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中国证券报》4日刊发文章《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建议:丰富国债期货品种体系 积极研究引入境外交易者》。文章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快,在巩固全球第二大市场地位的同时,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持有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依托现货市场的雄厚基础和开放环境,进一步推动债券衍生品市场开放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图片说明)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
近年来,我国陆续上市5年期、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货,市场运行稳定,对于促进国债发行、提升国债市场流动性、便利市场主体管理利率风险、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交易所和监管机构积累了风险控制和监管经验。然而,与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实际需求相比,国债期货市场仍存在品种结构不适应等问题。
姜洋认为,一方面,应持续丰富国债期货品种体系。建议证监会指导中金所做好远端利率期货、国债期权等新品种研发设计,充分论证产品方案,积极争取品种尽快落地。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做好品种上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国债期货期权品种上市,通过期限品种创新更好覆盖利率曲线。
另一方面,应积极研究探索国债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对外开放。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地位提升,持有人民币的境外市场主体管理人民币投资产品利率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议证监会牵头,协调相关各方积极研究国债期货通过特定品种方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境内风险对冲工具,丰富投资者结构,助力国债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