招。”○《中國民間故事選‧大師兄鬧衙門》:“你這裏出了告示,有個二師兄實招了。”


商招,◆商店招牌。○[柳杞]《好年勝景》:“誰不知道這是鄉野酒飯鋪的無字商招呵。”


情招,◆指應招供的事實。○《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遂將情招一一供明,把奶子斃於杖下。”


女招待,◆舊指服務性行業中雇傭來招待顧客的青年女子。○[老舍]《老字號》:“大兵,清道夫,女招待,都燒着煙捲,把屋裏燒得像個佛堂。”


買馬招軍(买马招军),◆猶言招兵買馬。○[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亦作“買馬招兵”。○《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补证条目■犹言招兵买马。○《宋史·李纲传上》:“張浚爲御史,劾綱以私意殺侍從,且論其買馬招軍之罪。”○清赵翼《述庵侍郎遣人送示新刻湖海诗传敬题六绝句》之四:“由來買馬招兵戰,萬骨枯成一將功。”


買馬招兵(买马招兵),◆見“買馬招軍”。


類招(类招),◆以物類相招。○[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類招臻倜詭,翼萃伏衿纓。”


絕招(绝招),◆1.猶絕技。○[峻青]《秋色賦‧張玉生》:“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老頭子還有這麼一手絕招兒。”◆2.指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計策。○[馬烽]《三年早知道》:“後來打到第五眼井缺磚,窯上又燒不出來,大家都發愁的不行,他又出了個絕招。”○[峻青]《海嘯》第三章:“現在必須再來一個絕招,把[山本]調到西面的[老河口]去,這樣才可能使咱們的糧船順利出海。”


九招,◆見“九韶”。


金字招牌,◆1.指商店用金粉塗字的招牌。○[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就有另一個人指着萬盛的半新不舊的金字招牌說:‘近在眼前,就是替他們種的。’”[老舍]《龍鬚溝》第一幕:“房角上高高地懸着一塊金字招牌‘當’。”◆2.比喻在公眾中信譽卓著者。○[草明]《乘風破浪》第四章:“你們[老宋]是金字招牌,說到哪做到哪,做不到的就不說。”○[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滬江’是金字招牌,只要你答應擔保,其餘的事我去辦,在哪家銀行開戶頭都行。”◆3.比喻冠冕堂皇的名義或稱號。○《孽海花》第二五回:“﹝[玨齋]﹞總算一帆風順,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還高高挂着。”○[魯迅]《且介亭雜文‧以眼還眼》:“他們就將‘民治’的金字招牌踏得粉碎,何況其他?”


教招,◆教詔,教訓。○《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親情勸着何曾聽,父母教招似不聞。”參見“教詔”。◆补证条目■教诏;教训。○后蜀何光远《鉴诫录·戏判非》:“進來便是宫人,狀内猶言女子……更遣阿母教招,恨不太真相似。”


角招,◆古樂章名。招,通“韶”。○《孟子‧梁惠王下》:“﹝[齊景公]﹞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趙岐]注:“《徵招》、《角招》,其所作樂章名也。”○[孫奭]疏:“必作其《徵招》、《角招》之者,蓋徵以為事,角以為民,皆以招名之。”○[朱熹]集注:“招與韶同……樂有五聲,三曰角為民,四曰徵為事。招,舜樂也。”


交招,◆教誨;教導。○《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慈母引頭千度覓,心心只怕被人欺。故知慈母惜嬰孩,憐念交招役意懷。”○[蔣禮鴻]通釋:“交招,就是‘教詔’,教訓的意思。”


雞招(鸡招),◆古代南方一種以雞招魂的巫術。○[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南越人好巫》:“[廣州]婦女患病者,使一嫗左持雄雞,右持米及箸,于閭巷間嗥曰:‘某歸。’則一嫗應之曰:‘某歸矣。’其病旋愈。此亦招魂之禮,是名雞招。”


花招,◆1.武術中姿式好看但不一定實用的動作。後泛指巧妙的手法。○《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為了安全,她悄悄地告訴孩子們一個防身的花招。”◆2.指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等。○[老舍]《全家福》第三場:“[小平],記住,我們事事都要以誠相見,你剛才不該對[李大媽]耍這種小花招兒!”[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他想:[韓大棒子]又玩什麼花招呢?”[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他還是不理他,看他究竟又要耍啥新花招。”◆3.招貼;海報。○[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摺:“俺在這梁園棚勾欄裏做場,昨日貼出花招兒去。”


弓招,◆以弓召喚。古代聘士之禮。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後遂以“弓招”為延聘之典。○《北史‧邢邵傳》:“設官分職,各有司存,丞相不問鬥人,虞官弓招不進。”○[唐][張說]《唐故贈齊州司馬陸公神道碑》:“父[淳感]盤桓利貞,弓招莫進。”


高招,◆高明的辦法。○[王國祥]《壺、雞蛋》:“研究了半天,沒有別的高招,就帶賣雞蛋吧!”○《人民日報》1991.10.26:“有的廠家門可羅雀,洛陽肉聯廠卻門庭若市。洛陽肉聯廠有何高招?”


感招,◆感應招致。○[明][王廷相]《慎言‧五行》:“‘禍福有所由主乎?’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事之相感招也,而鬼神不與焉。’”◆补证条目■感应招致。○《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無明生死夜長遥,六道循環自感招。”


大招,◆1.古樂名。即《大韶》。○[漢][蔡邕]《獨斷‧五帝三代樂之別名》:“[舜]曰《大韶》,一曰《大招》。”◆2.《楚辭》篇名。相傳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王夫之]解題云:“此篇亦招魂之辭。略言魂而繫之以大,蓋亦因[宋玉]之作而廣之。”後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辭。○[清][錢謙益]《<陳喬生詩集>序》:“[喬生]為我寫一通焚之[文忠]墓前,以當‘大招’。”○[清][蔣士銓]《一片石‧祭碑》:“兒孫拜墓攜村酒,旌節臨江賦‘大招’。”○[清][龔自珍]《水調歌頭》詞:“一掬‘大招’淚,灑向暮雲間。”


打招,◆1.用手示意。◆2.打招呼。○[聶紺弩]《季氏將伐顓臾》:“‘你沒有跟他打招嗎?’‘沒有。’”◆3.鄉村兒童摹擬戰鬥的游戲。○[梁斌]《紅旗譜》六:“[大貴]和[二貴]也參加了他們的游戲;所有的孩子們分成兩隊,開始‘打招’。”


楚招,◆《楚辭‧招魂》的省稱。○[元]張翥《寄答翟彬文中時避慈溪》詩:“[蜀]魄有聲疑訴國,《楚招》無些憶沈江。”


承招,◆認罪招供。○《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再教把婦人拶指,要她承招,[劉氏]……怎敢抵賴?拶指套上,便承認了。”○[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款犯》:“如重罪之款不肯承招,必須以夾棍嚇之。”


成招,◆罪犯在審訊中招供畫押。○[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摺:“打的我無縫可能逃,有口屈成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如此奸人,累甚麼紙筆?況且口不成語,兇器未獲,難以成招。選大樣板子一頓打死罷。”


不打自招,◆1.不用拷問,自己就招認了罪行。○《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劉爺]看了書吏所錄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2.比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圖。○《西游記》第十七回:“﹝[黑風山]妖怪﹞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做生日。’”[馬南村]《燕山夜話‧為什麼會吵嘴》:“可見‘讓’的目的是在於‘得’,讓一寸是要得一尺。這可以說是古代提倡禮讓者的不打自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