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优化银行对公开户(优化银行对公开户行流程文献)


令市场颇感意外,今年A股首家上会银行“折戟”发审会。


4月14日,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在当天召开的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22年第43次发审委会议上,江苏大丰农商行首发未能通过,该行也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首发未通过上市申请的银行。


公开资料显示,大丰农商行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一家区县级农村商业银行,于2011年11月挂牌成立,前身是60多年前的农村信用社,2005年组建农村合作银行,2011年改制农村商业银行。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会之前,大丰农商行已在A股候场4年有余。早在2017年11月,该行就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报材料并获得受理;2018年3月,证监会就该行的申报材料给出反馈意见,指出其股权转让、股东质押等规范性问题;之后,该行的预披露更新就停留在了2018年5月,直到此次被发审委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对于此次大丰农商行IPO被否,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颇为意外,因为在此之前,A股上会的银行还未尝“败绩”,大丰农商行不幸“创了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南京银行140亿元定增申请被否也同样让市场颇感意外,这也成为自2000年以来A股银行唯一定增被监管否决的案例。结合此次大丰农商行IPO被否,银行金融机构IPO、再融资申请必过的“惯例”已被监管逐一打破。


“当前,金融强监管已成为常态,大丰农商行IPO被否表明监管对金融机构上市的审核比较严格,也体现了监管严把资本市场准入门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指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进一步向记者分析称,监管部门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大丰农商行竞争力、资产质量和与省联社的关系等方面,反映了监管部门对该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一定程度上说明监管部门在中小农商行上市方面有所收紧。


从发审委公布的询问问题来看,监管重点关注了大丰农商行作为区域性农商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同江苏省联社关系等内容。


根据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大丰农商行资产总额 539.75 亿元,其中吸收存款 444.35 亿元,同比增长 4.47%;发放贷款和垫款344.51 亿元,同比增长 11.27%。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13.33 亿元,同比增长 5.87%;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12.33%。可以看出,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利润,该行与已上市的农商行存在明显差距。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大丰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0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31.40%,较年初增长5.93个百分点。但同期,该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滑,资本充足率从15.08%下滑至14.75%,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3.94%下滑至13.6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3.94%下滑至13.60%。


不过,有接近监管的人士指出,大丰农商行IPO被否的关键问题并不是该行的业绩表现,而是其内控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发审委在问询中指出,大丰农商行核心系统由江苏省联社开发建设和运维管理,要求该行说明省联社对其董事会成员构成、高管任命、日常监管、运营管理、风险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运维管理等职责和管理情况,是否影响发行人的独立性和信息披露的公平性等问题。


对此,行业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从发审委的询问问题来看,基本上是可以改进的,没有太多结构性的硬伤,如果大丰农商行作出相应的反馈,还是能够顺利推进上市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