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上海浦东凌桥私房出租(上海浦东凌桥一室一厅租房)

今天朋友圈被一篇《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刷屏了。这是一个在京工作的农民工,短短18日内辗转32个工作地点,常常工作到凌晨。这个人也是我们的河南老乡,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这样的老乡其实还有很多。




从国家统计数据看,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09万人,同时,外省流入河南人口127.37万人。数据表明,河南省净流出人口达1482.72万人,河南仍然是全国人口净流出大省。




这一千多万的外流人口,都流向了哪里?




另一份数据显示,河南人出省主要流向广东、北京、浙江和江苏。去到这四个省的河南人占出省总人数的56%。那另外44%呢,奔着上海和新疆去了。







王小米|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首选地:广东





向南,河南人越过湖南,直接到达遥远的广东。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庞大的制造业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地涌入,一直以来都是河南人务工的首选地。




19年年初,高德地图发布春节交通报告,十个春节返乡“空城”中,广东独个儿占了四个城市,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而十个团圆目的地是哪里呢?周口、阜阳、商丘、茂名、徐州、南充、宿州、黄冈、信阳、南阳十个城市为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其中周口、商丘、南阳、信阳都是河南的。也就是说,河南依旧很多人出去寻找机会。




大数据下,我家有个亲戚就是很多年前去广州打工的,后来呢,孩子也都过去了,孩子又生了孩子,一家三代都在广州定居了。现在,过年的时候会回来串串亲戚,给家里贴贴对联,上上坟,也就回去了。




不敢说他们过得有多么富裕,但是起码比在农村要好的。孩子从小在大城市里,环境也会更好一些。




广州市是大部分河南人到广东的第一站,而位于广州天河区的棠下村,则是河南人最喜欢的落脚点。这个方圆6公里的都市村庄,被人称为“岭南第一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河南村”。







你去广州打出租车,十有八九能碰见河南老乡,还是周口那边的。




这里每两个出租车司机中,便有一个是河南人,而这些河南人,大多集聚生活在广州“棠下村”。关于棠下村的内容,见豫记《广州最早醒来的地方是个“河南村”,老家啥样这里就啥样》




除了出租车司机,由于市场环境和特殊的地缘关系使然,河南人在广东各地形成的状况有着鲜明区别:深圳,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居多;东莞,主要进行配套加工和贴牌生产;广州,行业芜杂,人群众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广东打拼的,被称为第一批来粤豫商。河南人一开始来到广东大多是以打工为主,但渐渐地自己办起了工厂,所以第一代豫商大多是以实业为主。




发展到今天,除了广东人所熟知的中国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以及“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之外,豫商在广东的发展早就不同了:地产开发、生态农业、电器、服装、工贸、化妆品、高奢服装、生物医药科技、传媒、物流、展览……可以说,在粤豫商所创办的企业在某些行业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02


河南人撑起行业半边天:长三角





向东,河南人在上海做什么呢?很多,有小商贩、农民工,也有投资经营商、it工作者、道路货物运输工人。




在宝山、浦东凌桥、临港等地,河南人撑起了上海进出口货物物流运输的半边天,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河南人可以说至少要占1/3的份额。其中,大部分是沈丘人。





开在上海的河南拉面馆




有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货运车辆占上海从业货车量的近一半,集装箱车辆占30%,自卸车占40%,大件运输车总体占近60%。豫记往期也推送过相关文章《上海滩的码头几乎被沈丘人占领了,他们一停工,上海的物流链八成要断》。




在上海的河南人,不仅仅都是从事底层工作,还有一支队伍庞大、资产雄厚的投资商群体。




“在上海,河南人创办的企业有6000多家,资产在10亿以上的不下10家,主要涉及领域有金融、地产、药业、运输、白银等。”河南政协主席曾说。现在这个规模可能更大。




比如“上海掌柜餐饮” “上海金丝猴集团”“上海茂坤实业”等,这些都在给上海本土商人带来竞争与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




江苏,与河南省隔着安徽省遥遥相望。浙江跟江苏又交界,这样的地理位置也是安徽和河南人口大量外流进江苏和浙江的原因之一。




浙江的河南人真的很多。他们能做什么呢?




在浙江绍兴,有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柯桥中国轻纺城。每年,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面料都在这里成交,也就是说,你穿的衣裳,四件里得有一件,料子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在这里从事布料生意的,有6万是汝州人,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同时,这个人口还占了整个柯桥区的十分之一。豫记往期文章也写到过,柯桥的纺织产业返乡《汝州人垄断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布料生意,2.6万人返乡半年创富25亿》。




有一位网友这样说: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找暑假工或者寒假工的信息,写着“江苏昆山工厂招聘”,昆山的发达让劳务输出大省河南自然趋之若鹜。






03


辛苦但乐意:北漂





再把目光转向北京,河南人真的喜欢去北京,我的朋友里有三个都在北京发展。




并不是朋友单一个人在北京发展,而是连同家人一起,都在。有一个朋友初中就跟家人一起去北京了,他妈妈在北京工厂里工作,他在北京上那种3 2式的职业学校,现在已经毕业了,有了一门像样的手艺,足以养活家人。




除了在北京买不起房子,但工作机会、待遇、环境都比县城好的多。







北漂很辛苦,偶然见到另一个朋友住的地方,现在就算是县城也没有那样环境的出租屋了。但为了生存,可以将就。




北京有个河南人聚集的村子,叫河南村。




2017年的时候,每天早晨五点多,村口就聚集了上千名找工作的打工者,他们挤在村内小路的两边,等待用人方挑选。




这是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因为堵塞交通一度被抗议。







近两年来,随着北京市不断迁移、腾退低端产业,不少外来人口“聚居村”也随之迁出北京或消失。




北京地图上的河南村不会消失,但由外来人口组成的“河南村”却面临未知。“河南村,不属于河南人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的河南人只是借居者”,邓州籍作家梁鸿在她的书中写到。




唐河人在北京打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品牌:唐河保安。在京的唐河保安约有2.6万人,占了帝都保安总数的三分之一。300人以上的唐河保安公司有66家,每年劳务总收入5.2亿元,人均2万。







也就是说,每三个帝都保安中,都有一个唐河保安。他们让北京安全感爆棚。请戳《北京三分之一保安公司是南阳唐河人开的,2.6万“唐河保安”名震京城》。




同样,在北京的河南人也不仅仅是底层,还有出身北大的企业家,豫记往期文章《卖掉北京二环的房子去做纸尿裤,这位北大毕业的河南人图个啥?》就讲了豫商王胜地的创业故事和他在北京的周口老乡伙伴。






04


老哥俩好:新疆





往西北,新疆。新疆与河南的渊源已久。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新疆总人口数量达到2445.0万人,而在这2000多万人中,有400多万都是河南人,占据了总人口数量的1/5,什么概念?相当于在新疆,每五个人中都至少有一个人是河南人。




河南人跑那么远去新疆干啥?







这就要说到很久以前了。




清朝有种刑法叫“流放”,其中,流放地之一叫“伊犁”,内地的“绞罪减流人犯”便被流放到此,做开荒种地的活计;民国时期,一些河南灾民,灾害年间,为了生存,也被迫西逃,来到新疆。




后来解放战争后,1949年12月,和田发生暴乱,来自河南南阳的十五团政委黄诚前往和田制止暴乱,12月底,和田解放,兵团驻扎在此。




解放后的新疆百废待兴,急需建设用人。




于是,之前进驻新疆的解放军部队,便成了建设新疆的领头人,很多解放军官就地转业,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




其中,单解放和田的1800人的队伍中,就有30%来自河南。





在新疆的河南人




但建设新疆,单单是驻疆部队是不够的。于是,1950年至1955年的六年时间,不断有来自河南的干部、军人、学生来到天山脚下,支援新疆。




1956年,来自信阳、南阳、商丘、开封、许昌的几万青壮年劳动力支援边疆兵团建设,经过火车转汽车15天一路颠簸,约两万人来到了满是芦苇荒地的石河子、奎屯,开荒造田,其余的人去到阿克苏、库尔勒等地。




实际上,除了转业军人,从50年代至今,还有多批次民间的入疆潮。这其中包括:50-70年代,在家太穷、吃不饱饭的人,都尝试去新疆讨生活——新疆当时的“运动”相对宽松,而且地广人稀,讨生活的门路多些。90年代之后,外出打工成潮的出现,导致去新疆打工、做生意的河南人更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嘴,我姑父就是在新疆承包果园的,小时候的印象里,每年过年姑父都会带小孩拳头那么大的红枣、还有核桃,沙棘汁,等等特产。




小时候听见大人经常在说,谁谁去新疆摘棉花了。还很好奇,咱们这也有棉花为啥跑到新疆去摘棉花?




现在才明白,2000年之后,乡村的外出打工潮愈演愈烈,而新疆更是河南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去新疆打工主要是去种地、摘棉花、摘枸杞子、搞建筑、 挖树苗和栽树。




新疆是种植棉花大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够,由于河南也是个农业大省、产棉大省,农民们活干的都溜溜的。所以那时候有20万河南人在收获的季节奔向大戈壁,做摘棉花工人挣钱。







他们要负责的主要工作便是不断的低头弯腰采摘棉花,往往一天要采摘几十公斤,要在烈日下采摘十个小时多,才能够一天挣个一百多块钱。




如今,这种壮观的景象会慢慢消失,新疆摘棉花也逐渐自动化了。




关于更多河南新疆人的内容,请看豫记往期文章《新疆有个“小河南”,河南话成为当地普通话,豫剧是最爱》。




那些定居在新疆的河南人又怎么样了呢?我奶奶有一个亲妹妹,我真的不知道该叫什么,我妈曾经在刚结婚的时候见过她一面,至于我们小辈则是完全没见过,原因是老太太后来跟人私奔到新疆石河子去了。





河南棉工赴新疆似春运




大概在前年,老太太与我奶奶通了一次话,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姐妹说话,也是因为她已经生病,想跟姐姐说她很好。然后,没一两个月她很快去世了。




远在石河子,他们那一代,一走基本上与老家的亲戚不复相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