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肥东代理记账多少钱一个月(个体户代理记账多少钱一个月)

朱梦勤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推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工作,应在产权改革方面,构建“政策超市”,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完善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以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处理设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加强有效治理方面,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


关键词:财产权利制度 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产业振兴 生态宜居乡村 乡村治理水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20年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提高乡村财产权利制度保障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和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一、提高乡村财产权利制度保障水平


在清晰核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数量的前提下,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财产权利,才能有序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根据“三权分置”改革的要求落实确权颁证工作,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住宅的方式,设计宅基地“政策超市”,提供流转利用、置换上楼、平移归并、货币置换、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政策,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协议有偿收回闲置宅基地、乡镇企业等用地,鼓励整畈、整村土地流转,支持村集体为农户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有利于实现高效、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目标。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需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安徽省着力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健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整省试点任务;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全省 11 个市分别下发了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有 8 个市组建了专项工作领导机构。根据中央部署,确定在天长市以及旌德、金寨、繁昌、来安等四个县开展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个体户度改革试点。


上海市为了加快推进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注重体现政府引导作用,调动集体和农民的改革积极性,对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奖补,确立了三项具体原则:第一,鼓励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并对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给予适当补贴;第二,建立产权制度改革考评制度,经考评合格的予以奖补,推动改革取得实效;第三,奖补资金以区、县层面安排为主,不要求乡镇财政配套,以减轻基层负担。


江苏省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乡镇两级在符合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经民主协商,可实行“一乡镇一策”或“一村一策”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并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对拥有经营性资产的行政村,全面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设置与管理提倡实行“量化到人、固化到户”。从2017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二)继续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


安徽省为确保“三权分置”有序实施,重点抓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三是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四是完善法律法规。


上海市逐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闲置房地资源。通过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确保农民宅基地权益不受损和“户有所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用依法取得的农村闲置房屋,以合作或自办方式发展民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可以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一个月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规范的民主程序,协议有偿收回闲置宅基地、乡镇企业等用地,通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江苏省淮安市积极探索土地“三权分置”,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形式,赋予土地经营权抵押权能,使农村土地“沉睡的资本”变成“增收金资源”。2015年,金湖县就在全省率先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和他项权利证书,使6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农商行得到抵押贷款7927万元。


浙江舟山探索建立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通过依法流转取得闲置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用于发展渔农家民宿、乡村健康养老等“农房 ”产业的经营主体,颁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使用经营权证。积极引导渔农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农房 ”产业,引导工商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乡贤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村集体闲置资源与资产、渔农民宅基地与农房的开发建设。


绍兴市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流转,若当年新流转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期限5年及以上,达到相对连片30亩及以上,按新流转土地面积给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一次性每亩400元的以奖代补;鼓励整畈、整村土地流转,若当年新流转面积达到200亩及以上,或达到整村流转标准,上述以奖代补标准提高到每亩500元;对列入当年市级“消薄”名单的村,上述以奖代补标准提高到每亩600元。支持村集体为农户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对土地全程托管期限5年及以上的,视同流转,享受上述相应政策。


(三)宅基地入市


中央政府发文强调,要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个体户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各地制定省内统一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探索对增量宅基地实行集约有奖、对存量宅基地实行退出有偿。


安徽省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申请、审批、使用的全程监管。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


上海市松江区为了推进宅基地入市进程,要求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在实施平移相对集中居住建房时严格控制宅基地土地面积。本区5人户及5人以下户的建筑占地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6人及以6人以上户建筑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本区4人户及4人以下户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80平方米,5人户及以上户按照每增加一人增加20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建筑面积。奉贤区在确保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的前提下形成“1 3”平台,“1”即设计宅基地“政少钱策超市”,提供流转利用、置换上楼、平移归并、货币置换、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政策,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3”指的是3个平台,成立投资公司,推动农村集体资产配置和管理从零散到集中、低级到高级;成立建设公司,实现置换、归并的宅基地房屋建设品质大幅提升;成立经租公司,提高宅基地及房屋经营、租赁、流转等服务水平。


江苏省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江苏省武进区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成功打造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特色鲜明的“武进样本”,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有序开展。


浙江义乌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允许合法取得的宅基地连同地上建筑物,转让给本市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农村住房不动产权证)的农户,都可以农村住房抵押方式申请贷款。


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在加强道路建设、养护工作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加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信息服务;统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广播站(室)、村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村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潜力创造必要条件。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适当简化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招聘程序;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诊断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动态调整激励机制,才能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对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对农村道路、农村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争取财政扶持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对农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对农村供电、电信、广电网络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经济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给予补助。


(一)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公路、饮用水、物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安徽省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由省加强指导统筹,制定政策引导发展,市加强指导监督,完善落实政策机制,县级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养机制,乡村两级履行职责,组织开展管养工作。


上海市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郊区乡村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对农民实施进城镇集中居住支持政策,实施水、电、气等配套工程收费优惠和支持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融资和建设。


江苏省南京市将对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分级、分类投入体制,对农村道路、文化广场、农村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持和地方财政配套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对农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对农村供电、电信、广电网络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经济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给予补助。


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8%。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建设、养护、运输体系,到2020年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全省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的比例不小于95%。推进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加快全省镇村公交全覆盖进程。引导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村到组、组到户的道路建设。有序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加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信息服务,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百兆光纤宽带入户基本全覆盖。统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广播站(室)、村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村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管护责任,鼓励地方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安徽省着力开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乡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增加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大力提升乡村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实行幼儿园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安徽省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份之一,从2019年8月起,在阜阳、亳州、宿州、六安、安庆5市和怀远、寿县、石台、定远4县开展乡村首席教师试点工作。通过设立一批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遴选一批首席教师,通过三年一周期的培养,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中小学首席教师队伍。


江苏省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改薄规划任务超额完成,大班额现象有效化解,从全省来看,义务教育学校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班级已经“清零”。此外,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全省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优秀的教师资源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一个关键。浙江省建立健全“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乡村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生活,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安徽省着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智医助理”、乡村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适当简化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招聘程序。对应聘到乡村工作的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落实“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机制,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鼓励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等疾病防控,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将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黄山市针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特别是乡村医生、全科医生短缺的突出矛盾,出台了系列文件,力求有效解决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问题。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对中心卫生院引进具有医药卫生类本科以上学历或执业医师资格、一般乡镇卫生院引进具有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才的情况,可简化程序,采取直接考察等方式招聘。


上海市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开展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组织模式有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和辐射型医联体这三种模式,同时鼓励本市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发展面向基层、对外合作帮扶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诊断服务。其目标是优化本市医疗服务结构,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本路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来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该文件要求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筹资标准。筹资标准应当不低于本地区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并应当高于国家最低筹资标准,其中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筹资标准的百分之二十。筹资标准一般每两年调整一次。


浙江省为了解决由于农村医疗机构网点散、规模小,药学专业人员缺少、设施简陋、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农村大多数群众依法保护自身利益和自我防范的意识不强,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农村基层药品市场的监管一直比较薄弱等问题;要求各地药监、卫生部门相互配合、统一协调,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合理、有效的管理经验。部分地区已进行了规范管理的试点,并制定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差异较大,发展也不平衡,仍有不少地区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基层药品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确保广大农民的用药安全有效,浙江省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来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水平。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为改善和提高全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由国家依法建立、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农民生活保障性制度措施系统。


安徽省建立了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动态调整、激励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状况,合理调整补贴水平,引导、激励城乡居民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从 2020年 1月起,将补贴最低标准调整为:缴100元补30元,缴200元补40元,缴300元补50元,缴400元补60元,缴500元补 70 元,缴 600 元补 80 元,缴 700 元补 90 元,缴 800 元补 100 元,缴 900 元补 110 元,缴 1000 元补 120元,缴 1500元补 150元,缴 2000元及以上则补 200元。参保人员中断缴费、补缴的不享受缴费补贴。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缴费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加大资助。同时,为确保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当年先行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办法,以每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为一个运行年度,按年与县级财记账政结算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资金。


上海市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区政府对本辖区户籍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按照每年 500 元、700 元、900 元、1100 元、1300 元、1700 元、2300元、3300元、4300元、5300元缴费标准,对应的缴费补贴标准为每年200元、250元、300元、350元、400元、450元、525元、575元、625元、675元。同时,区政府为本辖区户籍的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的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的个人缴费标准按照每年1100元确定。其中,个人按照缴费标准的5%缴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缴600元,其余部分由区财政代缴。重度残疾一个月人中领取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人员,个人不缴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缴600元,区财政代缴500元。上海市为了达到“农村地区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卓有成效,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的目标,实行镇(街)有“院”、片区(村)有“所”、村(组)有“点”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


江苏省淮安市人社局牵头为全市年满60周岁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居民增发基础养老金,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由2019年的148元提高到2020年的160元以上。新标准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是淮安市连续九年为城乡居民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2020年一季度,该市为77.28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3.5亿元。


浙江省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参考浙江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明确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三年期)上浮上限。养老金按照缴费年限分段计发。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确定和调整缴费档次。从2020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调整为九档。


(五)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安徽省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考虑到农家书屋已稳步推进,转为部门日常工作。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体育活动。同时,将农村应急广播建设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内容,建设与全省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服务水平。


浙江丽水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展示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成果,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推进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谷文化建设,确定由丽水市委宣传部、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举办丽水市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


江苏省金湖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充分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振兴一体化发展。具体手段措施有:一是整合县级文化骨干资源,建立基层文化服务指导员制度。为促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能提升和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成立文化服务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指导小组,坚持每月至少到 8个镇(街道)结对开展 1次指导性工作;充分发挥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文化服务和传承中的作用;二是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重点打造塔集镇文体活动中心、东方红文化礼堂、吕良乡贤馆、白马湖渔民婚俗馆、黎城草编馆等一批乡村文化振兴新样板;三是整合全县文化志愿者团队资源,开展惠民文艺演出。举办第十七届社区文化艺术周 6个专场,荷花节晚会,线上、线下观众超 20万人次;举办文艺演出进景区、“一千零一夜”等文旅融合演出,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送戏下乡、送演出到基层活动累计100场次,超额完成全年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任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浙江省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效能提升,新建文化礼堂3000家,同时积极探索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的路径和模式。努力办好“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浙江戏曲北京周”,命名约20个浙江省戏曲之乡。深入开展“文化暖冬千百万行动”“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实施乡村美育计划,做强大运河(浙江段)美术馆联盟。


(六)加强乡村道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村道早日硬化,小康早日可望”,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方可加快村民致富之路。


安徽省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有力落实,研究制订《安徽省农村公路乡村道路专管员聘用及管理指导意见》,从省级层面进一步规范乡村道路专管员相关管理工作。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总比例达到85%以上,县、乡公路年均大、中修比例达到7%。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压实养护成效。


上海市金山区建立健全“以区为主、镇村配合”的养护管理体制,各镇(金山工业区)要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路政中队),落实农村公路管理站(路政中队)技术管理人员,设置站长、桥梁管理员、道路巡视员、路政协管员和内业资料管理员等;建立农村公路专管员制度,每25-30公里配备一名公路专管员,并足额保证农村公路管理站运行及人员经费,经费应纳入各镇(金山工业区)年度部门预算,实现农村公路管理站的标准化、专职化和专业化。


浙江省着力攻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 1.5万公里。以26个加快发展县为重点,聚焦偏远乡镇、山区、库区、海岛地区、革命老区,重点提升改造通乡镇、景区公路,打通跨区域“断头路”,消除等外公路,打造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监管,落实“七公开”制度,打造阳光工程。


江苏省着力打造特色农路品牌。服务农村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组合开发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完善农村公路绿道、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慢行交通体系,鼓励在农村公路路侧设置驿站、自驾车与房车基地、环境基础设施等,提供停车、休憩、观景等服务功能。在国家旅游公路示范路和省级旅游风景道基础上,开发一批精品自驾游和旅游公路示范线,打造江苏旅游公路的特色品牌。


三、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牢固守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界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鼓励农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双季稻等粮食多熟制耕作,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积极支持发展稻、菜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种植模式,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升粮食产能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机装备认证检测体系,依法开展强制性认证,大力推动自愿性认证,促进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支持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促进种养加、粮经饲全程、全面机械化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围绕村镇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积极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稳定粮食生产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目标。自古以来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长三角区域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为优化其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200万亩,其中水稻生产功能区2800万亩、小麦生产功能区3500万亩和玉米生产功能区900万亩;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900万亩,其中大豆生产保护区1100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100万亩和油菜籽生产保护区700万亩。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张耀春表示,江苏省“省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大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 82%,每个环节单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66个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


浙江省为解决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问题,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强调县(市、区)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确保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鼓励农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发展双季稻等粮食多熟制,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支持发展稻、菜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种粮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一和挖塘养殖水产,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房(不含粮食生产配套设施用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从事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活动。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较强地区,其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明显有所作为。


安徽省为了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布了相关文件,强调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支持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促进种养加、粮经饲全程、全面机械化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补齐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短板;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上海市为加强规范上海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对于符合条件的本市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服务组织进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同时,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上海市科技兴农专项资金,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与监督。


江苏省鉴于省内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进行排序:2022年,苏南地区达标;2025年左右,沿海南部地区和扬子江城市群、苏中地区达标;2030年,江淮生态经济区达标。


浙江省着力打造农机装备“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立和完善农机装备认证、检测体系,依法开展强制性认证,大力推动自愿性认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农机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制定一批农机“浙江制造”标准。强化农机装备品牌建设,搭建农机“浙江制造”孵化平台,在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农业物联网、农用无人机、植保、排灌、茶叶加工机械等重点产品、关键零部件领域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保护农机装备自主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加强质量监督,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假冒品牌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安徽省政府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以“借转补”方式用于扶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根据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等情况安排,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年度评估情况较好的特色小镇予以奖励。同时,鼓励各地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放管服”改革,将市场需要的权力放归市场,允许特色小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先行、先试有关改革事项。


江苏省立足各地区发展阶段,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肥东力而行地发展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上,要突出独特,避免同质竞争,增强特色产业集聚度,提升小镇在细分产业内的影响力;在产业布局上,要突出高端,引进创新能力强的领军型团队和成长型企业,加快提档升级转型,提升小镇产业发展层次;在项目投资上,要突出有效,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内协同创新,提升产业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顺势而为,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做强一批特色产业。


浙江省建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统计监测制度,每年、每季以专报分析的方式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各小镇数据每年、每季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用于省委、省政府及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相关职记账能部门工作部署和决策需要。每年发布四次或多次。


(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国务院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引导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同时,还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上海市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围绕村镇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积极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休闲农业等“一村一品”。完善“一村一品”创建机制,推动“一村一品”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同时,保护提升乡土特色产业。深入发掘乡村特色种养业、特色食品、民间手工艺品、特色文化产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乡土产业。全市遴选和培育一批“老字号、土字号、乡字号代理”的乡土特色产品和品牌,发布乡土特色产品目录。


江苏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按规定启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分期、分批开展试点村庄验收命名,省级培育70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成果。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优先支持对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鼓励开展农业产、学、研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水平,农业主体同国内外知名专家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对于在新品种、新技术、品牌标准化领域取得实效,且当年支付合作费用5万元以上的农业主体,给予实际支付技术合作费50%的补助,单个主体年度限额10万元。同时,对新认定的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健全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长效机制,需要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处理设施,推动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加强河道疏浚、水系连通和安排整治修复,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筛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才能满足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乡村水域环保达标的要求。


(一)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努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目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长三角的三省一市为此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安徽省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垃圾治理。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肥东县建立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联人居环境整治点制度,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鼓励乡贤、成功人士积极捐资、捐款、捐工等,设立“环境整治光荣榜”、功名碑等,开展“文明家庭户”“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


上海市针对各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范围的村进行补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即原来的村庄改造)项目,财政补贴标准为3万元/户,其中,1万元/户可由各区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之间统筹使用。市对区实行差额补助,其中:对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市补助 40%;对松江区、青浦区,市补助50%;对奉贤区、金山区,市补助60%;对崇明区,市补助8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不仅获得了国内的好评,而且还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村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独具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风貌特色的古镇名村、居住群落、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全面繁荣乡村文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现代文明水平。


与此同时,浙江省还着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以“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快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扩面提升,加强农村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健全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及时总结和推广创建经验,树立一批生态乡镇(街道)典型。


江苏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选择1000个左右的村示范带动,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有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探索农村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继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实行滚动销号制度,到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到 2020年达 95%。推动行政村村部、规模较大规划发展村庄、有乡村旅游发展等实际需求的村庄配建公共厕所。


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加大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深入开展绿美村庄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处理设施,推动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培育壮大高附加值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推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向供热转型升级。在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设施提档升级基础上,积极推动非规模养殖场户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持续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加强河道疏浚、水系连通和安排整治修复,不断改善农村水环境。


(二)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初见成效”。


安徽省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筛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先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村庄环境整治,保障村民的饮用水安全。


上海市为了规范本市污水处理行为,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征收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由排水单位和个人缴纳并专项用于本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


江苏省为解决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问题日(益严重问题,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在除磷脱氮、COD降解等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考虑污染物资源再生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及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浙江省强化河湖长制,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基本消除省控以上Ⅴ类断面,加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二)提高乡村垃圾处理能力


加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凸显了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必然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安徽省研究制定有机肥厂、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第三方处理机构等畜禽粪污处理主体用地、用电优惠政策,保障用地需求,按设施农业用地进行管理,享受农业用电价格。鼓励各地出台有机肥生产、运输等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统筹加大秸秆还田等补贴力度。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发电并网运行、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以及生物天然气并网。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电价优惠政策。


上海市为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和达标(示范)街镇考评办法,推进农村区域垃圾分类达标村建设,提升源头分类实效。一是不断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坚持“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培育示范模式,深化农村垃圾分类和上门收集模式的结合,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开展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定时、定点投放。二是以“一村一策”为抓手,由各镇政府多少牵头组织,实现各村分类收集点的标识、桶、车辆、箱房等方面规范、完好。三是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不分类、不收集、不收运”举措,倒逼源头提升分类实效,力争2020年底全市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达标村”创建。


江苏省盐城市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推进”的原则,计划利用 3 年时间有序开展村庄垃圾整治达标、农村垃圾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三大行动”,全面清理村庄沟、河中的暴露、积存垃圾。


浙江省在农村逐步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资金筹措机制,积极推动“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式的实施,促进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积极探索高收缴率、低成本的收费方式,因地制宜确定切实有效的收费载体,确保垃圾处理费足额征收。


五、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完善,涉农执法质量明显提高的目标,需要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机制,完善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借助积分考评、现代信息技术、规范管理村级事务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娘舅”“百名调解专家库”和“千名调解志愿者”联调模式的作用,有效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不断丰富法治文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开展“最多访一次”试点,组织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推动“互联网 ”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


(一)加大法治乡村建设的步伐


中共安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法治乡村建设11个方面62项措施,明确了安徽省法治乡村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农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数量和质量双达标,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乡村。乡村法治可信赖、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履行、道德得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宿州市推动“互联网 ”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创建法律服务“网上店铺”244家,发布法律服务产品1216个;利用“宿州司法”“宿州普法”“宿州法律援助”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线接受群众咨询,打造方便实用的“掌上法律顾问”。六安市“(三字诀”促进法治乡村建设,一是法治宣传“造”氛围;二是村规民约“助”自治;三是法律服务“促”和谐。


上海市全面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乡镇要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涉农区的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和1名“法治带头人”;要求区司法局于每年11月底以前将本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确定人员名册报市局备案。市局将统一制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上岗证件。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存古村2018年启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2019年成为示范村培育单位,2020年通过了“一约两会三组”模式促进法治示范村创建,力争年底评审成功。“一约”重规范。“一约”即村规民约。“两会”促共治。“两会”指乡贤理事会和百姓议事会。“三组”强保障。“三组”即法律服务组、志愿服务组、权力监督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开辟法治护农、法治强农、法治兴农的江苏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明确到2022年建成法治乡村建设“百”个示范村、“千”个品牌村、“万”个标准村,实现“两完善三提高”任务目标;到2035年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居于全国领先行列。无锡市政府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无锡实际、全社会合力推进、基层群众满意的法治乡村建设格局,基本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完善,涉农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的“两完善三提高”任务目标。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着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法治文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在活动娱乐中受教育、受熏陶,提高群众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自治水平。金东区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法治与文化并行;依托家风家训陈列馆,结合美丽金东建设目标,实现法治与绿色并行。


(二)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有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典范。


浙江省庆元县司法局着力打造法治乡村特色品牌,充分发挥“老娘舅”“百名调解专家库”和“千名调解志愿者”力量,通过联调模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


安徽省在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历史信访积案清零,探索开展“最多访一次”试点。组织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


江苏省健全完善涉农法规、规章,适时修订、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制度,科学设定村新乡贤工作室、法律明白人、网格预警覆盖、矛盾纠纷调处等量化标准。注重与乡村振兴“四类村”、法治社会实践及社会力量等相融合,促进形成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同频共振、共同发力的法治乡村建设态势。


(三)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农村“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一村级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村务管理服务权力。当前,如何更好地预防农村基层腐败,规范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14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针对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监管薄弱等问题,率先在北仑、宁海、象山、余姚等地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机制,从“小”处着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有限、职能有效、自身有为,防止“小权力”演变为“大腐败”。


安徽省坚持县、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


上海市崇明区委立足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党建“叶脉工程”,以岛域为“绿叶”,通过合理划分网格、整合各类队伍、凝聚资源力量,形成“网状脉”党建模式;全面推进党建“微网格”建设,推动党建“微网格”和大联动管理网格有序衔接,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切实精准把“脉”社会治理问题和党员群众诉求,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


江苏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要求到2020年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95%。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加强多少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拓宽农村社区协商议事的载体和途径,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对村级权力的有效监代理督,争取到2020年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率达98%。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加快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深入开展“崇德尚法”新型村、好家庭选树活动。广泛选树道德典型,注重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浙江省桐乡市注重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探索“三治”结合的有效路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浙江省象山县通过完善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积分考评、规范管理村级事务等创新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四)建立平安乡村


安徽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实现政治巡查村居全覆盖。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农村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加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江苏省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治安信息化、智能化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渗透,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农村地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建立治理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配备专职网格员,提升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排查和专项治理。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转化和安置帮教工作,强化农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到2020 年农村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 60% 以上。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智慧调解”建设,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到2020年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以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平安乡村建设,打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自2018年开始,雅畈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安装监控设备,助力“雪亮工程”推进。截至2020年5月,该镇个人共计安装监控1160余个,单位共计安装监控680余个,初步打造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布控的视频监控网络,时时守护着雅畈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据了解,自“雪亮工程”实施以来,雅畈镇的违法犯罪数量明显下降,广大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上升。公安机关利用监控系统破获了多起偷窃案件,交警部门则通过监控系统查清了多起交通事故的原委。


结语


总体来看,安徽省在这五个方面不如上海和江苏与浙江进展快,相对而言做得还不够细致。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补贴,效果显著。江苏和浙江能够充分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特色。从乡村规划建设、产权制度改革、治理方式优化等方面来看,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趋势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脱贫攻坚、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阶段性要求。结合2019年—202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如下建议可供下一年度开展工作参考:


再次,在尽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方面,通过完善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积分考评、规范管理个月少钱村级事肥东务等创新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制定权力责任清单,形成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村委会负责“小微权力”清单中涉及村务、财务、便民服务等事项的梳理完善和贯彻落实工作;村监会是“小个月微权力”监督的专门组织,加强对村级事务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和纠正,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乡镇和有关部门反映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