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儒林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儒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職貢(职贡),◆古代稱藩屬或外國對於朝廷按時的貢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磔迦國》:“[摩揭陀國][婆羅阿迭多王]崇敬佛法,愛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職貢。”○[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山海若時共職貢,郊原何處有戈兵。”○《清史稿‧禮志十》:“厥後至者彌眾,乃令各守疆圉,修職貢,設理藩院統之。”


知貢舉(知贡举),◆[唐][宋]時特派主持進士考試的大臣。○[清]代會試的知貢舉多於一二品大臣中簡派,[滿][漢]各一,僅管考場事務,不負閱卷取士之責。○[清][趙翼]《陔餘叢考‧禮部知貢舉》:“[唐]初明經進士,皆考功員外郎主試事。○[開元]二十四年,考功員外郎[李昂]為舉人詆訶,帝以員外郎望輕,遂移貢舉於禮部,以侍郎主之,後世禮部知貢舉自此始。然其時知貢舉者即主司,後世則知貢舉者但理場務,而主試則別命大臣。按[唐]制,知貢舉亦有不專用禮部侍郎而別命他官者……[五代]時亦或以他部尚書、侍郎為之,此又近代別命大臣主試之始也。”○《紅樓夢》第一一九回:“知貢舉的將考中的卷子奏聞,皇上一一的披閱。”


正貢(正贡),◆謂正途出身的貢生。別於例貢(即捐納取得的貢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我今年正貢須赴京廷試。”


珍貢(珍贡),◆珍貴的貢品。○[晉][王嘉]《拾遺記‧魏》:“殊方珍貢,府無虛月。”○《新唐書‧陸贄傳》:“今師旅方殷,瘡痛呻吟之聲未息,遽以珍貢私別庫,恐群下有所觖望,請悉出以賜有功。”


章貢(章贡),◆[章水]和[貢水]的並稱。亦泛指[贛江]及其流域。○[宋][蘇軾]《鬱孤臺》詩:“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陳毅]《過太行山書懷》詩:“突圍到[章][貢],埋伏到[九嶷]。”


責貢(责贡),◆責令進貢。○[宋][梅堯臣]《宣州雜詩》之六:“包茅曾責貢,香草自持紉。”○[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顧夢圭》:“[武祥]疏言:‘伏望亟賜罷採(蚌珠),以寬民力。’不報,責貢如初。”


御貢(御贡),◆向朝廷進獻。


游貢(游贡),◆[孔子]的學生[子游]([言偃])和[子貢]([端木賜])的並稱。○[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詩見和因復次韻贈之》:“慚非大廈任帡幪,恥作小璣號[游][貢]。”


選貢(选贡),◆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生員的一種。○[明]代在歲貢之外考選學行兼優者充貢,稱選貢。○《明史‧選舉志一》:“[弘治]中,[南京]祭酒[章懋]言:‘……乞於常貢外,令提學行選貢之法,不分廩膳、增廣生員,通行考選,務求學行兼優、年富力強、累試優等者,乃以充貢。’”按,[清]代定拔貢、優貢之制,亦由此而來。


修貢(修贡,◆獻納貢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遣中書侍郎[馮延魯]修貢於朝廷。”○《明史‧唐胄傳》:“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貢而已,兵不必用,官亦無容遣。”




鄉貢(乡贡),◆1.[唐]代不經學館考試而由州縣推薦應科舉的士子。○《新唐書‧選舉志上》:“[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統序科第》:“自[武德]辛巳歲四月一日,敕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為鄉里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斯我[唐]貢士之始也。”◆2.指由州縣選送。○[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緣今年舉期已近,伏請去上都五百里內,特許非時收補;其五百里外,且任鄉貢。”○《新唐書‧鍾傳傳》:“[廣明]後,州縣不鄉貢,惟[傳]歲薦士,行鄉飲酒禮。”◆3.指鄉試。○[明][葉盛]《水東日記‧黃希聲》:“[黃鐸]字[希聲],[永樂]中鄉貢舉人。”○[清][方文]《送姚彥昭還里兼懷陳二如都下》詩:“才高轉不得科第,同時鄉貢良可哀。”


物貢(物贡),◆《周禮》所稱九貢之一,指雜物魚鹽橘柚等。○《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九曰物貢。”○[鄭玄]注:“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王貢(王贡),◆1.指古代少數民族按時向天子朝貢。北狄嗣君繼位始一朝見曰王:南夷六年一朝見曰貢。○《資治通鑒‧漢宣帝甘露二年》:“故要荒之君,必奉王貢。”○[胡三省]注引《國語》:“[祭公謀父]曰:‘蠻夷要服,戎狄荒服。要服者貢,荒服者王。’”◆2.[漢][王吉]與[貢禹]的並稱。○《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王吉]字[子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晉][葛洪]《抱樸子‧交際》:“恥令[譚][青]專面地之篤,不使[王][貢]擅彈冠之美。”○[唐][呂溫]《代辛將軍與普潤劉尚書書》:“雖[管][鮑]在[齊],載深知我之感;[王][貢]仕[漢],有切彈冠之善。”○[清][袁枚]《寄莊容可撫軍一百韻》:“[尹][邢]寧避面,[王][貢]約騰驤。”


土貢(土贡),◆古代臣民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語出《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漢書‧匈奴傳下》:“物土貢,制外內。”○[顏師古]注:“物土貢者,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貢之也。”○[宋][曾鞏]《福州擬貢荔枝狀》:“臣竊以《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則百果之實列於土貢,所從來已久。”○[宋][趙昇]《朝野類要‧土貢》:“土貢,諸州歲貢土產之物也。即[夏禹]‘任土作貢’之義。”○[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田制三》:“[嘉靖]末行一條鞭法,通府州縣十歲中夏稅、秋糧存留起運之額,均徭、里甲、土貢、顧募、加銀之例,一條總徵之。”


通貢(通贡),◆猶進貢。○[明][王瓊]《雙溪雜記》:“至[弘治]十一年,[阿黑麻]因不得通貢,自將[陝][巴]送回,復立[土魯番],通貢如舊。”○[清][大汕]《海外紀事》卷三:“向化之心雖有,為小國從未請命通貢。”


歲貢生(岁贡生),◆即歲貢。○《大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教官及在籍恩貢生、歲貢生、監生,願就本省鄉試者,均許與生員一體考送,卷面書‘官’字、‘貢’字、‘監’字,另案發落。”○[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山東][淄川]人,幼有軼才,老而不達,以諸生授徒於家,至[康熙]辛卯始成歲貢生。”參見“歲貢”。


歲貢(岁贡),◆1.古代諸侯或屬國每年向朝廷進獻禮品。○《國語‧周語上》:“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唐][韓愈]《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明州]歲貢海蟲、淡菜、蛤蚶可食之屬,自海抵京師。”○《宋史‧食貨志下一》:“[全州]歲貢班竹簾,[簡州]歲貢綿紬。”◆2.古代諸侯郡國定期向朝廷推薦人才的制度。○《漢書‧食貨志上》:“諸候歲貢少學之異者於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後漢書‧蔡邕傳》:“臣聞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李賢]注引《尚書大傳》:“古者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貢士。”○[唐][張繼]《送顧況泗上覲叔父》詩:“[吳]鄉歲貢足佳賓,後進之中見此人。”◆3.科舉時代貢入國子監的生員的一種。○[明][清]兩代,每年或兩三年從府、州、縣學中選送廩生升入國子監肄業,故稱。○[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褚生》:“後[呂]以歲貢,廷試入都。”◆补证条目■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国师阅文偶误》:“成化間,吴文定以歲貢入都,年已五十餘,長沙李文正即以會、狀兩元許之。其時文有定價如此。”


輸貢(输贡),◆納貢。○《遼史‧地理志序》:“東朝[高麗],西臣[夏國],南子[石晉]而兄弟[趙宋],[吳越]、[南唐]航海輸貢。”


試貢(试贡),◆科舉時期州縣選送貢士進京參加會試。○《元史‧選舉志一》:“歲終試貢,員不必備,惟取實才。”


時貢(时贡),◆四時的進貢。○[唐][司空圖]《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上勤時貢,下贍軍須。”


食貢(食贡),◆靠臣屬貢納的租賦物品而生活。○《國語‧晉語四》:“公食貢,大夫食邑。”


上貢,◆献上贡品。○宋钱易《南部新书》辛:“余久主判户部,逐年所上貢,此物咸絶,但杭州進糟瓜耳。”○明张岱《陶庵梦忆·严助庙》:“雞、鵝、鳧、鴨之屬,不極肥不上貢。”○刘索拉《女贞汤》二:“大岛人拜猪龟为神,凡上山路过深潭的人都得冲着潭水或作揖或磕头或行注目礼,烧香上贡的人更是不断。”亦比喻向上级机关或有权势的人送礼,以求得照顾。○毕淑敏《原始股》二:“下属的单位,经常给部里上贡。”○《人民日报》1995.1.22:“一些单位每到年关,都要制定送礼战略,然后兵分多路携带各种礼品及红包去上级机关‘上贡’。”


賞貢(赏贡),◆頒賞與朝貢。○[明][張瀚]《松窗夢語‧西番紀》:“余以西戎役屬[匈奴]最能為患,所從來久遠,而國家僅以賞貢羈縻之,豈足為制馭之長策也。”


山貢(山贡),◆謂山中的物產。○[元][馬祖常]《寄隱士》詩:“葛花藤蔓供山貢,菰米蓮房給水珍。”


入貢(入贡),◆1.向朝廷進獻財物土產。○《周禮‧秋官‧小行人》:“令諸侯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籍禮之。”○《漢書‧匈奴傳上》:“﹝[武王]﹞放逐戎夷[涇][洛]之北,以時入貢,名曰荒服。”○[宋][蘇軾]《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之一:“臣伏見[高麗]人使,每一次入貢,朝廷及[淮][浙]兩路賜予餽送燕勞之費,約十餘萬貫,而修飾亭館,騷動行市,調發人船之費不在焉。”○[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五‧荷蘭刀劍》:“[康熙]六年,[荷蘭國]入貢,其貢物有劍八枚。”◆2.謂貢士入京參加會試。貢士,指鄉貢考試合格者。○[唐][齊己]《荊州貫休大師舊房》詩:“入貢文儒來請益,出官卿相駐過尋。”


任土作貢(任土作贡),◆依據土地的具體情況,制定貢賦的品種和數量。○《書‧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孔]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漢書‧地理志上》:“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晉][左思]《三都賦序》:“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辨物居方,《周易》所慎。”○[明][馮夢龍]《智囊補‧上智‧蔣恭靖》:“公曰:‘古任土作貢,出於殊方,而故取於[揚]([揚州]),守臣不知也。’”[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田制三》:“古者任土作貢,雖諸侯而不忍強之以其地之所無,況於小民乎!”亦省作“任土”。○《周禮‧地官‧載師》:“載師掌任土之法。”○[鄭玄]注:“任土者,任其力勢所能生育,且以制貢賦也。”○[孫詒讓]正義:“《大宰》注云:‘任,猶倳也。’力謂性力肥磽,勢謂形勢高下,生育若農田生九穀、場圃育草木、山澤各有生育之材物,皆任之以倳,立其功業也。○《書‧禹貢敘》云:‘任土作貢。’[孔]疏引[鄭]注云:‘任土謂定其肥磽之所生。’亦即此義。”○《文選‧左思<蜀都賦>》:“任土所麗,眾獻而儲。”○[劉逵]注:“任土,任其土地所生也。○《尚書》所謂任土作貢也。”


秋貢(秋贡),◆1.秋季進貢。○[唐][皮日休]《惜義鳥》:“[商]人每秋貢,所貴復如何?”◆2.[唐][宋]時州府向朝廷薦舉會試人員的選拔考試。因於秋季舉行,故稱。○[唐][喻鳧]《送友人下第歸寧》詩:“旋應赴秋貢,詎得久承歡。”○《宋史‧選舉志二》:“舊制,秋貢春試,皆置別頭場,以待舉人之避親者。”


器貢(器贡),◆謂貢獻天子或諸侯的宗廟用器。一說為進貢供製禮器的材料。


納貢(纳贡),◆1.古代諸侯向天子貢獻財物土產。○《史記‧齊太公世家》:“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晉書‧潘岳傳》:“方今四海會同,九服納貢。”○[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奏言‘[山東]吏治廢弛,借納貢名,貪婪無厭。’”[韓北屏]《非洲夜會‧酋長的故事》:“[鄧克拉土邦]時時蹂躪森林地帶的其他土邦,要它們輸誠納貢。”◆2.[明]代科舉制度准許人捐納錢財入國子監,由生員捐納者稱納貢,而由普通民人捐納者稱例監。○[清]代有例貢,性質相近。○《明史‧選舉志一》:“生員曰貢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胡四娘》:“[東海][李蘭臺]見而器之,收諸幕中,資以膏火,為之納貢,使應[順天]舉。”


款貢(款贡),◆歸附進貢。○[明][張居正]《番夷求貢疏》:“待其既敗,而後撫之,則彼之感德愈深,而款貢可以堅久。”○《明史‧外國傳一‧廣西土司三》:“兵科給事中[張輔之]、[遼東]都御史[趙燿]皆言款貢不可輕受。”


科貢(科贡),◆1.科舉制度中,府州縣舉薦人才進入國子監習業,謂之“科貢”。後亦泛指科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豈似科貢的人,一勾了帳。”○《明史‧選舉志一》:“祭酒[林瀚]以坐班人少,不敷撥歷,請開科貢。”○[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官常二》:“[隋][唐]以降,科貢之勢重,而吏之選益輕矣。”◆2.指貢生。○《明史‧選舉志一》:“[弘治]中,[南京]祭酒[章懋]言:‘[洪][永]間,國子生以數千計,今在監科貢共止六百餘人,歲貢挨次而升,衰遲不振者十常八九。’”


考貢(考贡),◆考試生員以備充任貢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此時家中官事未決,恰值宗師考貢。”


就貢(就贡),◆應舉。○[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汪遵》:“[遵]初與鄉人[許棠]友善……[棠]時先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滻]間,忽遇[遵]於途,行李索然。○[棠]訊之曰:‘[汪]都何事來?’[遵]曰:‘此來就貢。’”


九貢(九贡),◆[周]代徵收貢物的九種類別。亦泛指進貢。○《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物貢。”○《晉書‧食貨志》:“昔[周][姬公]制以六典,職方陳其九貢,頒財內府,永為不刊。”○《舊唐書‧昭宗紀》:“且四海之內,創痏猶殷,九貢之邦,綱條未理。”○[章炳麟]《封建考》:“邦國既有九貢,其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宮簡事希。”


九白之貢(九白之贡),◆[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貢朝廷白色駝、馬共九匹,稱為“九白之貢”。○《清文獻通考‧輿地二四》:“﹝[喀爾喀]﹞為西北強國,共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謝圖汗],東曰[車臣汗],西曰[扎薩克圖汗]……[崇德]三年,三汗並遣使入朝,定各貢白馬八,白駝一,謂之九白之貢,歲以為常。”


進貢(进贡),◆1.古時謂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羅浮]甘子,[開元]中方有,山僧種于[南樓寺],其後常資進貢。”○《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元來[波斯館],都是四夷進貢的人,在此販賣寶貨。”○《朱元璋傳》第四章二:“內地土司要定期進貢,酋長的繼承要得到朝廷許可。”◆2.猶送禮。○[賈植芳]《在亞爾培路二號‧集體生活》:“我們抱着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見解,不得不湊錢進貢。”○《人民文學》1979年第9期:“和[王守信]的燃料公司一樣,電業部門也要不斷給‘上頭’進貢。”◆3.猶供給。○[周立波]《山鄉巨變》下二十:“他不願意眼看這副熏得黑黃的腰舌落在繼母女兒的手裏,但也不想進貢自己的肚子,他認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解貢(解贡),◆古代地方向朝廷選拔薦送人才。○《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遇本道按察司及本路總管府歲貢之時,仰本司、本路行下本學教授於係籍學生內,選使行義修明、文筆優贍、深通經史、曉達時務可以從政者,保申本路官司,再行體覆相同,然後解貢。”


講貢(讲贡),◆講和入貢。○《明史‧外國傳一‧朝鮮》:“時廷臣交章,皆以罷封貢、議戰守為言。八月,[養謙]奏講貢之說,貢道宜從[寧波],關白宜封為[日本]王,諭[行長]部[倭]盡歸,與封貢如約。”


計貢(计贡),◆1.指州郡的年終上計和貢獻方物。○《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傳[淵]首[洛陽]”[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載中領軍[夏侯獻]表曰:“[公孫淵]昔年敢違王命,廢絕計貢者,實挾兩端。既恃阻險,又怙[孫權]。故敢跋扈,恣睢海外。”◆2.指州郡隨年終上計貢舉的人材。○[唐][薛登]《請選舉擇賢才疏》:“故計貢之賢愚,即州將之榮辱;穢行之彰露,亦鄉人之厚顏。”參見“計偕”。


貨貢(货贡),◆指金、玉、龜、貝等珍貴貢品。○《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六曰貨貢。”○[鄭玄]注:“貨貢,金、玉、龜、貝也。”○[南朝][梁][劉潛]《謝鄱陽王賜缽啟》:“珍窮貨貢,製極範金。”


畫土分貢(画土分贡),◆[中國]古代實行分封制,天子劃分封地給諸侯,諸侯定期向天子朝貢。○[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編序說:“而在《禹貢》裏面所謂[荊州]、[青州]、[揚州]、[徐州]等等,居然已經畫土分貢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海貢(海贡),◆謂海味貢品。○《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食舉歌之四》:“[荊]包畢至海貢陳,用之有節德無垠。”


貢主(贡主),◆主考官。○[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摺:“小生[崔通],攛過卷子,今場貢主呼喚,須索走一遭去。”○[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一摺:“我與今場貢主說了,大大的與你個官做,小的每便寫個帖兒,寄與今場貢主去。”


貢職(贡职),◆貢賦;貢品。○《穀梁傳‧莊公三十年》:“貢職不至,[山戎]為之伐矣。”○[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摧易》:“[宋]興,既收[南越]之地,而[交阯]奉貢職,海外之國,亦通關市。”○[清][黃以周]《軍禮司馬法考徵下》:“或起兵以征不義,廢貢職則討,不朝會則誅,亂適庶則縶,變禮刑則放。”參見“職貢”。


貢珍(贡珍),◆進貢的珍寶。○[漢][班固]《東都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貢院(贡院),◆1.科舉時代考試士子的場所。○[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開元]二十四年,考功郎中[李昂],為士子所輕詆。天子以郎署權輕,移職禮部,始置貢院。”○《明史‧選舉志二》:“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葉聖陶]《線下‧馬鈴瓜》:“從我家到貢院前,不過一里光景的路,是幾條冷落的胡同。”◆2.[日本]接待[漢]人的客館。○[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二:“近見[梁孝廉][處素]《題汪亦滄<日本國神海編>》云:‘貢院繁華繫客情,朝朝應辦幾番更……’‘貢院’者,館[唐]人處也。”


貢元(贡元),◆對貢生的尊稱。○[元][柯丹丘]《荊釵記‧慶誕》:“昔在[鴻門],忝考貢元。”○《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到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許政揚]注:“貢元,對貢生的一種尊稱。”○《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後邊[張興]攛出來道:‘我相公是今年貢元,上京廷試的。’”


貢御(贡御),◆進貢。○《後漢書‧袁紹傳》:“[紹]既并四州之地,眾數十萬,而驕心轉盛,貢御稀簡。”○《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索頭][什翼犍]疲病昏悖,雖乏貢御,無能為患,而勞兵遠戍,有損無益。”○[胡三省]注:“御,進也。”


貢餘(贡余),◆1.[宋]時對待補太學生的嘲謔語。○[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二:“[淳熙]丁酉,議者以混補太學,人數猥冗,遂立待補太學生之法。以終場人數定其額,百人取三,繼又倍之。預選者,是亦薄收場屋之效。時多嘲謔之語。獨司業[計]公[衡],名之曰‘貢餘’,尤覺雋永。”◆2.御膳賜及民間者謂貢餘。○[元][楊允孚]《灤京雜詠》之九十:“御饌官廚不較餘,[金門]掌膳意勤如,更分光祿瓶中酒,爛醉歸時月上初”原注:“凡御膳及民間者謂之貢餘。”◆3.紙名。○[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四》:“澄心堂紙之外,[蜀]有玉版,有貢餘,有經屑,有表光。”




貢遺(贡遗),◆進貢、饋贈的禮物。○《三國志‧魏志‧田疇傳》:“[烏丸]、[鮮卑]並各遣譯使致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為寇。”


貢選(贡选),◆州郡向中央舉薦選拔的人材。○[漢][王符]《潛夫論‧班祿》:“乃惟慎貢選,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職。”○[南朝][梁][何遜]《與建安王謝秀才箋》:“將以允應貢選,待問[金門]。”○《明史‧選舉志一》:“八年從祭酒[倪元璐]言,以貢選為正流,援納為閏流。”


貢新(贡新),◆1.進貢新熟稻米。○[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稅熟貢新,勸賞黜陟。”◆2.茶名。○[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網至十網,小團至大團而止,第一名曰試新,第二名曰貢新。”一說為進獻的新茶。○[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其大樹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長半寸許,採之浸水中,俟及半斤,方剝去外包,取其心如鍼細,僅可蒸研以成一胯,故謂之‘水芽’,然須十胯中入去歲舊‘水芽’兩胯,方能有味。初進止二十胯,謂之‘貢新’。”


貢獻(贡献),◆1.進奉;進貢。○《國語‧吳語》:“[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後漢書‧班固傳下》:“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詔問群僚。”○[清]揆敘《鷹坊歌》:“憶昔[遼]代最珍貴,[女直]貢獻交相望。”○[馬南村]《燕山夜話‧“玉皇”的生日》:“人們在這一天,都得恭恭敬敬地去向‘玉皇上帝’叩頭行禮,貢獻祭品,祈求上天降福消災。”◆2.貢品。○《漢書‧鮑宣傳》:“上冢有會,輒太官為供。海內貢獻,當養一君,今反盡之[賢]([董賢])家,豈天意與民意邪!”○《新唐書‧楊炎傳》:“四方貢獻,悉入內庫,權臣巧吏,因得旁緣,公託進獻,私為贓盜者,動萬萬計。”○[清][昭槤]《嘯亭雜錄‧李昭信相公》:“然性驕奢貪黷,竭民膏脂,又善納貢獻,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從風而靡,識者譏之。”◆3.拿出物資、力量或意見、經驗等獻給國家或公眾。○[葉聖陶]《倪煥之》十九:“當然,他所期望於她的是贊許他的大計劃,或者加以批評,或者貢獻些意見,使他的精神更為煥發,他的計劃更為周妥。”○[鄒韜奮]《學生救亡運動》:“我們對於參加這個運動的青年同胞們也有三點要貢獻。”○[郭沫若]《虎符》第二幕:“[侯嬴]:公子,我倒還想貢獻一點意見。”◆4.對國家或公眾所做的有益的事。○[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周恩來]《致柯棣華大夫家屬的慰問信》:“[柯大夫]曾予[華北]敵後[五臺區]最需要幫助的軍民以無可比擬的貢獻。”○[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我是說,我對祖國的貢獻太小太小了。’他的聲調裏充滿着難過。”


貢賢(贡贤),◆薦舉賢人。○[漢][馬融]《忠經‧報國》:“報國之道有四:一曰貢賢。”○[鄭玄]注:“進得其才,君可端拱。”


貢喜(贡喜),◆見“貢公喜”。


貢物(贡物),◆封建時代官吏、人民或屬國獻給帝王的物品。○[清][王士祿]《詔罷高麗貢鷹歌》:“[西旅]之獒[越裳]雉,貢物各各因其方。”


貢文(贡文),◆舉子應禮部試時所作的詩文。○[唐][盧綸]《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覲》詩:“貢文齊受寵,獻禮兩承歡。”


貢土(贡土),◆1.謂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方位取一色土授之,供其立社設壇。○《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唐][孔穎達]疏:“貢土之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蔡邕]《獨斷》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歸國以立社。”后亦指分封。○[清][胡敬]《題蘇文忠公表忠觀碑拓本》詩:“[徐州]仍貢土,[唐叔]舊分桐。”◆2.進貢泥土。○[宋][錢易]《南部新書》丁:“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安縣]貢水。”




貢書(贡书),◆1.貢士的名冊。○[唐][陸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時將主試貢士》詩:“雲似無心水似閒,忽思名在貢書間。”◆2.稱州府呈報給禮部的參加會試的舉人名冊。○[宋][文同]《文安縣君劉氏墓志銘》:“故其子[天啟],嘗預郡府貢書,占在高等,天人教之也。”◆3.寫信給對方的敬稱。○《藝風堂友朋書札‧鄧嘉緝六》:“嗣復貢書,未荷賜答。”


貢試(贡试),◆選拔貢士的考試。○《元史‧選舉志一》:“其貢試之法,從監學所擬,大概與前法略同,而防閑稍加嚴密焉。”


貢事(贡事),◆獻納財物之事。○《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產],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孔穎達]疏:“盟主會合諸侯,限藝貢賦之事,使貢賦有常,是為禮也。”


貢市(贡市),◆外國或異族商人隨貢使到指定地點進行的貿易。○[明][張居正]《答吳環洲》:“屬夷處置適宜,則土虜之真情可得,而兩鎮之貢市愈堅,當今邊務,莫要於此矣。”○[明]徐光啟《海防迂說》:“論者徒恐貢市往來,道之入寇。”○《明史‧外國傳三‧日本》:“乃裝巨舟,遣其屬[善妙]等四十餘人隨[直]等來貢市,於三十六年十月初,抵[舟山]之[岑港]。”


貢士(贡士),◆1.舊指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禮記‧射義》:“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孔穎達]疏:“諸侯三年一貢士於天子也。”○《後漢書‧王符傳》:“其貢士者,不復依其質幹,準其才行,但虛造聲譽,妄生羽毛。”○[唐][元稹]《戲兵部馬射賦》:“貢士之程,職司其舉。”○《明史‧太祖紀三》:“二月丙申,初命天下學校歲貢士於京師。”◆2.指所薦舉之人。○《陳書‧宣帝紀》:“辨方分職,旰食早衣;傍闕爭臣,下無貢士。”◆3.[清]制,會試中式者為貢士。○《清史稿‧選舉志三》:“次年試舉人於京師,曰會試,中式者為貢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此刻要他寫一張借據,那可就比新貢士殿試寫一本策還難點了。”○[嚴復]《救亡決論》:“至於成貢士,入詞林,則其號愈榮,而自視也亦愈大。”


貢使(贡使),◆進貢的使臣。○《宋史‧錢惟演傳》:“事不驗,[木征]怒,留貢使。”○《明史‧外國傳三‧日本》:“廷議敕[朝鮮]覈實,令擇老成識大體者充使,不得仍前肆擾,既而貢使亦不至。”○[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論朝鮮商約界務稟》:“[忠]查[朝鮮]土產極少,惟紅參為大宗,民間不得私售,每年開採,由公家收齊,交貢使攜至[北京]出售。”


貢實(贡实),◆表達誠心。○[宋][司馬光]《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人雖不言,能不內愧,是用輸肝瀝膽,貢實自歸。”


貢詩(贡诗),◆獻詩。古代的一種制度。將地方上的民情風俗.寫在詩裡,進獻給朝廷,以達到諷諫或歌頌的目的。○[隋][王通]《中說‧問易》:“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別久矣!”


貢聲(贡声),◆以賣唱為業的人。○[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業唱歌者,[沈亞之]目為‘聲家’,又曰‘聲黨’,又曰‘貢聲’。”


貢生(贡生),◆指科舉時代,考選府、州、縣生員(秀才)送到國子監(太學)肄業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今本不敢造次,只因貢生赴京缺費,意欲求公祖大人發還此一項,以助貢生利往。”○《儒林外史》第三回:“會試舉人,變作秋風之客;多事貢生,長為興訟之人。”○[沈從文]《從文自傳‧我的家庭》:“外祖[黃河清]是本地最早的貢生,守文廟作書院山長,也可說是當地唯一讀書人。”


貢人(贡人),◆由府、州、縣推薦到朝廷的人士。○[明][董其昌]《學科考略‧貢士》:“[武后]時,[劉承慶]疏:‘伏見比來天下所貢物,至元日皆陳在御前,惟貢人獨於朝堂拜,恐所謂重物輕人,請貢人列方物之前。’從之。”


貢情(贡情),◆謂獻出忠誠。○《韓非子‧揚權》:“二者誠信,下乃貢情。”○[王先慎]集解:“貢謂陳見也。”


貢品(贡品),◆封建時代官吏、人民或屬國獻給帝王的物品。○《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官手工業工場的生產,是不須計較成本的,因為一切勞動力和原料都可以向人民無代價徵發或由全國各地以貢品的方式供應。”○《花城》1981年第4期:“舊時代,封建統治者向這個極北的省分勒索了名目繁多的貢品。”


貢納(贡纳),◆納貢,進貢。○[劉師培]《文說》:“甚至加虛鍊飾,博采諛言,喻過其體,詞沒其義:論逆臣則稱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記貢納必飾百牢,敘朝會必稱萬國。”○[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龜甲、鯨魚骨、鱘魚骨、海貝、玉石等,有的產於[東海]或[南海],有的產於西北。這些都是[商]朝通過交換或貢納方式得來的,說明[商]朝的影響遠遠超出其統治區域。”


貢墨(贡墨),◆用以進貢之墨。後亦稱名貴的墨。○[明][高濂]《遵生八箋‧燕閑清賞‧論墨》:“[張遇]造易水貢墨,[懷民]遺[東坡]墨名青煙煤。”


貢禮(贡礼),◆進貢的禮物。○《宋史‧外國傳七‧日本》:“以[孫忠]乃海商,而貢禮與諸國異,請自移牒報,而答其物直。”○[聞一多]《紅燭‧貢臣》:“我的王!我從遠方來朝你,帶了滿船你不認識的,但是你必中意的貢禮。”


貢款(贡款),◆猶貢誠。○《晉書‧張祚傳》:“我[武公]以神武撥亂,保寧西夏,貢款勤王,旬朔不絕。”


貢舉(贡举),◆1.古時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夫選用失於上,則牧守非其人矣;貢舉輕於下,則秀孝不得賢矣。”○[宋][高承]《事物紀原‧學校貢舉‧貢士》:“《周禮‧大司徒》‘邦國舉賢者於王’,則貢舉之始也。”◆2.指科舉考試。○《舊唐書‧玄宗紀上》:“三月乙未,始移考功貢舉,遣禮部侍郎掌之。”○[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吏皂隸,未嘗無人,而況於學校貢舉乎?”[清][盧文弨]《應殿試策》:“雖然貢舉者,取士之法也,而教之則在於平日。”


貢進(贡进),◆猶進貢。○[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福建]例貢荔枝,[道光]元年經[顏制軍][檢]奏罷。昔[宋][洛陽相公]猶以貢進牡丹招同時詩人譏刺,若制軍乃不愧忠孝家矣!”◆补证条目■犹进贡。○《普曜经·六年勤苦行品》:“時尼連江水中龍妻從地化出,以微妙牀貢進菩薩,菩薩即坐。”○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其所貢進,非忠益也,唯在於新聲艷色,輕體妙手。”


貢金(贡金),◆指進獻銅。○《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


貢監(贡监),◆[明][清]時生員入國子監讀書者叫貢生,又稱“貢監”。○《明史‧選舉志一》:“﹝府、州、縣諸生﹞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儒林外史》第三回:“正值宗師來省錄遺,[周進]就錄了個貢監卷首。”○《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當時就有幾位大老,提起開捐的話,朝廷有主意不肯叫人捐實官,只允了虛銜封典貢監翎枝幾項。”


貢祭(贡祭),◆進貢物品助祭。○《史記‧三王世家》:“竊以為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諸侯各以其職奉貢祭。”


貢計館(贡计馆),◆地方派遣進京貢獻方物的人的住所。在開科取士的時候,則作為各州府應選士子的住所。○[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南朝]有貢計館,在[建康縣]東二里[洲子岸]上,諸州府秀才選舉,皆憩此館。”


貢計(贡计),◆貢物的登記簿。○《晉書‧張寔傳》:“遣督護[王該]送諸郡貢計,獻名馬方珍、經史圖籍于京師。”○《宋書‧明帝記》:“戊午,皇太子會萬國於東宮,并受貢計。”


貢籍(贡籍),◆貢士名冊;貢士行列。○[後蜀][何光遠]《鑒誡錄‧賈忤旨》:“﹝[宣宗]﹞除[島]為[遂州][長江]主簿……[島]因授此官,永離貢籍。”○《宋史‧孫何傳》:“[何]十歲識音韻,十五能屬文,篤學嗜古,為文必本經義,在貢籍中甚有聲。”


貢會(贡会),◆指進貢朝會。○《新唐書‧回鶻傳下》:“其後王室亂,貢會不常,史亡其傳。”


貢行(贡行),◆貢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興哥]道:‘有一位老成朋友姓[張],說是個貢行,要往京廷試,在此經過的。’”參見“貢生”。


貢官(贡官),◆主考官。○[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摺:“妾身是今場貢官的女孩兒,父親呼喚,須索見去。”


貢公喜(贡公喜),◆謂[漢][貢禹]為[王吉](字[子陽])的登用而欣喜。引申為樂於良朋的出仕。○《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是以[王陽]登則[貢公]喜,[罕生]逝而[國子]悲。”○[李善]注:“良朋之道,情同休戚,故[貢禹]喜[王陽]之登朝,[子產]悲[子皮]之永逝也。”○[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亦省作“貢喜”。○[唐][杜甫]《哭韋大夫之晉》詩:“[貢]喜音容間,[馮]招病疾纏。”


貢公(贡公),◆[漢][貢禹]以明經潔行,徵為博士。○[元帝]時累官至御史大夫。屢次上書言朝事得失,主張選賢能,誅奸臣,罷倡樂,修節儉。後世尊稱“貢公”。○[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彭薛]裁知恥,[貢公]未遺榮。”○[明][陸粲]《贈別王直夫》詩:“[嚴子]時閉肆,[貢公]乃彈冠。”參閱《漢書‧王吉傳》。


貢高(贡高),◆佛教語。驕傲自大。○《百喻經‧磨大石喻》:“方求名譽,憍慢貢高,增長過患。”○《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貢高我慢比天長,折挫應交虛見傷。軟弱柔和如似水,此個名為真道場。”○[蔣禮鴻]通釋:“貢高,驕傲自大。”○[明][李贄]《復宋太守》:“如以為大言不慚,貢高矜己,則終將緘默,亦容易耳。”○[章炳麟]《讀佛典雜記》:“貢高傲物,視不己若者不比方人,此我慢意識也。”


貢高,◆骄傲自大;纵横自恣。○《阿閦佛国经》卷上:“其刹衆弟子終無有貢高憍慢。”○《大楼炭经》卷六:“其好顔色者,便自貢高,形笑惡色者。以色自貢高,相形笑故。”


貢服(贡服),◆貢獻服飾。語本《漢書‧元帝紀》“[齊]三服官”[顏師古]注引[李斐]曰:“[齊國]舊有三服之官。春獻冠幘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宋][宋庠]《蠶說》:“方且規規然重商人衣絲之條,罷[齊]官貢服之職。”


貢奉(贡奉),◆獻物給朝廷。○《後漢書‧班超傳》:“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新五代史‧雜傳十七‧盧文紀》:“自[唐]衰,天子微弱,諸侯彊盛,貢奉不至。”○《紅樓夢》第七九回:“凡這[長安],那城裏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裏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


貢法(贡法),◆貢賦之法。○《書‧禹貢》[孔]傳:“[禹]制九州貢法。”○[孔穎達]疏:“[禹]制貢法,故以《禹貢》名篇。貢賦之法,其來久矣,治水之後,更復改新,言此篇貢法,是[禹]所制,非[禹]始為貢也。”○《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宋][朱熹]集注:“[夏]時一夫受田五十畝,而每夫計其五畝之入以為貢……其實皆什一者,貢法固以十分之一為常數。”


貢道(贡道),◆進貢所經的道路。○[宋]程大昌《禹貢山川地理圖‧九州貢道序》:“《禹貢》書法甚簡,而事理無不該具,若不知其簡為該,則九州貢道不明矣。經於貢道,蓋有兩州相因共為一語,又有越數州之遠而互文以見者。”○[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之四:“考[堯]時九州貢道,已有沿海逾陸之文,不憚推挽轉折以達之。”○《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英國]遣其臣[加拉威禮]來[粵]東投書,言[英]太子攝政已歷四年,感念[純皇帝]聖恩,遣使來獻方物,循[乾隆]五十八年貢道,由海洋[舟山]至[天津]赴都。”


貢單(贡单),◆進貢物品的清單。○[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嘉慶]十九年,[英吉利國]遣使臣[羅爾阿美士德]等入貢方物,當時曾得其貢單,今錄於此。”徐珂《清稗類鈔‧朝貢‧琉球貢使》:“兩貢使手捧表文貢單,至頭門,即跪,報名,膝行而進。”


貢船(贡船),◆進貢方物的船隻。○[清][吳偉業]《聞撤織造志喜》詩:“恩詔只今憐赤子,貢船從此罷[黃河]。”


貢誠(贡诚),◆表達真誠之心。○[唐][劉禹錫]《故荊南節度推官董府君墓志》:“中年奉浮圖,說三乘,用是貢誠於清賢,乃被辟書。”○[唐][元稹]《論西戎表》:“今[庸][蜀]有犬吠之警,南蠻絕貢誠之路,陛下又輟邊將以統問罪之師。”


貢場,◆犹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唐张籍《祭退之》诗:“一來遂登科,不見苦貢場。”


貢察(贡察),◆舉薦。亦指所舉薦之士。○《北史‧韓麒麟傳》:“今州郡貢察,徒有秀、孝之名,而無秀、孝之實。”◆补证条目■举荐。○汉《山阳太守祝睦碑》:“州郡以孝貢察,賓于王庭。”


貢茶(贡茶),◆充作貢品的茶葉。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袁高》:“案[唐]制:[湖州]造貢茶最多,謂之‘[顧渚]貢焙’,歲造一萬八千四百斤。”○《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次日,大爺備了八把點銅壺、兩瓶山羊血、四端苗錦、六簍貢茶,叫人挑了,一直來到[葛來官]家。”


貢部(贡部),◆主持貢舉的部門。○《宋史‧范質傳》:“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質]所試文字,重之。”


貢賓(贡宾),◆指參加會試的士子。○[唐][廣宣]《賀王侍郎典貢放榜》詩:“從辭鳳閣掌絲綸,便向青雲領貢賓。”參見“貢主”。


貢表(贡表),◆朝貢的表文。○[清][昭槤]《嘯亭續錄‧本朝待外國得體》:“又[俄羅斯國]未通貢表,故彼此關會不用詔旨。”


共貢(共贡),◆以貢品奉獻。共,通“供”。○《史記‧燕召公世家》:“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


服貢(服贡),◆[周]代九貢之一。進貢絲麻織品。○《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七曰服貢。”○[鄭玄]注:“[鄭司農]云:‘服貢,祭服。’[玄]謂服貢,絺紵也。”○[孫詒讓]正義:“‘服貢,祭服’者,即《禹貢》玄纁玄纖縞之屬。先[鄭]說服貢,亦謂服材,非謂制成衣服。”


奉貢(奉贡),◆1.納貢。○《後漢書‧東夷傳‧夫餘》:“二十五年,[夫餘王]遣使奉貢,[光武]厚荅報之。”○[明][宋濂]《皇太子與高麗王書》:“王處海東,稱藩奉貢於朝廷者五年。”◆2.猶奉獻。○《後漢書‧呂布傳》:“[成]([侯成])分酒肉,先入詣[布]而言曰:‘蒙將軍威靈,得所亡馬,諸將齊賀,未敢嘗也,故先以奉貢。’”


方貢(方贡),◆四方的土貢。亦指方土的貢物。○《周禮‧夏官‧懷方氏》:“懷方氏,掌來遠方之民,致方貢,致遠物,而送逆之,達之以節。”○[唐][盧綸]《送鹽鐵裴判官入蜀》詩:“傳詔收方貢,登車著賜衣。”○[宋][曾鞏]《賜高麗詔》:“而爾東國之君,款誠內附,數遣使者,乘不測之川,獻其方貢。”


恩貢(恩贡),◆[明][清]科舉制度規定,每年由府、州、縣選送廩生入京都國子監肄業,稱為歲貢。凡遇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而頒布恩詔之年,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稱為“恩貢”。○《明史‧選舉志一》:“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品官子弟曰廕監,捐資曰例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恩貢者,國家有慶典或登極詔書,以當貢者充之。”○《清會典‧禮部‧學校》:“凡生員食餼久者,各以其歲之額而貢于太學,曰歲貢。有恩詔則加貢焉,曰恩貢。”


地貢(地贡),◆出自土地的貢物、賦稅。○《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鄭玄]注:“地貢,貢地所生。”○《周禮‧地官‧大司徒》:“乃分地職,尊地守,制地貢,頒職事焉。”○[鄭玄]注:“制地貢謂九職所稅也。”


底貢(底贡),◆進貢。○《書‧禹貢》:“惟箘、簬、楛,三邦底貢,厥名。”○[孔]傳:“三物皆出[雲夢]之澤,近澤三國常致貢之,其名天下稱善。”底,一本作“厎”。○[唐][劉禹錫]《復荊門縣記》:“通外民之底貢,會南藩之述職,故賓禮蕃焉。”


春貢(春贡),◆春季的貢品。○[宋][蘇軾]《次韻李公擇梅花》:“永懷茶山下,攜妓修春貢。”


楚貢(楚贡),◆《左傳‧僖公四年》載,[齊]伐[楚],[管仲]責[楚]不向[周]室納貢苞茅,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茅,指菁茅。後因以“楚貢”稱菁茅。亦泛指貢物。○[北齊][蕭祗]《香茅詩》:“終當入[楚]貢,豈羡詠[陳]詩。”○[唐][杜甫]《夔府書懷四十韻》:“[楚]貢何年絕,[堯]封舊俗疑。”○[仇兆鰲]注引[郭知達]曰:“[楚]貢,如[嶺]南小梗。”


出貢(出贡),◆1.科舉時代,凡屢試不第的貢生,可按年資輪次到京,由吏部選任雜職小官。某年輪着,就叫作“出貢”。○《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鮮于同]﹞年年科舉,歲歲觀場,不能得朱衣點額,黃榜標名。到三十歲上,循資該出貢了。他是個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浙江][溫州府]曾有一個廩膳秀才,姓[韓]名[贊卿],屢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貢,到京赴部聽選,選得[廣東]一個縣學裏的司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隨岑庵]卻認得[金東崖],是那年出貢進京,到監時相會的。”◆2.秀才一經成為貢生,就不再受儒學管教,俗稱“出貢”。○《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還是前年出貢豎旗杆,在他家擾過一席。”


朝貢(朝贡),◆古時謂藩屬國或外國使臣入朝,貢獻方物。○《後漢書‧烏桓傳》:“[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眾向化,詣闕朝貢,獻奴婢牛馬及弓虎豹貂皮。”○[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國朝承平日,外國朝貢,間數年必有之,史策但書某國貢方物而已。”


財貢(财贡),◆財賦貢物。○[宋][曾鞏]《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而獄訟赴訴,財貢輸入,以縣附宣,道路回阻,眾不便利。”○[宋][李覯]《安民策九》:“五曰財貢,謂[荊州]之杶榦栝柏,[揚州]之篠簜也。”


材貢(材贡),◆指木材一類的貢品。○《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五曰材貢,六曰貨貢。”○[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材貢,木材也。”


賓貢(宾贡),◆1.古代地方向朝廷推舉人才時,待以賓禮,貢於京師。○《北史‧循吏傳‧梁彥光》:“及大成,當舉行賓貢之禮,又於郊外祖道,並以財物資之。”○[唐][皇甫曾]《送裴秀才貢舉》詩:“賓貢年猶少,篇章藝已成。”○[清][顧炎武]《菰中隨筆》:“至於郡國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職,何嘗賓貢,亦不試練。”◆2.指別國推舉而來的賢者。○《宋史‧外國傳三‧高麗》:“貢士三等,王城曰土貢,郡邑曰鄉貢,他國人曰賓貢。”○《宋史‧外國傳三‧高麗》:“詔賜[高麗]賓貢進士[王彬]、[崔罕]等及第。”◆3.歸順納貢。○[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舊唐書‧回紇傳》:“於故[單于臺]置[燕然都護府]統之,以導賓貢。”


別貢(别贡),◆指常例以外的貢物。○《宋書‧庾炳之傳》:“[虞秀之]門生事之,累味珍肴,未嘗有乏,其外別貢,豈可具詳。”


包貢(包贡),◆1.《書‧禹貢》:“厥包橘柚錫貢。”謂包裹橘柚而進貢天子。後以“包貢”指進貢。○[宋][黃庭堅]《送張謨河東漕使》詩:“紫參可撅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宋][陸游]《玉局觀拜東坡畫像》詩:“太平極[嘉祐],珠玉始包貢。”◆2.泛指貢品。○[宋][黃庭堅]《曉放汴州》詩:“霜清漁下流,橘柚入包貢。”


拔貢(拔贡),◆科舉制度中選拔貢入國子監的生員的一種。○[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為每十二年(即逢酉歲)一次,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簡稱拔貢。同時,經朝考合格,入選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縣,三等任教職;更下者罷歸,謂之廢貢。參閱[清][福格]《聽雨叢談》卷五、《清史稿‧選舉志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