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时间足够爱你是什么时候写的(如果能让我感受到足够的被爱)




2008年10月26日,钱学森的侄孙女到家里来做客,闲谈之余,她问钱永刚:




如果你父亲钱学森当年不回国,你和妹妹钱永真一样可以平顺成长,也许可以像他们一样卓有成就。




他们指的便是钱永刚在美国的堂兄钱永佑和堂弟钱永健,他们一位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一位是诺贝尔奖得主。







而跟随父母回国的钱永刚,却连求学经历都十分坎坷。




他曾经2次辍学,直到30岁才有机会上大学,40岁了才完成学业。




纵览他的经历,不禁让人生出许多叹息。




世事浮尘,作为一代科学大家的后人,钱永刚到底经历了什么?



童年坎坷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经过多番磨难,终于带着家人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归国之路,那一年,钱永刚7岁。







在这之前,钱永刚已经念了一年小学,他清楚地记得父母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等到上二年级的时候,家里人却告诉他别去上学了,在家里玩吧。




才刚上学就辍学,这对当时的钱永刚来讲自然是十分不解的,但现在看来,显然是钱学森夫妇为了回国做的一些准备。




不久之后,小小的钱永刚便随着父母登上了那条改变命运航向的轮船。




那天,他和妹妹在甲板上玩了很久,船仍然没有离开海岸线。实在是累了,他们便回到船舱去睡觉,一觉醒来后,大船已经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了。




转眼他们已经在船上度过了十几天,9月30号这天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欢度国庆。




钱永刚和妹妹唱歌,母亲伴奏,这也是钱永刚第一次庆祝国庆节。




几天后,他们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开始新的生活。对于钱永刚来讲,一切都是新鲜并且陌生的。







他从小在美国生活,一开始很多生活习惯都不适应,比如第一次喝牛奶。




曾经他们在国外都是喝纸盒的常温牛奶,但当时国内的条件很困难,能喝到的牛奶却是玻璃瓶装的热牛奶。




他一时无法接受,便和妹妹窃窃私语,父亲却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觉得牛奶热,那就晾晾,凉了就可以喝了。




喝牛奶如此,其他的饮食也如此,父母要求他们除非是食物没有煮熟,否则就要吃下去。




在交流上,他从小接触的都是英语,学习的也是西方文化。而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




幸好他的语言天赋不错,没过多久就能和同学们正常交流了,学习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他的记忆里,每次要找父亲玩,都会被母亲拦在书房门外。




每当晚饭之后,钱学森便回到书房读书了,即使盛夏时热得大汗淋漓,父亲也要边擦汗,边读书。




这个时段,除了极特殊的事情,父亲是不允许别人打扰的。






如果自己有事情找父亲说,一般都是在吃饭的时间。





在父亲的影响下,钱永刚学习之余开始读书,还把零花钱都用来买书。




没过多久,他竟然也拥有了自己的小书架。




这恰恰符合了钱学森对孩子的期望,他更加期望孩子能够博览群书,有足够广的知识面。




虽然钱学森期望孩子们多读书,却并不要求他们每次考试都拿满分。




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钱永刚的成绩都是4分,老师找他谈话了。




老师觉得凭钱永刚的资质和家庭环境,考5分应该不成问题,希望他下次多努力。




钱永刚悻悻地回到家中,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跟父母说了,没想到钱学森只是哈哈一笑。




等到下一次期末考试时,钱永刚全都考了5分。他开心地回到家跟父母说时,钱学森竟只说了一句:有两个4分也挺好。




钱永刚曾回忆说,不必每次都拿满分,只要你真正努力过,对得起自己就行。



辗转求学




时间飞逝,钱永刚一边在学校用心学习,一边博览群书,转眼就到了1966年,当时他高中还没有毕业,却不得不面临又一次命运的转折。





在学校硬撑了一段时间,钱永刚觉得实在看不到前途,思虑再三,他决定辍学去当兵。




钱学森沉默了许久,也只是说了一句话:你如果考虑好了,就去做吧。并且嘱咐儿子好好干。




人生浮浮沉沉,我们总是要不断做出选择,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选择的路。




来到部队后,钱永刚很努力,也不怕吃苦,犹如重新破土而出的嫩芽迫切渴望阳光和雨露一般,期望作出一些成绩。




不论从各个方面评判,钱永刚都是连队里面的第一名,如果入党评优的话,那他肯定是第一个。




但那个年代对知识分子都有一些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你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环境,来到中国,到底是有什么目的,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居心。




因为钱永刚的出色表现和大家对他的不信任,他所在的连队竟然很久都没有评优。




后来团长看他们连好久都没有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发了很大的火。





连队竟然想办法先把钱永刚调走然后才评优。据说他离开才两个星期,第二名便很顺利地被评为了优。




已经饱经波折的钱永刚并没有说什么,反而默默忍下了这些不公,安下心来做好当下的事情。




有时心里实在不甘,也只是私下里和母亲倾诉一下。




但这一切钱永刚从没和父亲提过,他深知父亲有为难之处。




好在,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他都没有自暴自弃,一直有着自己的坚守和追求,做好当下的事。




10年的时间倏忽而过,1977年高考恢复,钱永刚仿佛再一次看到了命运的转折,他决心参加高考。




虽然当时已经很多年没有上学,但他想着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最坏的结果也只能是没考上大学。




他很快和领导申请,如果考上了,就允许自己转业。取得同意后,他日夜苦读,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1978年,他终于考上了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就当他怀揣着百倍热情步入校园时,现实又给了他一记闷棍。




在所有新生中,他比许多学生大了整整十岁,个中滋味怎一个心酸了得。




和过去的波折相比,这点波折显然难不住他。他很快便把心思全都投入到日夜苦读之中,34岁时,他终于拿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学毕业证。




大学毕业之后,抱着想要出去开开眼界的想法,他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彼时,加州理工大学的校长犹记得当时对钱学森的承诺,让钱永刚免试入学。




在这座学府里面,他日夜泡在实验室里,用好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他40岁这年拿到了硕士学历,这份学历虽然取得的迟了些,但也沉甸甸的。虽然相较于父亲钱学森的成绩来讲逊色不少,但这更是属于他自己的勋章。




毕业后他并没有急于回国,辗转来到硅谷,亲身感受美国计算机公司的运作。




几年之后,随着父母年迈,钱永刚回到祖国,一面照顾年迈的双亲,一面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他遵循着自己的速度和轨迹,一步一步踏实地书写自己的人生之路。



毕业工作


回国后,钱永刚在中国国防大学做起了大学老师,后来钱老也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交流。





有时父子俩谈论起钱永刚小时候,钱学森还说如果当时每周给你出一道数理化的题,那也能够想考哪个大学就考哪个大学啊。




言语之间难掩深深地遗憾。




但钱永刚却不以为意,又或许他早已释怀。




他后来在节目中还曾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是父母的言教和身教,让自己对名和利能够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多年以来,钱永刚都未曾把心思花在追求名利上。




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追求,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在钱永刚教授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很多人如今在计算机领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而他凭借多年以来的深耕,也在软件系统这一领域有了很好的成绩。




2002年时,他还被总装备部评为了高级工程师,2004年后,他又被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聘为客座教授。







但无论如何,他都未曾改变初衷。




2008年钱学森病逝后,钱永刚又开始做一些纪念父亲的事情,他越来越希望把父亲的这些东西传承下去,把钱学森精神留给社会,留给历史。




他参与了在上海建立的钱学森图书馆,还时不时地和母亲讲述进度。母亲总是回应他说:你做你父亲的事做得还挺好的。




钱永刚每念与此,脸上总是难掩深深的自豪感。




图书馆建成后,他还亲自去做了志愿讲解员。每当亲自讲解的时候,他总是会带领参观者朗读一段话: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这段话,正是钱学森回国前对记者说的,这或许也是钱永刚内心中的一种感怀。




正如他一直铭记于心的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后来,他又投身于设立钱学森班之中,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受到钱学森精神的影响。




他自己却一直保持着父亲遗留下来的家风,有记者注意到,钱永刚出行时常骑的是一辆十分老旧的自行车。




在物质上不讲究,在传承上劳心劳力,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钱永刚,仍然在用自己的行动,不遗余力地做着这些事。





钱永刚的前半生,波折重重;虽然父亲名气那么大,他却几乎没有沾上什么光。反而两度辍学,30岁了才上大学,40岁才学成毕业。




一切都看起来比平常人晚几个节拍,人生看起来那么糟糕,但他并没有止步不前。




他在父母的言行中找到行事准则,一点一点修正自己人生的航向,如今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闪耀成绩。




虽然钱永刚取得的成绩远不如钱学森那般光彩耀眼,却仍旧可圈可点。




每个人都渴望收获一份成绩,不被别人落下。但人生从来都不是三月播种,九月必然就有收获。




关键是要在自己的轨迹里好好坚守,不被挫折困住,才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成绩。




正如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共勉!


. END .


【文| 微澜】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李平:靠美色攀附权贵,从女司机到身价上亿富豪,为什么不知收手


隐秘富豪张建华:身价2000亿美元,研发超级中药申请诺贝尔医学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