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公司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修改原因以及背景(2014年公司法的修改内容及意义)

公司法是经济发展助推器和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重要法律。从1993年我国公司法诞生至今,已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法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修订。目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将修改公司法列入立法规划,将于今年进行审议。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是此轮公司法修改的重点。


继续深化公司资本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将是本轮公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由于我国的商业环境、司法制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备,因此本轮修改并非完全否定和摒弃传统的“资本三原则”(资本确定、资本维持以及资本不变三原则),而是着眼于公司资本制度的核心功能,考虑如何应对因放松公司资本管制给债权人权益维护带来的困境,并在便利公司运行、降低融资成本与确保出资真实底线、维护债权人权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例如,可以重新构建减资制度,在减资程序中引入“偿债能力测试”;又如,可以构建更灵活的股份回购制度,即不限制回购,在不超过可分配利润的范围内均允许进行回购等。


促进公司治理制度的革新


公司治理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关键内容,也是评估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始见于1993年公司法,后续的几次修改并未对此做出实质性修改,仅在2005年对其做出完善性补充,如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强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强调信息的披露等,但还存在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本次公司法修改中,对公司治理制度的革新将成为一个重点。


首先,股东大会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1993年公司法就已纳入股东大会制度,但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的实际层面发挥的决策作用还不够充分。在本轮法律修改中,可考虑在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中做若干创新,例如采取单一股权结构和双重股权结构并行的双轨制模式、在法律层面对股东大会电子表决的效力正式予以确认等。其次,完善控股股东的追责机制。在资本多数决的基础上,控股股东在投票表决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我国的公司法框架中,却鲜有对控股股东权力的专门规制。因此,如何构建一套与控股股东实际权力相匹配的追责机制——比如要求控股股东对公司以及其他股东承担类似于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义义务——成为此次修改的一个重点。再次,应当强化公司监督机制。2005年公司法首次引入监事以及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制,并规定了其职能。但公司监督机制的实际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在本次公司法修改中,应当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对公司的监督机制。最后,明确经理的定位和职能。在实践中,董事会作为名义上的公司决议执行者,往往不直接落实决议,而是交由经理负责落实执行,我国的公司治理呈“下沉”模式。但公司法却未将经理列为必设职位,与经理在日常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不相匹配。此外,实践中“总裁”以及“首席执行官(CEO)”等称谓实际上都是公司法中经理职位,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应当在立法中将经理列为公司的必设职位,并统一称谓。


进一步加强中小股东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