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对万科财务指标分析的建议(万科集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有没有发现,在大小房企暴雷、收并购不断的市场上,唯独不见万科。




尤其是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从9月份开始的各大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当中,万科基本没怎么露面,即便露面,最终也没拿下多少项目。




这就奇怪了,如果说房企本身有资金问题、流动性问题的话,不拿地、收紧拿地都是正常操作。但万科不一样,妥妥的资金大户。




按照半年报显示,万科净负债率仅为20.2%,相当低的位的数据,而现金短债比为2.32建议,账面上躺着2000亿现金。




不拿地,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小道消息显示,万科内部口径是从9月份开始,所有的地不拿、少拿,筹集资金等待机会收并购项目、不良资产。




消息称,估计是今年手头上的资金还不足够,万科将机会更多留到明年,“预判今年内拿项目的房企大概率明年会面临一些困难,抛售项目会更多,也会更划算”。




另一方面,据传以付款及时在业内闻名的万科,开始压工程进度款,而且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操作。




一般来说,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按当月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结算,工程竣工后办理竣工结算。




据此前市场披露,万科对工程质量要求高,正常每月付款80%,造价/管理要求/付款匹配,万科只要工程现场管理好各城市公司还有1-3%议价空间。




一向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万科,也突然资金收紧,这是在下一盘什么棋?




01




“不合常理”地收缩规模?


具体回顾前9月的拿地情况。自8月销售简报披露以来,万科新增加开发项目10个,权益建筑面积143.9万平方米,权益地价104.84亿元。







这一拿地水平是今年以来万科拿地金额较低的水平,仅高于2月、3月的拿地金额。但年初一般由于春节假期等多种因素影响,房企们拿分析地规模正常是比较小的。




今年9月份不一样,有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影响,广州、深圳、杭州、重庆、青岛等多地都推出不少地与块。




按理说,万科拿地金额应该跟第一批集中供地时相当,比如4月、5月,万科单月拿地金额都在200亿元左右。




显然,万科有意收紧拿地规模了。土储是房企发展的根本所在,不拿地,意味着规模水平无法继续往上。




虽然万科也开始强调不把规模和速度当成唯一目标,但规模依然是衡量房企发展与否的重要指标。




无奈的是,近些年,万科深受招拍挂市场高价地块影响,盈利水平一再下降,盈利空间也不断变窄。




按照结算周期,万科在2017年开始拿的高价地对利润影响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处境也会比较难一些。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万科地售比上涨了17%。

财务



2021年万科上半年已经体现出来,期内万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下降11.7%,出现利润倒退的现象,而上一次可能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




在毛利率水平上,万科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自2018年起持续下滑中,上半年毛利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万科2021年中期毛利率从税后集团的24%降到了18%,未扣税的毛利率从32%降到23%。




接下来,万科核心财务指标的增速也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销财务风险售增长对毛利指标下降的对冲效果有限,以后的结算收入和结算利润压力还是非常大。




如果坚持以招拍挂为主,万科新增楼面地价拔高的趋势或会持续。




以2020年为例,尽管当年投资力度出现下降,但是新增楼面成本还是同比增4.8%,就是受到土地市场总体成交价上涨的影响。




上半年,万科在拿地方面持审慎投资态度,项目总地价112的6.3亿元,均价高达7480元╱平建议方米。此前几年,万科的防范平均对地价水平也只是在6000元╱平方米的水平。




利润实在有限。去年底,万科以59.98亿元竞得深圳宝安西乡项目,据称公司测算项目只有4个点的利润,如果不抢时间就会亏钱。




看起来,万科已经无法再次承受地价上涨的压力,所以收紧拿地不难理解。




而且对于万科来说,当下最要紧的或许还是抓紧促进销指标售。最新数据披露,9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61.1亿元,同比下降33.79%。非但没有抢到“金九”的营销时机,还创下了今年最差业绩纪录。




据观察,万科今年已经连续5个月单月销售同比下降,局势并不乐观。




02




“不合时宜”地收并购?




想要以低价获取更大的土储规模,只能走收并购这条路。




万科可能觉得当下的时机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或者说,想要收购的项目价格还不够低、资产包还不够有吸引力。




它在等一个机会,等扛不住的房企真正大甩卖。




企业逐利是天性,亏本的买卖谁也不愿干。万科在收并购方面向来考虑得比别人多一些,也不轻易出手。




近年来,万科一直在业内充当白衣骑士,比如去年入股泰禾,为其纾困,但也设置了多重保障自身安全性的条件。如今泰禾依然深陷债务泥潭,万科的纾困进展推进缓慢。




万财务风险科在中报会上透露,一直有一个小组密切地联系,在帮泰禾把关一些专业问题,也给他们一些建议,符合条件的仍然会履约。




上半年,万科也收购了蓝光3个项目,并且蓝光没有留股权,项目正处于正常的开发节奏当中。5月底,蓝光将旗下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6%的股权转让给了常州万科,已经完成了工商登记。




万科足够谨慎防范,可能也跟此前进行大额收并购却难以快速消化有关。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广信资产包。2017年6月,万科以551亿的成交价独揽广信资产包,为不良资产包。




广信资产包实际存在不少难以核算的债务债权、法律纠纷,开发过程不确定性非常高。




万科在拿下项目之后,推进得十分艰难。有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万科都在处理资产包内部的诉讼、资产交割、公司改制等各种问题。




土地开发变现进度集团不快,直到2021年6月,广信资产包开发主体万溪引入了以信达、绿景为首的七家战略投资者,才真正开始了资产拆解。




直到今年初,才有消息传出广信资产包出现首个面市的项目。




万科在这一资产包上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拖累利润水平的一大因素。




前车之鉴,收并购的风险与收益并存。如若万科寄托于低价收并购项目的话,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便更大。




“并购王”孙宏斌今年也提到了,不提收并购是因为收购资产的同时,还要同时并入存量债,负债规模就有可能超过指标。




万科目前负债规模还有余地,截至上半年,万科有息负债金额为2687.1亿元,较年初增加101.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7%。




其中,有息负债以中长期负债与为主,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843亿元,占比为31.4%;一年以上有息负债1844.1亿元,占比为68.6%。






这么看来,万科本身在手就有2000亿的现金,加上部分销售回款,又收紧拿地、压分析部分工程款,财务现金回流也会源源不断。




筹这么多钱,万科后面是想要并购多少项目?在此之前,也先思考一个问题:有这个消化能力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