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谚(法律谚语或格言)自其诞生以来,饱含人类智慧,自带真理之圣光,可以超越种族或地域的界限,普遍适用于所有试图以法律建立和维持秩序的文明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法谚之于法律人独具魅力,古今中外,许多法律人都不约而同地偏爱在其论著或裁判文书中运用法谚,辨法析理,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尽管人类社会的不同国家存在政治制度差别或意识形态壁垒,然而这种传统却延续至今。正因如此,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中,也不难觅得西方法谚的踪迹。
1.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出处】不详
【释义】法律只保护那些积极主张权利的人,而不保护怠于主张权利的人。任何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否则有可能丧失胜诉的权利。
【用法】常用来论证诉讼时效制度,以说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示例】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申3033号
“有权利必有救济”固然是一个基本法理,但同时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彭文志在超过法律规定的答复期限之后仍然没有收到答复,应当及时寻求司法救济,但其提起本案诉讼时已经超过当时《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三个月的起诉期限。
2.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出处】英文格言: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释义】法律保护如果不够及时,可能导致当事人权利丧失殆尽,造成无法挽回损失,是以迟到的法律保护虽以正义之名行使,但称不上是真正的正义。
【用法】常用来论证诉讼效率,确保法律能够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示例】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筑民一终字第756号
法谚有云:“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从诉讼效率出发,当事人之间的纷争,应尽可能迅速地解决,防止无休无止陷入不必要的争讼之中,一个公告期最低60天,如果再次开庭仍要公告,则不可避免使当事人长时间陷入诉讼中,不利于对方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3.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
【出处】有说该条谚语来自于“德国皇帝与磨坊主的故事”,貌似并无凭据;另一个版本是,该谚语为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所言:“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入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释义】公民的住宅神圣不可侵犯,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私闯他人民宅。引申为公民所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法律对老百姓的权利与国王的权利一视同仁,平等保护,不以其权利人的身份地位差别而有所差异。
【用法】一般用来形容私权,尤其是物权神圣不可侵犯。
【示例】
河南省汝南县人民法院(2011)汝民初字第951号
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风可以进,雨可以进,但是这个国王不可以进”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和第三十七条(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的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三被告在明知无权进入龙腾佳苑工地的情况下,仍到原告的工地进行阻止、辱骂工人施工,是对原告合法财产权的侵害,同时也违反了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三被告不但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上具有违法性,而且已造成了二原告损害事实的存在。
4.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出处】不详
【释义】法律与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和内心的规范,各有其范畴。当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时,二者实现重合。简而言之,道德对人类行为的要求更高,法律可能仅仅要求不加害于人,而道德则可能要求尽力帮助他人。
【用法】一般用来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示例】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4)三中民终字第15723号
法谚有云,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由此可见,法律的要求仅仅是道德的最低要求,而非社会规范的唯一要求。作为子女,不应局限于履行法律所要求的义务,应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5.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出处】此谚可能源自罗马法格言“损人而利己乃违反衡平”。19世纪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在著名案件“里格斯诉帕尔默案”(16岁少年萨尔默.帕尔默,为提前获得其祖父所立遗嘱中留给自己的财产,用毒药杀死了自己的祖父。帕尔默的姑姑里格斯到法院状告帕尔默,要求剥夺帕尔默对其爷爷遗产的继承权。不少人法官以“纽约州法律并未明确禁止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当然丧失继承权”为由,反对剥夺帕尔默的继承权。纽约州最高法院最后以一句古老的法谚“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益”,冲破当时法律条文的限制,判令谋杀者帕尔默因其犯罪行为被剥夺获得遗产的权利,里格斯胜诉)援引该原则,使这条法谚闻名世界。
【释义】任何人必须合法、正当地获取利益;任何人犯下过错行为,也许可以不受惩罚,但必须不能因此获益。
【用法】该原则承载着使法律不至于成为坏人帮凶的重大使命,现在多用来解释不当得利。
【示例】
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湘08民终409号
毛善东作为张家界犇记公司负责人事工作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公司的人事管理工作,明知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责任,其自身不签订劳动合同,即违反了自身的职责,存在过错。根据“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的法谚,毛善东不能从自己的过错中获得二倍工资差额利益。
6.误载不害真意
【出处】有说源自德国合同解释理论。
【释义】笔误(误书)不影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解释合同时应探寻当事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应拘泥当事人误书。也即,根据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判定违约责任的归属,若当事人就意思表示已经达成一致,仅仅用错或写错了词,应当按照真实的意思表示确定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效力。
【用法】多用来解释合同中的笔误(误书)。
【示例】
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皖01民终955号
依据“误载不害真意”的法谚,对合同进行解释,应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由于缔约当事人及协议草拟者法律素养的限制,对“抚血金”的认识不应拘泥于当事人的误书。
7.法无禁止即可为
【出处】不详。在我国,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到:“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法发〔2014〕27号)中提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要正确处理好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要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对行政权力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尊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经营自主权。”
【释义】该条谚语当是法律自由价值的引申,只要行为主体所从事的行为不为法律所禁止,即可以为之,而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用法】通常用在私法领域,以维护行为主体的契约自由。
【示例】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辽阳民一终字第00558号
该行为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并未被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根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律原则,民法领域只要相关法律法规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约定或者为一定行为。
8.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出处】语出古罗马。一说为“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释义】法律是关于公正和不公正的科学;法的箴言不是别的,就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法律的目的在于养成人类社会诚实信用,与人为善,各负其责的文明秩序。
【用法】多用来佐证诚实信用原则。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5)二中民终字第09588号
法谚有云:诚实信用,不害他人,各得其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不仅仅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和原则,而且已经上升为基本法律原则。
9.法官不得拒绝裁判
【出处】不详。《法国民法典》第四条规定:“审判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受理者,得依拒绝审判罪追诉之。”
【释义】法官不得以法律没有规定、法律规定不明或者事实真伪不明为由拒绝受理案件或者拒绝对争议待决案件作出裁判。
【用法】常用以保障当事人司法救济权利。
【示例】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法院(2014)沭胡民初字第00731号
本着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原则,依被告申请,本院两次移送鉴定,但均以鉴定材料不齐全或鉴定事项不明确而无果。同时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本院又多次组织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终因双方分歧较大未遂。西方法谚有云:法官不得拒绝裁判。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其可对法官的判断进行佐证,但绝非唯一向导或唯一仰赖。在两次移送鉴定无果的情况下,现本院通过详尽的庭审调查,对专业人士询价(对沭阳县人民医院后勤保障责任人之一司建峰就涉案水电工程询价)、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等方式,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形成法官的内心确信,遂作出上述认定。
10.物在呼唤主人
【出处】语出古罗马。
【释义】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即当作为权利人私有财产的“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无论辗转流落何人之手,即便脱离了权利人的控制,但权利人仍享有所有权,有权要求占有人归还原物。所谓“发现己物,我即收回”。 但依善意取得制度,物权的追及效力为善意取得所切断。
【用法】多用来主张返还原物请求权。
【示例】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法院(2015)庐江民一初字第03423号
关于返还原物请求权(法谚“物在呼唤主人”):1、行使该权利的权利人除了所有人之外,也包括用益物权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权利受侵害时可以依照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返还原物请求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