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资源综合利用计算(资源综合利用计算表)


4月12日,中建政研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林凡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表示:自2020年9月生态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以来,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已经开展了两期。《指南》的发布表明EOD模式探索已经基本成熟,项目的管理也摸索出了规范方法,试点工作可以结束了。


端倪


陈林凡称,此时,EOD模式的常态化初现轮廓。


随后,部分省份推出了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或环保金融项目库建设工作。今年1月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改委以及国开行安徽分行、农发行安徽分行联合发文开展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要求各地市按照动态的原则进行申报,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不限时间不限数量。


当月2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发改委以及国开行山东分行联合发文开展第二批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要求各地市在2月28日之前上报,每个地市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


“两省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的推出,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国家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在申报时间和申报项目数量上的限制,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两级试点申报的格局。” 陈林凡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31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印发《山东省环保金融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出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共同管理环保金融项目库,入库项目将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作为绿色融资主体贷款授信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重要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对入库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服务区域、对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支撑作用、环境效益、公益性等情况,入库项目将分为“优选项目”和“一般项目”,“优选项目”可享受更加优惠的信贷政策支持。


陈林凡认为,山东省《管理办法》虽未明确说明山东省的环保金融项目库是否就是生态环境部《指南》中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但无论如何,即使原本就是两个库,大概率还是会合并或转入。这也意味着,随着生态环境部《指南》的发布,EOD模式的试点申报制将转为常态入库制,而且部分省份也会推出省级入库办法,再次形成两级入库格局。


项目库的“模样”


实际上,生态环保类投资项目的“库”不止《指南》一个。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要求各地加大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该库与《指南》中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是有关系的。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的资金来源为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即通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主要针对公益性生态环保项目。


陈林凡分析,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是中央项目库的一部分。原本中央项目库并没有考虑类似EOD这样兼顾公益促进与产业开发的项目。但是出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考虑,去年4月生态部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指出要在中央项目库中补充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指南》的发布表明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投入使用了。


陈林凡认为,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给EOD模式带来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管理标准化。“一是从线下转为线上。以往的EOD模式试点项目评审采用的都是电子或纸质文件审阅,文件不进专门系统。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要求线上申报、线上提交。系统可以留存各个环节关键信息,便于记录、查阅和追踪。”


“二是评估论证前置。文件提交前,需要经过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论证评估,再提交给金融机构。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来看,各省生态环境厅在评审项目前大概率会与省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商讨,结合金融机构意见对项目进行反复修改,相当于将金融机构意见前置,可大大提高项目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对EOD模式项目的入库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一是项目数量限制。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二是项目总投资限制。地市级及以上政府作为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的EOD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50亿元;区县级政府作为申报和实施主体的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


三是子项目数量限制。《指南》要求项目边界清晰,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之间密切关联、充分融合,避免无关项目捆绑,组合实施的单体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入库红线。如明确指出,除规范的PPP项目外,不涉及运营期间政府付费,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加强重大项目谋划,优化项目建设内容,力争在不依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实现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总体开看,相对试点申报制,《指南》在管理标准化、项目常态化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也保持了相当的谨慎。


要入库吗?


多位从事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人士现在的想法是,要不要入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