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投资收益账户设置(投资获得的收益计入什么账户)

第一个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放在活期储蓄的银行账户中。设立这个账户的目的是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但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这个账户的资产占比过高,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个账户开支太大,从而导致其他账户的投入资金不足。[2]


  第二个账户是保险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应占到总资产的20%。这笔钱的目的是为家庭设置一个比较可靠的安全网,通过购买各种保险产品或者通过自我保险,应对突发大额开支可能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冲击。这个账户里的钱一定要专款专用,以保证在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患上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这个账户中的钱主要用于购买意外伤害和重疾保险,甚至包括针对一些家庭预计可能发生、但市面上并无合适保险产品的情况进行的自我保险。这个账户就好像是家庭的一个备胎,平时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只有它才能保障人们不会为了着急用钱而卖车卖房“卖肾”、股票低价套现、到处借钱,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伤致贫的严重后果。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应占到总资产的30%左右。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为家


  庭换取较高的回报。这个账户中存的是拿来搏一把的钱,首先必须要赚得起也亏得起,也就是说,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这样才能做出从容的抉择。其次,这部分钱应该在整个家庭财务组合中占据一个合适的比例,过大或者过小,都有可能对家庭财务预算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可以长期储蓄、留在遥远未来使用的钱。对于进入生命周期相对稳定阶段的家境小康的家庭来说,这个账户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可能高达40%左右,由保障家庭成员未来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组成。[3]这些钱是一定要用,并且需要提前准备的钱。作为保本升值的钱,需要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大多数人希望配置在这里的财富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收益未必很高,但长期的稳定性必须很好,抗通胀能力必须很强。


  对于一般的财富家庭,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和其他类似的资产配置理论,可以帮助家庭设计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把财富分别配置在各种不同的开支门类中,从而实现基本的财富管理。


  在系统地考虑了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于总体财富管理的需求,以及在任何一个横截面上不同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各


  种不同的财富储值工具的一些重要的特性,包括流动性、成长性、风险性(波动性)以及各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使用各种财富工具,最大化地满足我们的需求。什么时候可能需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精明的投资人


  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于1965年接管伯克希尔公司,到2009年时,该公司的每股股票净值增长了4341倍,年均复利20.3%。而同期反映美国大盘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了54.3倍,年均复利9.3%。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第一条,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永远不要忘了第一条。”时至今日,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依然是保守而谨慎的。他曾说:“我们寻找那些我们相信从现在到接下来的10年或20年的时间里实际上肯定拥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至于那些形势发展变化很快的产业,尽管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它不具备我们寻找的确定性。”巴菲特因此错失了很多明星投资项目,例如苹果公司和脸谱网。巴菲特对此的回应是:“世界上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人,而这些未来蕴含巨大变数的项目,不是我的投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投资理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或者说“有所为有所不为”。简而言之,“我们不赌”。作为一个希


  望成为未来巴菲特的投资人,什么时候应该赌,什么时候不应该赌呢?


  值得读者注意是,巴菲特表达“我们不赌”这个理念是在2009年,那时他已经成为世最顶级的投资人了。我们分析一下,早期的巴菲特是不是真的像他2009年时所说的“不赌”?事实上,如果早期的巴菲特不能迅速地奠定自己远超市场平均收益的声望,那他就不可能一鸣惊人。如果一个小心谨慎的投资人,只是模仿着市场的投资组合,挣到市场的平均回报率,那么在接下来的40年,他的总回报也只能增长50多倍,远远达不到巴菲特“股神”级别的投资回报。显然,巴菲特今天所说的“我们不赌”,并不是对他在过去40多年内所践行的投资原则的全部总结。事实上,在他早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很可能为了在投资上“独树一帜”而不惜大胆冒险。只是当他已经功成名就、家大业大时,他才说“我们不赌”。这是因为他深谙“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道理。如今,赌的成本收益和风险不匹配了,所以他决定不赌了。


  那么,既然高收益高风险,不赌的话,巴菲特还能挣到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吗?对于今天的巴菲特来说,这是有可能的。本书的最后附有一个小例子,很能说明他成功以后的投资风格。


  今天问一位期待40年后也能够成就


  巴菲特丰功伟业的投资经理,他该如何学习巴菲特的精髓,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学到了“我们不赌”,那他大概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我想如果巴菲特在此,他可能会用一句老话来评价:“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时移事易,同一个人,在历史长河的不同时间节点上,也应该会有不同的反应。


  在财富管理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赌,什么时候不应该赌呢?这取决于我们对于不同资产种类的风险和收益的判断,以及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应该尽量通过储蓄、反储蓄等手段,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积累的消费能力能够尽可能平滑地分配在各个时段,从而避免消费上的大起大落。但事实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使得人的消费能力在时间上的挪移不可能做得很完美,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使得总体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较为平滑,财富人群就会希望不同时间点上的收入不至于过度大起大落。这就牵涉到对风险的管理。因此根据投资人对风险的不同喜好,在各自的资产组合中,由于未来的波动性不同,各种资产的配比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根据不同的人对波动性的厌恶程度,我们可以把人分为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喜好型。市场上的投资者形形色色,各有不同。很多人希望在绝对的金融安全前提下进行投资,他们不太会考虑所谓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而是对于风险零容忍。这些人就是风险的绝对厌恶者。当然在另一个极端,还有另外一类人,赌性非常重,明知赢钱的总概率很小,平均下来会亏钱,而且需要缴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他们还是坚持购买彩票。在资本市场上,很多人愿意炒股,而且愿意持有单个股票而不是投资组合,尽管他们明明知道单个股票的收益率波动性较大,也更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内部交易等各种问题的负面影响。这些人就是风险的喜好者。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程度不同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果有可能,他们会尽量回避不确定的结果,甚至可能会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降低对未来平均预期收益率的要求。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人会表现出风险喜好的特点,比如赌徒。很多职业的资本市场参与者,例如对冲基金的交易员,则往往会表现出接近风险中立的偏好。关于风险厌恶和风险喜好等的更多讨论,可以参见一般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科书。


  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富的拥有量以及需求的层次有关。以作者对中国市场多年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情况下,资产较少的草根投资者可能比拥有一定资产的中等收入投资者


  更愿意赌一把。前者往往在应付当期消费之后并没有太多的结余,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介意把这些微不足道的结余再拿来赌一把,或者通过赌博,或者通过买彩票等。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幻想一夜暴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人往往愿意承受那些从概率上来说很不公平的赌博,比如各种彩票。


  同时,中国目前有大量的正在快速积累财富的中等收入人群。他们的财富积累还没完成,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愿意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赌一把,或者说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加快财富积累速度。这些人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是风险可控,并且风险对应着更大的收益。但是,这些人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更加仔细的权衡取舍,并且主要在局面对自己有利时下注。


  对于那些已经基本完成财富积累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群来说,随着他们的家业逐渐扩大,他们可能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他们不能总是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些人很多时候甚至不愿意参加哪怕是有较大赢面的赌博。在不同研究机构对中国目前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群的调查中,一个比较一致的发现是,对于这个人群来说,财富的快速积累固然重要,但随着财富的积累,他们开始越来越在乎风险管理,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被打回原形,从头开始。因此,对


  于这一类人来说,财富的保有和传承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甚至高于新财富的创造。换句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另外,一般说来,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就越是刚需。因此,用于满足这些需求的财富,就越不应该拿来进行风险过大的投资。一个理性的人不会用准备买馒头的最后一块钱去买一张彩票赌一把。但是对于满足了充分的流动性需求和安全性需求之后的剩余资产,也就是所谓的“闲钱”,很多人都不介意拿它来追求更高的收益,甚至不惜承担一定的可能损失。


  在特定的条件下,人的风险偏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行为金融学家发现,在很多市场上,大多数未受过特别训练的投资者,甚至包括职业的投资经理,都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处置效应”——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这意味着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关于处置效应和其他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我们会在附录中详细介绍。


  单个资产风险和资产组合风险:波动性和相关性


  不同的资产,风险波动性区别很大。风险最低的资产是现金以及类似现金的其他资产,比如货币市场基金。这类资产通常拥有较好的流动性,以及较


  低的收益率。风险较高的资产包括很多针对对冲基金、海外资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以及其他的所谓另类投资。根据投资者对风险的不同偏好程度,财富管理的目的是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这种方案将是因人而异的,具有高度差异化特征。


  我们在考虑风险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单一资产的风险波动性,还需要考虑当这些资产被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投资组合的时候,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这里将会提到的概念是各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人掷色子掷出六点的话,会得到1万元钱的奖励,而其他的结果没有奖励。如果色子是公平的,那么掷出任一结果的概率是一样的,都是1/6。但是假设一个赌局是在市场本身非常欣欣向荣的时候更容易掷出六点,而另外一个赌局是在市场很萧条的时候更容易掷出六点。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该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正确的答案是,理性的人应该选择在萧条市场中更容易掷出六点的赌局。原因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的主要财富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和市场有一定的正向关联。比如我们可能持有股票、不动产等。至少大多数人开始工作以后,其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和整个经济大势相关的。总的


  说来,市场好,整体收入也罢,财富也罢,都会更高;而如果市场不好,收入和财富都会降低。所以在萧条市场中更容易掷出六点的这个赌局中,当整个资本市场不好时,有更大的概率掷出六点,从而可以用得来的1万元钱的奖励部分地弥补其他部分的财富的损失。所以这样一个赌局会适当降低总财富的波动性。而反过来,在繁荣市场中更容易掷出六点的赌局,则会加剧财富的整体波动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