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江水泱泱,岸畔葱茏。建设中的江阴窑港口“鸟岛”春意盎然,江滩上芦苇悄悄绽出嫩芽,在风中摇曳,不时有灰鹭、红隼、黑翅鸢等珍稀鸟类从头顶掠过。摄影爱好者于建新经常流连于此,“好生态引得候鸟来,更为我的照片增添了灵动的感觉和丰富的素材。”
绿色,是江阴的“城市底色”;生态,是江阴孜孜以求的民生福祉。
除了渐入人心的“人防”,江阴还在长江江阴段构筑起一张以“江盾平台”为主的技防网。前不久,两名捕鱼者趁着黑夜在长江江阴段老桃花港口钓鱼,10分钟不到就被附近的巡防员抓个正着。市公安局水警大队副大队长吴涛“揭秘”:效率如此之高,是因为2021年启用的“江盾平台”为长江禁捕打开了“天眼”,把公安、海事、水利、渔政、交通等部门以及码头企业的600余套感知设备集结到一张“网”上,大大提高了现场执法效率。随着“江盾平台”二期建设的实施,还将进一步扫除监管盲点,不断强化沿江岸线数字化禁捕监管。
既要做好禁捕工作,更要注入源头活力。江阴在开启“十年禁渔”最强模式的同时,已经连续20年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鱼苗超过1.7亿尾。通过“禁”与“放”的双向奔赴,江阴全力修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最近,我们在进行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时,发现了野生河豚鱼幼苗,近20年内这是首次,可以预见长江生态环境正越来越好。”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冰清说,该企业将运用科技力量,加大科研投入,探索发展长江鱼种现代化养殖繁育技术,更好地保护长江及其水生生物多样性。
创新走出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2021年,《江阴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只要在原来的土地上打造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产品,经专家评估后,就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生态券,从而实现生态空间的占补平衡。
令广大市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场山体生态“修复术”,让近千米长江岸线实现还绿于民。北临长江的长山是江阴市域内原有的十几座山体之一,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采方式不合理,曾造成山体凌乱不堪、环境破坏严重。江阴高新区利用4年时间进行山体生态修复,种植树木2000多棵,绿化面积高达20万平方米。如今的长山,一边是浩浩江水,一边是满目翠绿,成为长江沿岸一道独特风景。
多措并举,长治出长效。为守护好一江春水,江阴持续加大对入江排污口的检测溯源,先后出台了《江阴市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江阴市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分类施策、严格落实,深入推进入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了长江、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
在强化“治”的同时,江阴更加注重“建”。近几年,江阴主动调整港口功能,将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将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腾出滨江空间,造绿地、建公园,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已经串联成片。
昔日吊机林立、船运繁忙,现在花草繁茂、芦苇密布,江阴主城区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逐渐变成生态岸线、生活岸线。长江江阴段生产性岸线占比已从2012年的72%降至目前的48%,下降了24个百分点。“原来沿江都是厂房、码头,只能远远地看到江。”澄江街道黄山村村民李惠娟说,“现在可以到江边吹风,在公园散步、跳舞,很惬意。”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先知。前些天,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还在江阴老桃花港发现了“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这也是湿地保护小区环境转变的最好见证。沿江湿地鸟类种数增加、首次发现震旦鸦雀、鹅鼻嘴公园附近长江水域连续5年出现江豚戏水的身影……物种的丰富及回归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晴雨表”。
随处见景,四季有花,在临江看江中感受“春江水绿”,这样的美好愿景正在江阴逐一实现。2021年,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东岸、八字桥公园、应天河风光带建成开放,蟠龙山公园一期顺利开园,全力打造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和共享的休闲活动空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率79.2%、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高于全省、无锡平均水平。
高端进、低端退,在长江大保护面前,唯有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才能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而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嬗变,是江阴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
进退之间,更是为了整装再出发。科创引领成为江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江阴充分放大“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建设政策效应,以“工改”有序腾退低效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提升亩均产出水平,通过加快引育一批高质量科创载体,推动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全力打造科创新高地。霞客湾科学城建设拉开帷幕;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等落户江阴;“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提档升级……今年,“科创江阴”亮点频现:创新推出“科创江阴”IP,成立“霞客湾科学城管理办公室”,以绮山湖科创谷为先导区,以霞客湾科学城为战略支点,聚焦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三生联动”,打造智慧互联、绿色生态、青春时尚、未来科技的“一湾一谷”,将为江阴高质量发展蓄积更澎湃的绿色动能。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