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我是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不是企业法人)

唐荣芬(左一)在加工厂细看茶叶质量。


茶园一角。


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唐荣芬的身影。


文/杨 波 张建辉 图/刘 旭


从青葱学子到一线工人,从销售员到公司高管,从公司老总到产业致富带头人,他十年打拼、十年积累,返乡创业种白茶,带领深山百姓摆脱贫困,走上产业致富道。


现年36岁的唐荣芬是泸溪县兴隆场镇密灯村的一名青年党员、村委委员、州十二届人大代表,“浙江浩缘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密灯众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2018年,怀着造福乡亲的赤子之心,他毅然返乡创业,引白茶于密灯安家,抒写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奋斗故事。


心怀桑梓 青年返乡创新业


“小家富而不忘乡邻”。回想返乡种植白茶的初衷,唐荣芬说,我爷爷是一位老党员,担任过30多年的村支书。任期内,修路、改电、建学校、兴产业……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临终前,他叮嘱我说,“个人富了不算富,有机会要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2018年,唐荣芬从浙江回到家乡。彼时,他已是2家公司的董事长,堪称大山飞出的“金凤凰”。回乡创业,选准项目是关键。为此,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密灯村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优良,非常适宜白茶种植。为科学验证,他还特地把村里的土壤“打包”带到浙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发现土壤富含硒元素。且浙江沿海地区白茶市场前景广阔,这愈加坚定了他回乡种茶的信心。


说干就干,他克服与妻儿长期两地分居的困难,回到家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开垦荒地1500亩种植白茶。翻土除草、深施肥料、喷药封园,在他的精心培管下,2020年,白茶始摘产值收入400万元,创业有道,尝到甜头后,他决定带领乡亲们大干一场。


扩面强链 支部引路富乡邻


生产互助产业兴、遍地葱茏土生金。2019年,他成立密灯众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一体化服务。经过村支“两委”商议,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采取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委托帮扶的模式,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组建“党支部 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扩大白茶种植。全村41名党员,组成产业规划、项目推进、务工保障、财务监管4个产业党小组,精细化分解产业发展任务,让每个党小组都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党群抱团发展,目前,全村白茶种植面积达4200亩,2021年白茶销售额达1800万元,全村850户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白茶基地劳务用工累计超过10000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6个村230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


工作中,唐荣芬不仅充当茶园管理员,还免费向村民传授白茶育苗、采摘、制作等技术。目前,全村8名年轻党员返乡种植白茶,创立合作社4家。全村形成了以“党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为骨干、种植户为支撑”的白茶产业发展体系。


以茶兴业 党建花开春满园


清明时节,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置身于兴隆场镇密灯村茶场,环视四周满眼茶树,凉风吹过,茶香扑面,沁人心脾。好山好水出好茶,遍山萌发“黄金芽”。如今,荒山成了茶园,茶叶富了茶农。


白茶与密灯村种下了不解之缘,更成了泸溪县推进产业振兴的新生产业,按照“支部牵头、联村并进、优势互补”的发展思路,该县充分发挥党组织产业规划、资源调配、要素保障等核心统领作用,推动白茶产业从个体发展到整体规划,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全县11个乡镇白茶种植面积达1.83万亩,其中百亩以上种茶大户20户,千亩以上种茶大户2户。


“未来5年,我将围绕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做好茶文章,建设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生态旅游、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白茶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秀美密灯、生态茶乡’,让家乡的产业更旺、环境更美、乡风更淳、乡亲更富。”采访中,唐荣芬信心满满地说到。


(湘西网-团结报)


(杨 波 张建辉)


(孙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