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毒中间商赚差价(怎么在毒上赚差价)


一边吸纳市场供给,一边似乎正在招聘买手和供应链经理。毒APP到底要干什么?


央行上海分行于近日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简报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 “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其中毒APP被排名为众多交易平台之首。


一位长期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人士认为,在商品期/现货市场中,价格变动非常频繁,“谁掌握了精确的供给信息便能预判未来价格趋势,若能左右主要商品仓储的库存那就具备了控盘操盘能力”。


可以确认的是,毒APP上的球鞋价格变动频率亦是频繁。尽管取消了寄售机制,但毒APP基于此前建设的仓库却一直存在。针对目前的热款球鞋,毒APP一般都会有闪电直发这一选项。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卖家将球鞋提前寄存于毒APP的仓库之中,待与买家达成交易之后,由毒APP仓库直接发出,提前省去了卖家邮寄、毒APP在做鉴别的时间。


尽管毒APP自建仓库吸纳卖家寄存商品客观上有助于球鞋的流通效率,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热款球鞋的价格仍然波动频繁。在以往的宣传中毒APP自称其仅作为C2C的撮合平台身份出现,显然这属于明显的中间商角色。


按照毒APP发布的规则,该平台上球鞋价格均由卖家发布,平台按照价格由低到高进行买卖撮合交易。在对外展示页面中,卖家前台匿名仅有一个ID作为符号。毒APP的这种交易模式是买卖双方对平台透明,而前端展示则互为匿名。这也造成了毒APP要对买卖双方共同负责的现象。


一位消费维权律师认为,目前无法得知毒APP自建的仓库库容多大,库存商品到底有多少,每天盘点库存的信息要经过什么渠道反馈或者统计,这些信息又有多少人可以得知。他认为这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炒鞋团队或毒APP内部甚至平台本身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就存在就单一品种做炒作或控盘的嫌疑。


60天的免费寄存期,毒APP的存储成本将如何消化?是否为提高存货周转效率或减少库存成本而有意识抬高价格,当然这背后的疑问更为直接,是否存在利用存货周转间隔而产生毒APP平台自营的行为?


毒APP运营主体公司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未回复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的采访问题。不过记者发现该公司在国内一家知名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数百个招聘职位,招聘页面显示来自于该公司的HR获得了网站的身份认证。


在这数百个招聘信息中,该公司于今年10月28日该公司又发布了一则“买手/采购专员”的招聘需求,这则招聘信息对职位职责的描述为:1、协助完成每季采买计划的制定;2、负责采买渠道的评估与合作条件洽谈,优化供应商渠道;3、负责前期沟通采购定位、计划与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4、负责一年四季流行趋势、元素、风格、面料、款式的报告(学习普及)完成其它工作。对于应聘者资格,招聘信息要求要“有1年以上鞋类采买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大都市鞋城买手店及各种网络采购平台者优先”。


招聘买手是否表明毒APP已经存在或即将开启自营业务?买手团队购买的商品又是否会成为毒APP自营业务的一部分?不过毒APP中间撮合平台的身份定位似乎并不需在外观上处理处置商品,其又为何需要洗护部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