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贸易型企业进口增值税可以抵销项(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11月1日刊登William Reinsch的文章,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补贴。



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是使用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工具。一个国家决定它要成为X行业的全球领导者,然后将政府资源用于实现这一目标。补贴可能是直接向受青睐的公司支付现金,也可能是通过更有利的借贷条件或更宽松的监管政策进行间接补贴。它们甚至可能与某家公司无关,比如政府可能决定补贴大学的STEM教育项目,以培养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毕业生,其中一些人最终会在目标行业工作。当然,根据现行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这可能不属于可反补贴的那种。


这些策略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其五年计划已经明确了中国人打算创造全球冠军的行业。而且,由你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国目前领先的行业,因此,挑战性颇为明确的。况且,中国本质上也是一个非市场经济,资本主要由政府分配,而不是在市场上自由分配。政府确定受青睐的行业,并确保金融机构向其输送资金。


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产能过剩。政府主导的投资总是超标,创造的产能超过了国内经济的承受能力。其结果是,过剩的产品被出口,而且,往往以倾销方式出现,也就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自然也就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生产商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发生在钢铁和铝业的情况,最终还可能发生在半导体和商业飞机等领域。


上周末,美国和欧盟宣布就钢铝关税达成协议,这是处理这些行业长期产能过剩问题的又一次努力。虽然该协议解决了关税争端,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承诺双方将共同努力,迫使中国减少产能,并倾向于低碳钢。这与我所建议的类似,而且它必须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同样的危机才不会简单地重演。


使这场辩论更加有趣的是,美国决定在它认为对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或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有必要的部门,需要玩同样的游戏。不过,这并不新鲜,因为,美国在调动公共资源追求特定的经济目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林肯政府,尽管是直到最近它才变得不受欢迎了。例如现在,我们即将把数十亿美元投入到半导体的开发和生产中,以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我们也正在制定更多的激励措施,以转向电动汽车等"绿色"技术。


这就提出了一些尴尬的问题:我们提供补贴是否就是"好"的,而别人提供补贴是否就是"坏"的?而且,如果补贴是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目标,如缓解气候变化,那么补贴是否就是合理的?


当我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任职时,我们定期举行关于中国经济策略的听证会,证人提出了一连串损害我们的经济扭曲的中国做法。然而,当被问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时,通常的回答是,我们应该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显然,这种回答会让死去的经济学家在坟墓里翻滚。


目前的贸易规则,只是部分地反映了这些当代的现实。通过禁止与出口相关的补贴,以及要求确定损害作为在其他情况下征收反补贴税的前提条件,这些规则为政府如何构建其干预措施提供了有用的指导。然而,区分制造业中的"好"和"坏"补贴可能会很困难。如果只是在气候方面或者公共卫生方面,值得尝试以多边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做不到,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依靠一个伤害测试,来区分什么是可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